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上太空有多难?优中选优百里挑一,严酷的训练难以让人承受

木苏君 2022-06-07 10:41:22

航天局的一位专家告诉我:神舟十四号没有邓清明,已是意料之中的事,宇航员要经过层层筛选,万里挑一才有可能选上。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宇航员上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神舟十四号飞船已经完成发射任务,三名航天员分别是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算得上是前辈带新人的组合。可以看出,这次执行飞行任务的名单中又没有邓清明,完全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不管是从年龄还是身体等因素来说,他已经不适合再上飞船。

作为一名宇航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从这几年执行飞天任务的人员名单来看,很少有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航天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航天员的年龄就是硬性规定。年轻人在体能素质方面有优势,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实战经验匮乏,也不适合登上宇宙飞船。

在知识方面,要受过专业的教育,并取得学士学位,最好是航天工程专业毕业。进入空间站以后,与地里的环境不一样,就连最基本的日常动作,都要在舱内靠机械设备操作完成。如果没有一定的工程或物理知识,都无法理解每个按键的功能。

以国内的标准来说,想当上宇航员,首先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这个条件也没那么容易实现,就算从专业的航天学校毕业,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至少1000小时飞行实操经验,才有机会去参选宇航员。

宇航员进入太空以后,完全处于失重的状态,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问题,对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杨利伟第一次从太空返回地面以后,接受采访时透露,从发射直到降落,中间经历了三道难关,命都差点丢了,想起来都让人后怕。

在太空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应对未知的问题,发生危险的几率就要大得多。

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通过层层筛选,接下来就是严酷的体能训练,在这个环节,可能有的人无法承受训练的强度,会自动退下来。为了适应太空中失重的环境,还要在模拟舱内连续保持5天的特殊卧姿,弄得鼻青脸肿失眠。

出仓的训练强度也不容忽视,就拿水下训练来说,简直就是对身体的摧残,当初刘洋穿着120公斤的衣服,在水中活动了3个小时,手就已经开始发抖,连笔都握不住,水波纹产生的晃动,会让人产生巨大的眩晕感,分不清东南西北。

进入外太空以后,就连最基本的吃饭和休息,也会变得十分困难,这就需要宇航员在地面进行训练来克服。

宇航员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工作的艰苦程度普通人难以想象,进入太空之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首先要对身体进行基本的评测,各项指标合格以后,还需要检查过往病史和家族病史。比如说会检查人的神经、视觉和心血管,没有问题才能进入下一步考核。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宇航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太空环境不同于地球,危险无处不在,就要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甚至连生命也要付出。遇到紧急情况,就要利用强大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将危机化解。

神舟十四号为何没有邓清明

邓清明为了实现太空梦,准备了24年,可是神舟十四号的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遗憾落选,让喜欢他的人感到非常难过。

那么问题来了,邓清明为何落选,难道是他达不到标准吗?其实,以普通人的思维来说,他在航天领域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才,上太空完全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以专业的角度来说,上太空要考虑全方位的因素,挑选出合格的宇航员,尽大可能完全圆满完成航天任务。

第一,邓清明何许人也

邓清明于1966年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普通乡镇,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上高中的时候,为了省钱,自己带着咸菜和馒头去学校吃。

父亲用卖粮食换来的钱,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收到这个礼物高兴坏了,整个晚上都没有睡觉,那时的邓清明就暗暗发誓,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

十八岁那年,刚好学校招飞行员,在老师的推荐下,顺利报了名。飞行员是他从小的梦想,总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驾驶飞机上天。

经过相关的考核,邓清明如愿以偿被选上,与他一起进入部队的,都是学校里的尖子生。

在部队培训了几年,成绩优秀,从1500多名空军飞行员脱颖而出,1979年正式进入航天队伍,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为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做准备。

邓清明一心想成为合格航天员,在训练上毫不含糊,每天来得最早,也是最晚走的那一个,训练内容极其枯燥乏味,但他一直坚持下来了。

在进行加重训练时,主动提出超过本人8倍重量施加在自己身上,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受了多少苦。但他总是笑着面对压力,安慰家人不要担心。为了能完成航天梦想,就算流血流泪也不怕。

第二,邓清明遨游太空之路异常坎坷

2010年,邓清明入选强化训练队,离遨游太空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成为神舟9号的预备队员。

即使成为预备队员,到最后拿到名额也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要经过八大类的考核。

那个时候的邓清明透露,在训练过程中,时刻都保持最佳的状态,身体的每根神经都会紧绷,到最后各项成绩优秀才能进入执行任务的梯队。

但不管怎么努力,遗憾的是邓清明还是落选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主动与航天员进行模拟,提前将所有的程序先走一遍,到了真正执行时才会轻车熟路。

“神九”落选了,邓清明还没有放弃,马上投入新一轮的训练中,他把这次失败当作积累,只有知道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才能更加强大。

第三,邓清明2013年做过一次小手术

2013年,邓清明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身体内有个小结石,没有什么症状,对生活也没有影响。但是邓清明却很在意,找专业的医生咨询处理方式,他觉得宇航员进入太空,就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那一年邓清明毅然决然选择手术,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住了下来。

本来是一个小手术,可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结石并没有完全取出来,医生只能在他的肾脏里埋下一根管子,为以后的手术做准备。

从医院回来之后,邓清明无法正常训练,只能在家休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都带着管子,给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一次甚至出现了尿血。

没有办法,邓清明又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次结石才取了出来,经过两次手术,身体素质就要比以前差一些。

2014年,航天员大队有5名队员停航,主要是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其中就有邓清明,当时同为飞行备份的陈全对他进行安慰,说不管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职责所在,就算没有选上,也不要放弃,下次还有机会。

在以后的日子里,邓清明都没有忘记这句话,即使飞天之路异常艰难,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都会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挑战。

第四,为了培养新人,给新人更多的机会

这次执行神舟14号飞行任务的三人,都是75后,没有超过50岁,最小的陈冬比刘洋还年轻两个月。

其中蔡旭哲虽然是新人,但也准备了十二年,硕士毕业,与陈冬和刘洋都是属于第二批航天员,陈冬和刘洋之前已经执行过太空任务,而这次神舟14号上天选上蔡旭哲,对他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管是任何行业,需要坚强的后备力量来支撑,航天事业也没有例外。即使这一代的宇航员在优秀,他们终会有老去的时候,培养新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新人实践,可以掌握更多的经验,宇航员在年龄上就不会出现断层,当执行飞行任务时,就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选拔。

邓清明今年已经56岁高龄,但他依旧坚持训练,为飞天任务时刻准备着,哪怕不能上天,也会在地里陪着宇航员参与模拟实验。

曾经在备战的阶段,邓清明与陈冬一起住进不到10平米的封闭仓内,完全与世隔绝,就是为了能让陈冬能提前适应太空环境。

写在最后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时代已经来临,每年都会发射飞船进入太空,此次神舟14号没有邓清明,但他为航天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一直与宇航员陪跑,这样的精神值得让人敬佩和铭记。邓清明是航天团队的一份子,神舟14号发射成功也有他的功劳,给这位伟大的航天英雄点赞。

0 阅读:377
评论列表
  • 2022-06-07 12:30

    百里挑一?亿里挑一好不?

木苏君

简介: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