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入千行百业,未来什么样?青年科学家们这样说

科教资讯 2024-05-27 17:00:35

输入“项庄舞剑”,它能知道“意在沛公”;输入西游记的一段文字,它能快速告诉你,里面出现了多少个“孙悟空”。如今,很多人已经能够使用“AI”,快速解答生活中的疑惑,或解决简单的重复工作。

活动现场

如生物的演化进程,AI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它可以成为可靠、值得人类信任的“伙伴”吗?它将如何渗透到各个领域,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升级?5月25日,第三届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在之江实验室举行。在“秒聚青科”演讲环节中,围绕“人工智能+”主题,8位海内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原始创新、艺术创作等不同领域的前沿实践和独特洞见。

人工智能时代,能赋予我们什么?

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自主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于开丞

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将更加便捷、高效。以往,借助技术解决问题,程序员们需要进行精准地编程。而大模型时代的一大好处,正是“模糊语言输入”,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自主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于开丞介绍,在下一个时代,我们只需要描述自己的想法,人工智能就能生成相应的决策链,帮助解决问题。

司法、金融、教育、制造……众多科技工作者们正将人工智能带入更多的细分应用领域。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况琨

数据显示,每个法官每年平均要审判大概300-400个案子,其中,很多是金融借贷、交通肇事等较简单、重复的案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况琨,在演讲中提到,科研人员们正在提出能够赋能智慧司法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能帮助审判的流程提速升效,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公平性。”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亮

在一些偏远欠发达地区,人们已经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获得来自虚拟人的金融服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亮介绍,虚拟数字人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触手可及的咨询、面试等服务,更精准地帮扶到需求对象。“应用AI技术,使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在几位青年科研人员的介绍中,不同的机构、高校都期许将AI发展成普惠、大众的服务。正如于开丞在演讲开头所说,尽管“人工智能+”主题和科技非常相关,但更息息相关的是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我们怎么做?

活动现场

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已经举行三届。今年活动以“开放合作·洞见未来”为主题,致力于营造创新人才荟萃、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打造浙江省青年科技领域的品牌活动之一。

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郭寄良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朋友是科学灯塔最大的增量和希望,他们肩扛着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任,是时代的探索者、未来的筑梦师。

他提出,时代面临的科技问题,需要大家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研究去破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不仅关乎科学的进步,更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比利时合成生物学家 Piet Herdewijn

培养创新的思维是全球发展的共识。来自比利时的合成生物学家Piet Herdewijn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以勤奋著称的中国学生正展露出越来越开放的创新精神。他说,目前全球范围之内,所有的AI都是相似的,这要求新一代年轻人用创新的思维进行革新。

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也需要更多熟悉全球文化、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我们期待这样的人才在中欧两地发挥出高效沟通的作用,也能帮助企业为两地不同的市场设计出因地制宜的大模型,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LongAI人工智能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Lukas Tatge,从企业视角给予了青年成长的建议。

据悉,本届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由省科协、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阿里云智能集团指导,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和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秘书处共同主办。

除了当天上午的秒聚青科演讲环节,下午分别开设了青年创新与中欧合作沙龙、人工智能与生产力沙龙、科学之美展览等丰富的活动,来自英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中国的近30位中外青年科学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开展互动交流,探索创新路径,寻觅科学之美。

当天,同期举行的还有之江实验室开放日“科学漫游”,青年科研人员带领社会公众开展智能计算赋能科学研究的科普课堂,参观微纳加工中心、材料实验平台,交流芯片制备流程等。(潮新闻记者 林辰辰)

0 阅读:10

科教资讯

简介:走进生活资讯,服务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