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聂帅下令处决杀人凶手,临刑前含泪叮嘱:让他吃顿好的

一堂过去 2024-06-09 08:05:16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共产党一位师级干部因病入住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阴晴不定,时不时就会表现出疯疯癫癫的样子。

他住院是因为染上了肺结核,但是此人对西医十分不信任,时常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发生争吵,准确地说,是他单方面的发泄。

这天,他的主治医师走进病房中,没一会儿房内传来一声枪响。外面的人听到动静推门入内,只见医生倒在血泊中,持枪的人哈哈大笑,嘴里念叨着“他就该死”。

善良的医生牺牲了,这件案子的判决权交到了聂帅手中,最后,聂帅含泪判决了这位师级干部死刑:“他爱吃鱼,行刑前多给他搞点鱼吃吧。”言语间满是痛心与惋惜。

36年后,这桩案子被平反了,这之中到底有何隐情,那位干部又有什么长处,能让聂帅流泪?点个关注一起看下去吧。

沙飞的志向

这位病人名叫沙飞,是近代我国响当当的战地记者,也是中国革命军中第一位专职的摄影记者,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照片都出自沙飞之手。在战地中记录大小事,这无疑是一件危险但又浪漫的事情,与之相当的,是沙飞一生的传奇经历。

沙飞原本不叫沙飞,这个名字是他在鲁迅逝世后,有感于鲁迅对他一生的影响,专门取了“沙飞”这一笔名,发表关于鲁迅的艺术作品。

他原名司徒传,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商贾之家,父亲司徒伟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商人。在红色血脉的感染之下,沙飞也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爱国小青年。

由于家境优渥,沙飞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不仅限于读书写字,他还见到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其中之一就是当时时兴的相机。

由于热爱,沙飞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文人用文字记录世间,那他就用画面来记录。后来,沙飞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西画系中学习。

学生时代,沙飞接触到了更多新思想,学生本来就是热血的年纪,在上学期间,他多次参加学生们自发组织的爱国运动,积攒了不少革命经验。

1933年,沙飞找到了一份在汕头无线电视台的工作,并在工作期间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王辉。与她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当时,沙飞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称得上一句人生赢家,但是沙飞并不想就此过一生。在电台工作期间,沙飞也一直心系革命事业,他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在读书期间就了解到了一份让他很是向往的工作:战地记者。

当时相机很贵,沙飞省吃俭用好久,才勉强攒够了买一台相机的钱。他第一次拍摄纪实照片,就是用这台相机所拍。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之后,日军就攻到了汕头。他们在这座城市里胡作非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沙飞拿着自己的相机,将日本人的丑恶嘴脸与罪行全都记录了下来。这是沙飞第一次拍摄战场纪实,是他转行的第一步。

沙飞有一位人生偶像,就是鲁迅。第一次拍摄之后,他所摄的照片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一方面是被肯定的喜悦,一方面是来自偶像的强烈感召,沙飞最终辞去电台工作,背上自己的相机,走上了战争的第一线。

1936年,沙飞背起相机,正式踏上了通往理想的道路,第一站就是去看自己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

他只身前往上海,拍下了鲁迅与青年学子们交流的场面,在这场木刻活动展览交流会中,他还有幸与鲁迅进行了一段交流,据沙飞的描述,没说几句话,但是让他彻底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这是沙飞第一次与鲁迅交流,也是最后一次,就在交流会过去11天之后,鲁迅突然去世了,一代文豪陨落,文化界所有人都悲痛万分。

沙飞无比庆幸自己做出飞奔上海的选择,他得以与自己的偶像有了一面之缘。鲁迅逝世之后,沙飞拿着相机去送别了这位文坛巨匠,拍下了鲁迅先生在人间的最后一张照片。他对着鲁迅鞠了三个躬,怀念鲁迅先生,下定了自己走上摄影救国的决心。

摄影救国

在鲁迅逝世后,他就将自己的笔名定为沙飞,希望自己像一粒小沙子,能自由飞到自己想去的各个角落,记录下自己想要记录的所有画面。

沙飞自愿申请成为国民军队中的一份子,他千里迢迢来到八路军所在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见到了聂荣臻元帅,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抱负。

他的一腔热血打动了聂荣瑧元帅,聂帅特批让他加入军中,成为了我军的战地文艺工作者。

1937年,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全军上下,听到这个消息的沙飞兴奋得手舞足蹈,他扛起相机就去采访立了大功的115师。在115师驻扎的地方,刚下了战场的战士们虽然略显疲惫,但提到刚刚拿下的那场胜利,所有人都高昂着头。

沙飞一边与战士们交谈,一边记录下此刻,战士们的笑容印在胶卷上,后来又印在报纸上,印在了许多失去信心的国人心中。

这场重大的胜利被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好消息直击人们的心灵,这些照片无论是对于人民还是对于国家,乃至对于努力抵挡外来侵略的其他国家,都犹如一记强心针,让所有人重拾信心。

沙飞懂得英语,因为这个特长,他还与著名医生白求恩收获了一段友情。

那是1938年,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带着医疗箱,带着医疗技术来到晋察冀边区。虽然主业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但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看到沙飞随身携带着的相机时,他对这个年轻的战地记者产生了好奇。

两人从摄影理念谈到战争,又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样的闲谈中,二人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之交。

在沙飞镜头下的白求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和平使者,白医生不但会救助己方阵营的患者,对于敌方俘虏也尽心尽力。

这些照片如雪花一般发往各个地方,热爱和平的人们看到共产党这样的人道主义精神,都纷纷呼吁停止战斗,在给康复的日本战俘拍的照片中,那些战俘目露感激神色的照片也纷纷到敌军阵营中,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性就在这里,通过心理战的方式,也能瓦解敌军的部分战力。

沙飞奔赴在战场的各个角落,用相机记录着此刻发生在战场上的所有事情,温情的、振奋人心的、悲伤的......将战场百态记录下来,战争固然是残酷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也很暖心不是吗?

