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彭桓武: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妻子去世后昏迷七天

一堂过去 2024-06-04 22:04:48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两弹元勋,可能大家脱口而出的的就是邓稼先、钱学森等人的名字,可能彭桓武这个名字好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过,但是他对于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贡献,不亚于这些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于在核武器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进行表彰时,彭桓武就被列为第一完成人。但是 当国家将这枚代表全体荣誉的奖章送到彭桓武手上时,彭桓武却说:“我不要。”

他将毕生精历都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但是面对荣誉与奖励时,彭桓武却是淡然处之,在他80岁时,他将自己一生从事科研事业得到的奖金全都捐了出去。

彭桓武在去世之后,政府发出的讣告,不少人对此都十分迷惑,这位究竟是谁?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与故事,点个关注一起看下去吧。

辉煌时刻回国

彭桓武最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就是他面对媒体提问时的那番言论。

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出萌芽,受到国家的感召,彭桓武放弃在英国的优厚研究条件,毅然回来建设祖国。

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华人科学家,彭桓武在英国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如果在英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一方面国外设备先进,不会被物质条件掣肘,更容易研究出成果,另一方面,他师从玻恩,这也为他提供了不少研究便利。

面对这样的优势条件,彭桓武居然选择回国,这就让媒体捕捉到了话题点。当媒体问起,为什么放弃既得的利益选择回国时,彭桓武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的一个普通人家,但他的学习能力可一点都不普通。1931年时,他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虽然在物理系念书,但是彭桓武闲来无事也爱读一些文史哲学,虽然不懂得研究文学艺术,但是彭桓武也能写出唯美抒情的旧体诗来,当时,他在清华学园中,还有“清华四杰”之一的称号。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彭桓武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北平被占领,他被迫随着校区的搬迁去到云南大学,这打乱了他留校任教的计划。

既然任教的机会没有了,那就继续在学业上下功夫。1938年,学校里有一个推荐学生去爱丁堡大学留学的机会,彭桓武争取到了这个机会。

在爱丁堡大学留学期间,彭桓武与老师玻恩一起,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物理理论的研究。研究期间,玻恩对这位中国学生的能力赞不绝口,还时常在朋友爱因斯坦面前提到彭桓武,说这位年轻人将来绝对能在物理领域有一番大作为。

不仅是玻恩,当时另一位著名物理学泰斗薛定谔也曾经夸赞彭桓武,将他视作物理学界的新星。

面对已成名的物理学大师们的赞誉,彭桓武没有盲目骄傲,他将自己深深扎进这片物理学的沃土当中。

在1940年到1947年间,彭桓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哲学博士与科学博士的学位,在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时,他还在“宇宙现象”这一课题上,完成重大突破。这一课题后来被命名为“HHP理论”其中那个p就代表彭桓武本人。

获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彭桓武在英国物理学界新星的位置算是坐稳了,但是彭桓武始终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是中国人,他能取得如此成就都是祖国的栽培,彭桓武时刻准备着,只要国家召唤,他就回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7年,他苦等的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彭桓武丢掉了在英国的所有荣誉,放弃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回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祖国。

回国之后,彭桓武从事教育事业,在一众邀请他的大学之中,彭桓武没有选择他曾经向往 的清华大学,而是扎根到当时落后的西部地区,到云南大学中,任物理教授。

对此,彭桓武的解释是,木桶要补上短板,而在当时的中国,西部地区就是木桶 上的 那根 短板,既然他选择了回国发展教育事业,那么就要从最短的板子开始解决这件事情。

后来,响应国家的要求,他又回到了北平,回到清华大学中,继续从事教学育人的职业。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原子,研究量子,带领一众年轻的中国科学家进步。

1958年,在彭桓武的带领下,我国建立起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这座原子能反应堆的发明,直接将我国完全空白的原子研究领域补了起来,为日后的原子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得必有失,彭桓武几乎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与教育当中,自己的个人生活就显得一片空白了。他的家人们都调侃他,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还讨不到老婆,对此他总是说:“不急,我等缘分慢慢来。”

迟来的缘分

尽管在物理学中,彭桓武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却连个儿童都不如,连洗衣做饭都需要别人照顾。

早些年的时候,家人一直担心他的终身大事,害怕他一个人生活会孤单。但当他们了解到彭桓武的生活状态之后,就将顾虑全都压下去了。

白天上课,与学生们畅谈物理研究,晚上钻进实验室,常常一忙就是通宵,这样的生活,找个老婆的作用,就跟找个保姆差不多。

但是就这样一直到了43岁,彭桓武都做好终身不娶的打算后,一位女子突然闯进了他的 生活中。

1958年,彭桓武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教室和实验室,这天,他突然接到了二姐的消息,请他来家里一聚,言语间还透露出,到场的还会有一位优秀的女子。

彭桓武本不想去,他纳闷,家里都好几年没有为自己张罗过相亲,怎么这日突然就要给自己相亲了呢?他先后以工作为由拒绝二姐好几次,但是二姐这次十分坚持,说什么都要他必须来赴约。

彭桓武拗不过二姐,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到了二姐家,刚一进门,就撞上了这次相亲宴的女主人公,刘秉娴。

什么叫做一眼定终身,说的就是彭桓武与刘秉娴见面的场景。彭桓武看着刘秉娴,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二姐非要让自己赴约。

眼前的这位女子举止大方,温柔娴静,好像是梦中的女子照进现实一般,轻而易举让彭桓武心动了。

刘秉娴察觉到彭桓武正在盯着她看,也十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一旁的二姐看到二人的反应,顿觉有戏,一顿饭的时间里,一直在创造机会让二位搭话,末了,还打趣彭桓武说:“我弟弟这是榆木脑袋突然开窍了!”

