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讲好吕梁非遗故事

大辰动态 2024-04-01 10:04:28

吕梁,历史遗存灿若星辰。吕梁,非遗技艺精湛绝伦。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被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传统技艺,节日节庆、民俗表演等。

吕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包罗万象。如汾酒酿造、孝义皮影、文水葫芦、中阳剪纸、交城堆绫、离石弹唱、交口刺绣、岚县面塑、柳林盘子、石楼道情、方山唢呐、兴县胡麻油压榨技艺、临县伞头秧歌、青塘村粽子……截至目前,吕梁拥有国家级非遗16项、省级非遗53项、市级非遗117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个、省级非遗传承人73个、市级非遗传承人近300个。

这些非遗印记,既是吕梁历史栩栩如生的见证,更是吕梁人民智慧的鲜活象征。这份弥足珍贵的“活”文化,被吕梁人民世代相传绵延至今,成为厚土吕梁宝贵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我们守望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推进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讲好吕梁非遗故事就是对非遗文化自信的表现,使其不断“破圈出彩”。

讲好吕梁非遗故事,让非遗文化折射出新时代的文化温度。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通过一个个非遗项目,一个个非遗传承人,见证非遗项目的传承创新之美,讲述出经久不息的非遗文化故事,促进非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使其成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支撑。

讲好吕梁非遗故事,要以受众需求逆推传播方法,赋予趣味性的传播形式。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媒体等手段,从平面化、静态化的视角向立体化、动态化转变,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通过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吕梁元素、吕梁气质、吕梁烙印,让非遗成为大众看得见、听得到、读得懂的吕梁故事。

讲好吕梁非遗故事,要创新非遗与多元业态的融合,探索出“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演出”、“非遗+互联网”和“非遗+品牌”等路径。通过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通过影像助力,让非遗“动”起来;通过网络助燃,让非遗“火”起来;让非遗“老故事”展现“新颜值”,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与发展。

来源:吕梁日报

0 阅读:1

大辰动态

简介:最新动态,你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