诗歌鉴赏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何时百姓能不苦?

国学传播 2024-06-20 08:08:13

引文

作为一种极其精炼的文字表达方式,诗歌的最大功能是抒情,寄情于景也好,寄情于事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在抒发情感。

在此之外,还是一类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型,比如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么,《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到底好不好呢?

诗歌背景介绍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爆发了大旱灾。

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的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进行赈灾工作。

在赈灾过程中,张养浩亲眼目睹了广大百姓的深重灾难,积愤积郁,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问题。于是,他只能散尽家财,竭尽全力去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正是在“关中大旱”之际,张养浩写下的呕心力作。

诗歌解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诗歌的情感表述上,这首小令由景入思,由思入情。

在第一层次的表达上,作者站在潼关上举目四望,华山的峰峦从四面八方向一处汇聚,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般的汹涌向前。潼关古道延绵而去,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这一段大线条的地理描写,雄浑而壮阔,面对这大好河山,怎能不令作者心绪万千。于是,诗句很自然转向到第二层次的描写。

遥望着不远处的古都长安,我心绪徘徊,思潮起伏。想起秦汉时的祖辈们也曾经走过脚下的这条路,我的心中有无尽伤悲,可怜当年的万间宫殿如今早已化作了尘土。

作者的思绪翻涌,眼前似乎看到了历史上兴衰成败的一幕幕,于是,满腔的思绪禁不住化作一声感叹!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这一声感叹足以穿越古今,足以引起亿万人的强烈共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句堪称点睛之笔,整首小令的思想因此得到了巨大升华,其情感共鸣也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呼应。

结语

张养浩的这首小令,堪称泣血之作,结合张的为人生平,可知其在这首小令中有很深沉的真情实感,也因此,这首小令在元曲中也是难得的精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不禁会想“百姓何时能不苦呢?”

也许,当百姓这个阶层和更高阶层之间不存在明显差距时,百姓就真的不苦了!

0 阅读:0

国学传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