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双牌?我在如烟往事中寻找答案

老徐汽车小说 2024-06-21 19:34:07

原创 葡茯堇 武义旅游 2024-06-20 11:42 浙江

据武义现有的相关资料记载:武义中医药业的发展,以王储春药店为代表。 兰溪双牌人开设的王储春药店,坐落于武义县城北上街,是武义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药店。

该店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由兰溪双牌人王慕高、王慕培创办。第二代起的掌门人依次为王慕行、王秉金、王锡康、王槐庭、蔡济民、徐士康等共8代。因为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王储春药店在信誉、质量、服务等方面取胜,民间有"葆仁先的方,王储春的药"赞誉。

由于缺乏详细资料的考证,王储春药店创始人信息及其具体的传承情况非常简略和模糊。目前《武义通史》、《武义县志》、《武义卫生志》、《兰溪医药志》等相关志书只对第三代店主王秉金的经营情况有一些简略的记载。

王秉金生于同治丁卯年(1867),到了1884年,当时不到20岁的他便继承祖业经营王储春药店。在王秉金的努力下,王储春药店得到了发扬光大,到了民国初期,已经有王储春分号、春裕堂、同仁堂3家分店,鼎盛时职工达35人。店员分工精细,包括中药材饮片加工、中成药制剂、中药配方、保管、半作、学徒等。

王储春药店和太和堂、德元堂、王如春等药店一样,均有坐堂医生问诊把脉,开方撮药。当时这种亦药亦医,方便民众的方式,深得百姓欢喜。新中国成立后,组建城关镇中西医联合诊所,并担任壶山医院(县中医院前身)副院长,1963年被列为浙江省名中医的叶鹤林 ,曾任王储春药店坐堂中医师。

王储春药店的传统成药有全鹿丸、十全大补丸、杞菊地黄丸、香砂六君丸等近20多种,不仅满足上门顾客需求,还外销到松阳、丽水、缙云、金华等地。

王秉金专门花重金购买、饲养、繁殖梅花鹿,用来配制全鹿丸,提高自制传统药品“全鹿丸”的声誉,因为选料精细,用药道地,在武义医药行业独占鳌头,圈养的梅花鹿曾经发展到34(武义卫生志记载32头)头。王秉金在药店门口竖立"乐善好施"大石碑,作为药店宗旨。乐于公益事业,济人无数,在百姓中名望骤增。

民国九年,在家乡双牌,王秉金由县公署委任本村槐荫学校学董。我带着很多疑问,两次探访双牌,探寻王储春药店及其王秉金等来自兰溪双牌的兰溪药帮的过往。

双牌王氏源出宋朝的孙乾六府君(讳始,字肇先),会稽余姚人,宋真宗时游学兰溪太平乡龙岩,因赘王家,遂改孙姓为王姓。

双牌王氏七世孙王世冬、八世孙王三才先后得中宋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宋嘉定十三年(1220)刘渭榜进士,叔侄俩同登进士第,诏赐立鸣凤坊和起凤坊双牌坊,村因此得名双牌。王氏名人辈出,除了王世冬和王三才,还有明崇祯四年(1631)陈于泰榜进士,为国捐躯,加赠大理寺卿,入《明史》列传的王肇坤等。

溯源双牌医药的发展,其中之一与元代名医王开息息相关,王开是双牌王氏第十三世先祖,后移居兰溪女埠白露山,因居于镜潭之上,人称王镜潭,也称镜潭先生。

王开出生于1278年,幼时家贫,好读书,因不遇于时,便改学医,曾游学至大都,拜在当时针灸名医窦太师(汉卿)门下二十余年,后“悉继其术”,得到了太师的真传。临行时,窦公曾经嘱咐:"继吾术以济人,使人愈疾,即君之报我也。" 果然,王开善于施针砭之术,治病无不立愈。他还著有医书《重注标幽赋》、《针灸全书》、《增注针经密语》等。

元初,王开曾授扬州医学教授,后为太医院御医。王开之后,“子孙皆世其业”,从医为生。不难理解,双牌王氏后人历代从医,源远流长。

后世的二支棹公,命运与王开出奇的相似。松林,讳棹,字如升,是二支大分增寿公的儿子,松林七八岁时,“每闻老师宿儒谭及嘉言善行,辄欣然忘餐”,而且在当少年时,就已乐善不倦。不幸的是“际家室萧条之秋,空所依傍”,所以“遂幡然而弃儒为贾,自道光九年至武义经营药业,勤劬(劬qú,劳苦,勤劳)数十载,颇饶聚蓄,遂置产业,启厅宇为家室,图安之计,岂日富有……”。