1939年,沙飞又送走了自己的另一位人生导师,白求恩。为了救死扶伤,白求恩医生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据说,沙飞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一直都携带着两样东西,从不让他们离身,一样是装着鲁迅遗照的小盒子,另一样就是白求恩在牺牲前留下的那台相机。

抗战进行了多久,沙飞就拍了多久,著名的将军与日本女孩的照片,就出自沙飞之手。尽管日本人丧尽天良,但是我们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每一位生命。此照片一出,又一次为中国革命军赢得了国际上的声援与支持,将中国人的品格与不屈的抗战精神表现给世界人民看到。

沙飞这位文艺工作者的出现,在精神上,托起了每一位抗日同胞,可是频繁出入战场,也让沙飞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严重的一次,沙飞差点失去双脚,不但如此,这次的受伤,也成为了沙飞日后悲剧的导火索。

与死神擦肩

作品拍得好,沙飞的名号就这样打响了,当时有许多商人来找到沙飞,寻求合作,但是沙飞自认为如果将自己的摄影与金钱扯上关系,那自己就会失去摄影的初心,失去摄影作品应该有的纯洁性。

沙飞继续在战场上拍摄,在聂荣臻元帅的鼓励下,沙飞还成立了专门用于宣传抗日思想,宣传中国革命的画报社。

画报社的名声越来越好,很快他们就被敌人盯上了,敌军集结部队,试图用炮火将画报社中的胶卷全都毁掉。

在那次袭击中,画报社多名成员牺牲,沙飞在事业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为这次袭击,沙飞还差点失去双脚,好几次因为伤势过重,濒临截肢,他都哭着求医生,千万要保住他的双脚。

在他强大的意志力下,双脚算是保住了,但是在那以后,沙飞就时常产生幻觉,幻想有人要要了他的命,俗称被迫害妄想症。

如果有心,会发现当时沙飞已经有了精神病的症状,但当时大家对于精神疾病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偶尔看到沙飞状态不佳,也只当他是受到了打击而已。

一旦精神方面出了问题,以前忽略的好多事情都会一股脑地全都涌上心头,沙飞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

由于连年来一直在战场上游走,见到了无数日本鬼子残害同胞的画面,他对日本人的恨已经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发起病来想要杀死全世界的日本人。而且他还想到了一桩旧事,当年鲁迅病逝时,流出来的传闻就是因为一个日本医生的错误治疗手法,才导致他最终的死亡。

清醒时沙飞都会对这些事情一笑了之,保持理智,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1950年,沙飞因为肺结核住院时,他的主治医师就是日本人。

这位医生名叫津泽胜,他是一位著名的反战人士,在中国工作期间救下了不少重伤垂危的人。为了救治沙飞,他给了沙飞无数建议,尽职尽责地护着这个病人,想让他尽快康复出院。

但是沙飞始终都不信任这个日本医生,在潜意识里,他将全体日本人都划归为自己的敌人,对于津泽胜的建议,沙飞不仅不领情,还顽固地认为津泽胜想要迫害他。

在一次查房时,津泽胜提出需要沙飞配合,拍一个X光片,但是沙飞不配合,他大吼着这个医生想要杀死他,这个医生想用X光杀死他体内的健康的细胞。

当时的沙飞已经陷入了疯魔当中,在争执中,沙飞掏出手枪,嘭的一声,津泽胜倒在了血泊之中。

惨剧就这样发生,津泽胜医生的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为了给津泽胜、给国际反战组织一个交代,聂荣臻元帅含着眼泪,枪毙沙飞,给津泽胜陪葬。

事后来看,这场悲剧的发生,其实就是沙飞精神疾病发作。长期严重的战争综合征,导致沙飞精神失常,他在仇恨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掏出配枪崩了津泽胜的脑袋。

说到这里,为什么病人住院后还随身携带枪支呢?医院的管理制度也很有问题。在此之前明明就已经发现了二人之间存在矛盾,甚至沙飞给上级写信状告津泽胜,说他不好好给自己治病,而后医院采取的措施也只是打出一纸沙飞的身体状况正在好转的报告,而没有采取其他的措施。

最终沙飞被判处死刑,拉出去枪决,一位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那么多贡献的英雄,最终却落得这个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这件事情也成为人们心中久久散不去的伤痛,后来,中央也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终于在36年之后,在沙飞女儿的上诉之下,中央做出了撤销宣判的决定。

当年之所以宣判得那么重,是碍于国际形势的影响,以沙飞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一直将杀人犯的头衔安在他身上也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

无论最后的结局如何令人唏嘘,沙飞是英雄,是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这一点事实不会变,他所拍摄的作品,直到现在,仍在影响人们,热爱和平,抵抗战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