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江西馆中恒建设集团:传承样式雷建筑文明精神,活化地下空间新质生产力

新华都市 2024-05-26 11:50:01

5月23日,在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开幕之际,江西馆中恒建设集团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支撑,将样式雷传承创新的地下空间科技创新成果,亮相文博会江西展区,这是继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参展之后,把样式雷的古今建筑科技时空对话,活化为新质生产力,持续助力建筑业的创新发展。

据悉,此次中恒建设集团带来的参展产品模型包括智慧地下立体车库模型、港航及河道综合整治模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型。

“我们企业用科技的手段结合古人的智慧,开发了地下空间一系列技术专利和标准,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老城区的碎片化的土地改造利用,以及地铁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业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多好评和认可,所以这次我们来参展也是信心满满,希望通过文博会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扩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让企业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技术被更多人发现和看到。”中恒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吉利说。

据介绍,中恒建设集团智慧地下立体车库是采用其自主研发的长螺旋咬合桩连续墙技术,具有止水帷幕、支护结构和地下室结构外墙功能三合一的效果,适用于场地狭小的老旧城区碎片化土地开发,可紧贴用地红线施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施工过程噪音小、不扰民,无泥浆外运、无污染。施工效率较其它工艺提升约5倍,快速交付场地使用,可改造为休闲活动场所,不仅解决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还改善了老旧城区无休闲配套设施等民生问题,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

而港航及河道综合整治则以长螺旋咬合桩及新型防渗墙施工技术为核心的中恒科技系列技术,充分保障堤防的挡土止水效果,并提高堤岸的稳定性,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成墙效果好等优点,较传统工艺,工效提升4倍以上,工程造价节约20%~30%。可有效提升堤岸防洪抗灾、河道防渗的能力。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其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长螺旋咬合桩施工工艺,工效快,质量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中恒科技依靠多年的研发,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国内首例采用长螺旋咬合桩工艺技术服务于地铁轨道交通支护工程,以及国内首个采用长螺旋咬合桩工艺成功钻入中风化岩层6m(单轴饱和抗压强度20MPa以上)的记录。

当前,智能建造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地下空间科技是中恒建设站在时代前沿的优势领域。聂吉利告诉记者,中恒建设集团用样式雷的工匠精神,久久为功,10多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近4亿元,以中国工程院肖绪文、龚晓南、周创兵等国家级院士为引领,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全国和省内多所院校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搭建省级技术中心、绿色施工技术中心、BIM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建筑研究中心等,成立了中恒地下空间工程智能研究院,承担行业标准编制、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输出,把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据统计,中恒建设荣获地下空间开发各项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300余项,其中主编国家建设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3项;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工法20项,国家专利超200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并形成以咬合桩、嵌岩桩、扩底桩等为特色的技术应用体系。

目前这些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防洪抢险、城市管廊、社区改造、智能停车、环保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治理、桥梁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重点领域。成果转化项目遍布首都北京、齐鲁大地、钱塘江畔、洞庭湖区、鄱阳堤岸、大坳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其中,八方邻里·象南中心项目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获得了国家自然资源部先进奖。海宁市百里钱塘综合整治工程被纳入国家级重点水利项目范畴的战略性工程,已被列为长三角地区“十四五”时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库。

接下来,中恒建设集团将以文化促发展,以创新促产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带动作用、辐射作用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成为国内地下空间开发领域产业升级技术的领跑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吕青青 )

0 阅读:0

新华都市

简介:宣传社会活动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