棹公(松林)自双牌来武义创业是在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这也是《双牌王氏宗谱》记载的双牌人来武义经营药业最早的年份。

据记载:松林生于1791年,太学生。其子慕韩是松林老来得子,生于1851年,算来当时松林已经年届六十。松林逝后,由其侧室张氏抚养慕韩长大,张氏勤勉尽责,不仅“家声赖以振,家业赖以增”,并且把慕韩也培养成了太学生。慕韩成家后,可惜未能得一子,宗谱记载慕韩“继第五分夏彩三子秉金为嗣”,不难理解,为了完成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亦或是为了继承家业,本支五分夏彩的儿子过继到了慕韩名下。

秉金原名炳文,是夏彩继娶张氏的大儿子,也是夏彩的三子,过继给慕韩之后,改名秉金。有趣的是,秉金还是慕彭的祧子。慕彭是慕韩的堂弟,其父松有是松林的弟弟,因为慕彭也未能得一子,所以“慕韩继子秉金兼祧”。换句话说,秉金是慕韩的继子,又是慕彭的祧子。

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为挑,肩挑两头,一子两祧犹如挑担一样,承担着两头的重任。在古代,兼祧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香火后代,实际上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祧子可以娶两房夫人,所生后代均沿袭两家的血脉,并且可以继承家业和财产。

王秉金从小过继给慕韩,与志书记载的不到20岁继承祖业互相吻合。秉金继承了慕韩或者慕彭的家业经营王储春药业。骄傲的是王秉金继承了祖业,并且把王储春药业做大做强了。

王琦的祖父王水金,是王秉金的胞弟王炳钢的儿子, 据《双牌王氏宗谱》记载,王水金出生于光绪癸巳年正月,即公元1893年。正值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一年: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的《新闻报》创刊,中国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郑观应的代表作《盛世危言》出版。对维新变法运动具有直接影响的《庸书》撰成。

两年后的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在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运动开始。王水金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预示着王水金不平凡的一生。

秉金兄弟五个,除王炳刚外,先后外出谋生,分别在武义、苏州、丽水、安徽等地经营药店,只有炳刚坚守兰溪双牌。

水金天资聪颖,学习优异,13岁时私塾毕业。因为家庭和个人的需求,水金只身一人从双牌出发,经过永昌、兰溪县城、白龙桥、金华城、江东横店、履坦……,一路走来,风餐露宿,到了第七天,磨破了双脚的水金终于找到在武义县城上街经营王储春药店的“大爹”王秉金,在王储春药店当上了学徒。

王水金来到武义后,在师傅的带领下,早上起床打扫卫生识药名,上午跟随师傅在店堂学习望闻问切,下午给病人撮药送药,晚上畅游书海看医书练书法,丰富中医药知识。

王秉金非常看好王水金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把他全方位立体培养。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事情,王水金慢慢地显示出老到与周全,很快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王秉金的得力助手,参与了店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管理。

王秉金原先有一些打算,想让王水金过继到名下并且继承祖业,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此举没有顺利完成。在王秉金的授意和资助下,王水金得以自立门户,筹备开张新的药店。

王水金在街上来来回回寻访,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把药店地址选择在了壶山下街县衙边上(现在的金田大楼位置)一幢临街五个开间的二层楼房。1915年2月17日,农历元宵节,王裕春药店正式开业。名称来自于王储春药店的其中一个分店“春裕堂药号”。匾额“王裕春大药堂”由王秉金亲自书写。王裕春药店,与“兰溪药帮”血脉相连,与王储春药店,更是同宗同祖,一脉相承。

由于王水金懂药材会炮制、医术好、善经营会销售,重信誉讲诚信。新店开张不久,王裕春大药堂门前熙熙攘攘,客户络绎不绝,一派繁忙兴旺。

王裕春药店精心制药,包括膏、方、片等。王水金带领伙计们先后研发了七个秘方、秘药。有治血气躁热引起头痛的“安脑神”丸,治身体偏风的“乌蛇驱邪酒”,预防孕妇流产、早产的“安胎神”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童子乐”药剂,治眼疾的“明目散”,治腰酸背痛的“疏筋膏”,治皮肤癣疥之疾的“肌肤松膏”等。