郎有情妾有意,后来二人又一起吃了几顿饭,经过多次交谈,二人也都了解了彼此的基本情况,刘秉娴坦白 说起自己36岁还未婚的原因,是因为她还带着两个孩子。

刘秉娴这两个孩子,是她的大哥所出。大嫂死得早,大哥在短暂消沉之后,就领娶了新老婆,将两个亲生孩子扔到家中不管。

由于不忍心看这两个孩子生活困苦,于是刘秉娴包揽了照顾这两个孩子的职责。这些年里,她也 遇到过合适的结婚对象,但是由于介意这两个孩子 的存在,那段缘分便不了了之。

对此刘秉娴的态度十分坦然,刚好没有家庭,那就将生活的 重点放在自己的进步上。刘秉娴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考上了医生,她一个人就能轻松负担起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开销。

如今面对彭桓武,她也将这点坦然告知,如果彭桓武介意,她也没关系。

彭桓武认真思考后说:“刘秉娴同志,我并不介意与你一起养这两个孩子 ,但是有关于我,需要提前向你告知,我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做饭,你还愿意接受我吗?”

刘秉娴笑着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了解你的工作性质,你尽管投身工作中,家里的一切都有我在。”

二人结为夫妻,心意相通,互相理解,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二人互相陪伴,度过了生命中十分美好的那几年。.

受命制造核武器

1961年,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突破被美国制约的困境,中国决定开始自主研究核武器。在研究人员的名单中,彭桓武的名字赫然在列。

受到国家的任命时,彭桓武摩拳擦掌,为国家研究核武器,这可是最高的荣誉,也是国家对自己的信任!

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属于机密任务,彭桓武只能告诉妻子,自己有任务,需要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进行研究工作,至于去多久,何时归来,彭桓武也不知道。

刘秉娴一如既往地笑着对丈夫说:“你尽管放手干你的事业,家里有我。”

为了大家,彭桓武离开小家,到荒凉的西北大漠腹地中,从零开始,进行核武器的研究。

在核武器研究的初期阶段,还有苏联专家的帮助,说是帮助,不如说是监视我们的研究进度。他们不会对我们倾囊相助,但是我们也并没有底气将他的推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行列中。

对此我国科学家都憋着一股气,一心想要做出些成果,为祖国争一口气。一次,实验室中所有科学家都眉头紧皱,大家聚在一起,对一个实验数据产生质疑。

这个实验数据是苏联专家提供的,是从他们已经研究出的成果中摘出来,以供我们对照 实验。但是实验室内十几个人,无论 怎么验算,都得不出这个数据。

当时还是核武器研究的初期阶段,大家心里都还没什么底,面对这个挫折,所有人都泄了气,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高压的环境下最容易挫伤青年人的锐气,彭桓武一进实验室就感受到了大家低沉的气氛,此时说什么都没用,只有将这个数据算出来了,才能将僵局打破。

彭桓武接过演算纸,埋头苦算,他反复验算小心求证,最终,彭桓武终于得出了结论:我们的演算没有错,是苏联专家 的数据 错了!

彭桓武以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与 心理素质,带领着研究小组突破一个又一个难以跨越的山丘,最终摘得了胜利的旗帜。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无数人欢欣鼓舞,而彭桓武深藏功与名,又一次埋头入氢弹的研究当中。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我国再次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在氢弹研究方面,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是每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荣誉,是大家携手取得的成就。

完成自己身上的使命,彭桓武一生轻松地回到家中,但是妻子却 病倒了,由于长期的操劳,妻子患上肺癌,她的生命随时都会结束。

回想自己缺席小家的这几年,彭桓武的愧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时,彭桓武卸下了身上的使命,他在妻子的病床前说:“核武器的研究成功了,我回来了。”刘秉娴笑着回应他:“你成功了,我也将家里照顾得很好。”

1977年,刘秉娴在病痛 的折磨下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刘秉娴去世后,彭桓武因为悲伤与操劳,昏迷了整整七天,醒来时都还是哭着的,哭着诉说 自己对于妻子的亏欠,对小家的愧疚。

后来,彭桓武将妻子的一部分骨灰放在卧室里,以此纪念自己的 爱人。他自觉一辈子,最愧疚的 事情就是没能多陪陪自己的妻子。

在妻子逝世后,彭桓武没有再娶,一个人度过了后半生,他的后半生 依旧在物理与教育中度过。2007年,彭桓武病逝,在去世前,彭桓武立下遗嘱,将自己的资产全都捐赠给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将器官捐献给医院进行研究。

他将自己的价值全都交给国家后,最后,将自己的骨灰与妻子的合并,再次与妻子相拥。

彭桓武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建设事业中,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0 阅读:2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