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首诗里的中国式浪漫,最适合雪天发朋友圈,道尽世间美好

落日做赞 2024-03-27 07:11:05

最近吴磊赵今麦的现偶剧《在暴雪时分》正在热播,开局就是一场甜蜜暴击:在异国他乡暴雪天的晚上酒吧,林亦扬走进雪中,殷果在窗边一手打电话订酒店,一手在窗玻璃上漫无目的画着圈,这绝对是偶遇的最美场景。

生在北方的我们,到了冬天都似乎在等一场雪,究竟在等什么呢?在等一场浪漫,似乎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浪漫情怀都在雪里。

01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最后一句一定很熟悉吧,甄嬛、雍正、果郡王都在倚梅园各自相遇。

梅花是中国国花,红梅白梅也只是在电视上、诗词里见过,第一次见梅花是姥姥低矮的窗下,那株黄色的腊梅开在清冷的冬天里。

附近的儿童乐园有三棵这样的梅花,以前没有暖气时,我天天安慰自己: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那时常会去看梅花,梅花开了天就快要暖和了。

而今屋里暖和了似乎也忘了看梅花,不过雪一下,那几株梅花依然第一时间跃然眼前。

02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入冬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白头若是雪可替,世间何来伤心人

此时若有君在侧,此生也算共白头

这是近年来非常火的一首赏雪伤怀的诗,特别是“忽有故人心上过”,仿佛击中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特别是这句里的同淋雪和共白头,越下越紧的雪中,撑伞绝对是多余的,甚至戴帽子也没必要,我们常害怕“朝如青丝暮成雪”,但此刻对着手机自拍,却只想头发上布满雪花。

0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红泥小火炉”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冬天爸爸最拿手的活,当初被打成右 /派时劳教学的本领——塘炉子,为了让家人冬天暖和,爸爸每次都费心塘出最旺的火炉,烟囱都烧红。

坐在火炉边烤着妈妈蒸的豆沙包,听着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外面的雪落声依稀可见,鹅毛般的大雪簌簌地下着,世界一片寂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雪斟酌想想都美。

04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宋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读到“晚来天欲雪”,自然会想到卢梅坡的《雪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雪梅花似乎才开放得更坚毅,对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我们也只会不停地感叹“太好了,这雪真美”此刻必须吟诗。“每一个不曾读诗的雪天,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这个人,真有意思。

他一生悲剧,但是他说的话,往往让人热血沸腾,但我觉得,他说的这句话,就是对待生命最好的态度。

05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蓝桥驿见元九诗》——唐·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真羡慕诗人的朋友,因了朋友活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想起前几天读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在后记中作者就提到:我还有一个住在广州的好朋友,叫赵辛民,感情好到不用谈钱,我们的情谊你们也看到了。

赵辛民也是故事中一个人物,因了朋友成了书中的角色,也即将成为银幕形象,在这个物欲横飞、拜高踩低的社会,那个不嫌弃你贫寒的朋友才是最难得。

白居易虽是唐朝,但他的诗最易懂,一句“循墙绕柱觅君诗”,呼之欲出的形象就在那里。

正如《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谈及自己对历史的感受:很多人看到的历史是故事,而我看到的是情感。

读诗更如此。

正如白居易在《梦微之》里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读这句总会想到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已故的亲人;那些在一起共渡青春的同学;那些也曾经在职场中难得的好朋友。

人生海海,能决定你这辈子悲喜的,不过就是你身边这十几个人,而我们常常在繁花落尽之后才明白,比物质更重要的,唯情而已。

0 阅读:0

落日做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