特别是王水金针对伤风感冒研制,隆重推出的王裕春药堂伤风受寒秘方秘药“风灵散”丸。由于治疗效果明显,王裕春药店渐渐的生意好到挡都挡不住。到了30年代初,据说王裕春药店一年的净利润曾经达到三万两白银。

中药加工炮制,是指药材的净洗、切制和炮炙。经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规格的成品,通称饮片。民国21年(1932)12月,杭州展销全省农产品,王裕春中药店加工的乌药片,获浙江省农产品展销二等奖,销往全国各地。

194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侵略军27架飞机轰炸武义县城。因为敌机轰炸的目标是县政府,而王裕春药店恰好又紧挨着县政府,所以自然不能幸免,被炸得面目全非。与此同时,被炸毁的药店还有泰山堂、三益堂、太和春、明德堂等。次年五月,武义沦陷,王储春总店养鹿场被洗劫一空,34只梅花鹿被杀30只。

城内所有药店被迫迁往山区农村。王水金携家带口前往双坑的甘塔等地避难。此时地处偏僻山区的甘塔,除了来自县城的居民,还有几家县城迁移过来的药店。 王水金和其他药店老板们经常上山采药,琢磨药理,免费为村民治病。儿子王苞辰带着两个女儿随父亲逃难到甘塔并到塘里教书,在祠堂里给村里的孩子补习。王苞辰的二女儿就在逃难时留在了双坑施坞村一个大户人家。

熬过了艰难的日子,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王水金又带着全家回到城里,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可惜这个时候身体出了问题,就像是应验了那句谶语,一辈子救人无数,却折了自己的寿。

王水金于1947年离开人世,夫人徐筱云勇敢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在中国战区上海日本战犯管理所做干事的儿子王苞辰,也回到武义,子承父业,撑起了王裕春大药店的门面。

据武义古城《1951年武义县城内工商登记名录》记载,王裕春药号,开业年份1947年,注册资金660万元(旧币),经理姓名徐舍云(徐筱云),地址在南下街77号。推测王裕春药店是在抗战胜利后,经过千辛万苦的休整,重新开业并且登记的资料。

表格中还显示,其中王储春国药号、春裕堂号药店依然存在,经理姓名徐乐祥,其中“春裕堂药店”的地址位于壶山上街64号,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候改为壶山供销社,一直到壶山上街拆迁之前,老房子依然存在。在册的18个药店中,除了三、四个药店是武义本地人所开,其余都是兰溪药帮经营的药店,包括九德堂、王如春、王余庆等药号。

1954年,随着合作化高潮的掀起,王储春、王裕春药店和武义城内同吉谦、太和堂、成德堂等9家中药店,组成了“城镇中药联营处”。1956年,人民政府开始对私营中药店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实行医药业公私合营,成立“公私合营武义县国药商店”。1961年10月,成立浙江省中医药公司武义县公司,地址设在王储春药店旧址,隶属商业局管理,有职工22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2007年武义县国营医药公司被全面改制,由武义企业家潘林文任董事长并改名为“浙江延福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当我艰难的把这些往事整理成文之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又一次去了如今热闹红火的壶山上街,徘徊在拆迁回建之中的壶山下街。端午时节的雨,纷纷扬扬地下在心头。我仿佛闻到了往昔壶山上街、下街的石板路旁,药店飘散在风中的悠悠药香。

我在漫天的药香里,心里凭添了许多疑问:双牌人最先选择在武义开药店是谁引领的?王松林和目前相关史料记载的王慕高、王慕培是什么关系?

志书记载的“王慕培”是不是家谱记载的“王慕彭”?志书记载的“王慕行”是不是家谱记载的“王慕韩”?“王慕高”和“王慕亨”是不是因为笔误?王慕培和王慕彭,王慕行和王慕韩是不是武义话谐音的同一个人……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挖掘。

本期文字:葡茯堇

民盟盟员,高级教师,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期摄影:冰山

0 阅读:0

老徐汽车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