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巧用元代萨都剌名句,嘲讽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

正梧说历史 2024-01-10 23:49:30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的攻势摧枯拉朽,南京国民党政府即将土崩瓦解。

1949年2月15日,新华社发表毛主席撰写的评论《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在该文中,毛主席写道:

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速度,比人们预料的要快。现在距离解放军攻克济南只有四个多月,距离攻克沈阳只有三个多月,但是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宣传上的一切残余力量,却已经陷于不可挽救的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状态。……蒋介石在奉化仍然以“在野地位”继续指挥他的残余力量,但是他已丧失了合法地位,相信他的人已愈来愈少。孙科的“行政院”自动宣布“迁政府于广州”,它一面脱离了它的“总统”“代总统”,另一面也脱离了它的“立法院”“监察院”。孙科的“行政院”号召战争,但是进行战争的“国防部”却既不在广州,也不在南京,人们只知道它的发言人在上海。这样,李宗仁在石头城上所能看见的东西,就只剩下了“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李宗仁自上月二十一日登台到现在下过的命令,没有一项是实行了的。

毛主席这里引用的“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这8个字,出自萨都剌的《念奴娇·登石头城》,其词曰: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石头城故址在金陵(今南京市)清凉山,昔日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这里江山雄丽,市井繁华,兴亡更替,朝云暮雨,名胜古迹甚多,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吟咏不绝。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萨都剌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在金陵各地游历时,见古迹依稀,往事萦怀,诗情涌动,留下了不少有关金陵的诗词,这篇《念奴娇·登石头城》是其中的杰作。

萨都剌(约1272-1355),是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毛主席曾说他是蒙古族,也有的资料说他是回族。他的先世为西域人,他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早年家境清贫,但资质超拔颖敏。泰定四年(1327)登进士第。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

在任职期间,萨都剌南至吴楚,西抵荆楚,北达幽燕、上都等地,并与张雨、倪瓒、马九皋等人诗文唱和,写出《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登北固城楼》《鬻女谣》等名作。因他宦游南北,故胸中包纳万里名胜风情。又以北人气质,涵融前代各家之长而不蹈袭前人。

萨都剌一生留下了将近八百多首诗词。因出生在雁门,他的诗集也就命名为《雁门集》,他本人被称做“雁门才子”。后人备极推崇,列他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念奴娇·登石头城》步北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原韵而创作的。全词登高览景,即目遣怀,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力凝重,境界恢宏,堪称大气包举、雄浑悲慨的词林珍品。

上阕发端三句,词人从大处起笔,横空出世,在雄浑浩瀚的宇宙时空中,舒展登高远望的壮阔情怀。

“石头城上”点登临地点,入手擒题,落笔不凡。“天低”,写眺望之遥远;“吴楚”,写地域之辽阔。前边着一“望”字,表明石头城虽是六朝故都,但“六代繁华”已空无所有。“指点”二句,承“眼空无物”进一步描写“六代繁华”的衰歇。昔日的“六朝形胜”已不复见,既见出了六朝繁华的衰歇,又进一步落实在“眼空无物”的“空”字上,运笔绵密。

“蔽日”五句,由今而昔,由实而虚,转入对六朝南北割据的描述。回首往事,六朝以来的统治者们,为争夺天下,以长江为界,互相攻伐,不知有多少士兵化为白骨,也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消磨”尽宝贵青春。这五句,既反映了历代统治者互相攻伐的残酷,又揭示出“六代繁华”衰歇的原因,生动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下阕专写六朝繁华后的消亡,进一步抒发词人深沉浩瀚的历史意识和人生感慨。

前五句,极写六朝故宫之幽暗萧条,旧日帝王们避暑的离宫已寂然无人,“辇路”上年复一年长满了荒草,入夜后松径里空无一人,“鬼火高低明灭”。这些特色景物的描写,映衬词人吊古伤今时内心的沉痛和忧伤。

接下来“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三句,词人正面抒发自己此时此地的感伤情怀。当时,萨都剌在金陵为官,生活优裕,常有金樽美酒,丽人陪舞。但词人并未沉湎于酒绿灯红。他揽镜自照,因见青发暗换、日显衰老而触目惊心。词人之所以如此伤神,不只因自己韶华流逝和人生短促,更因对于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回首千古往事,只有对着秦淮明月,暗暗“伤心”而已。

毛泽东在《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文中巧妙借这首词中“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两句,暗示同样定都金陵的国民党政权,在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攻势下,必将土崩瓦解,一败涂地,像曾经的六朝一样,被人民革命的浩浩洪流扫入历史垃圾堆。同时也辛辣地嘲讽“代总统”李宗仁一无所有、应对无计、狼狈不堪的惨淡处境。

萨都剌还创作过另外一首以六朝故都金陵为题材的怀古词作《满江红·金陵怀古》,其词曰: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该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词人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他深沉强烈的人生和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全词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主题承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

毛主席对萨都剌的这首词作也非常喜欢,多次圈阅,并亲笔书写了全词。晚年毛主席所听的古诗词唱片里,就有一首昆曲艺术表演家岳美缇演唱的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

2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4-01-12 23:03

    伟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让我辈汗颜,难怪也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正梧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