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捧杀“跨性别群体”,大搞政客表演:美国政治正确有多离谱?

探史这些年 2024-06-27 09:15: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如果一个成年男性堂而皇之到女性厕所方便,会是什么下场?在国内,毫无疑问是会被人人喊打的存在。

但事发地是美国的话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够顺利脱身:宣称在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一名女性,哪怕在生理上是无可争辩的男性。

这就是今日之魔怔美国:从底层民众到政客,从不知事的孩童到耄耋,被裹挟进了性少数的政治正确中。

(跨性别)

一、“男跨女”带来安全隐患,罗琳发声却成众矢之的

21世纪前20年,提到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IP,必然有哈利波特的一席之地。作为这个奇幻世界的创造者,J.K.罗琳亦享誉全球。

然而,2019年这个曾倍受尊敬的作家,却陷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舆论风波:她公开反对“没有完成变性手术的男子能被认为女性”这一政策。

她认为,这会压缩真正的女性的生存空间。只要自称是女性就能够进女厕所的话,女性遭遇所谓的“男跨女”侵犯的概率会大大飙升。

事实上,罗琳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法案一出,自称心理女性的生理男性在厕所等场合猥亵、强奸女性的案件就层出不穷。就连监狱也没逃脱,因为那里也允许“男跨女”住女监了!

“男跨女”人士甚至会在女厕所,隔着门板直播偷拍旁边的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女性!上个厕所都不安全了,这如何让女性和她们的父亲、丈夫、儿子安心?

(罗琳)

基于显而易见的不合理与摆在面前的现实案例,罗琳的发声不但是有逻辑的且展现了一个名人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罗琳被外国网友狂骂,指责她是“反跨”人士,有人连夜制作视频diss她,就连那些仰仗她的作品出名的演员都纷纷切割加入了指责的行列。

2021年,甚至出现了作品开庆祝会,罗琳这个作者却连邀请函都没有收到的奇观。

为什么生理男就该上男厕所这个天经地义的事情,到了西方就要变得如此魔幻?这就不得不提近些年来,西方在某些方面,比如性少数上已经陷入发癫状态的政治正确。

每当产房里传出或嘹亮或孱弱的哭声,亲人和医护首先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人就被区分为男和女两种性别。

(哈利波特)

然而,如今在美国性别这一栏的选项却多达近百种!无性别、流动性别、男跨女、女跨男、双性……

并且,这个令人惊掉下巴的数目并不是最终的结果,随时都可能因为新的性别出现而继续往上增加。LGBT+,谁也不知道这个“+”号能加到多少。

2021年在传统的两性之外,美国在护照上新增了一个“X”供那些自认为不是传统的男性、女性的人选择。

如果说这个规定所涉及到的人群尚且是以成年为主体的话,出生证也实施同样的政策就着实过分了!刚出生的婴儿压根没有自己的意识,更不可能对自己原本的性别有意见了。

除了这些纸面上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性别政策,美国的青少年却是实实在在很可能成为疯狂之下的受害者。

(性别选项)

接连爆出在校中小学生受到老师等学校工作人员的引诱下,改变对自己性别的认知,甚至是未经过家长的同意,就擅自做了变性手术。

孩子们这般的年纪还处于对世界懵懂探索的阶段,多是一张白纸,师长们的教育是他们成长的底色。性少数人士这是趁虚而入,莫怪“白左”们会呼天抢地大呼“要完”。

二、费尽心机推LGBT+,选票之下的疯狂

性少数在西方成为政治正确是有历史原因的,百年之前性少数还是喊打喊杀的存在,同性恋、跨性别被活活烧死、乱棍打死不在少数。

到了近代法律逐渐完善,明目张胆的打杀没有了,但歧视依旧存在,就连用来管理酒吧的禁舞令都会演变成打压性少数的手段。

二战之后,全世界就掀起了平权运动,性少数也在其中。2019年,美国从法律层面对性少数群体进行保障,重点是在保障他们的就业和接受教育权利。

(LGBT)

这个法案是由佩洛西全力推进的,从投票结果中也能够窥见一二:在236张支持票中,228张是来自于民主党,这也就意味着该党所有的议员全票投给了支持。

只有8张是来自共和党,这8个人的做法被人们称为是“跳反”。

这也说明了美国当年的政治生态,LGBT+群体是民主党的票仓,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可以看到历届该党的总统出台不少减少对性少数歧视、推进平权的政策。

把《民权法案》中的保障群体扩大到LGBT+群体,是民主党在失去总统之位后做的一件重要事情,目的是为下一任大选积累声望、吸引选票。

奥巴马任期内出台过一项法令,允许LGBT+根据自己的心理认同而非生理性别选择对应的设施:也就是说,只要我“说”自己是个女性,那就可以进女浴室。

(奥巴马)

该法令在美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和反对者不仅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线下也时不时就聚在一起游行,甚至上演“真人快打”的场面。

法案实行以后,引发的诉讼数量非常多,种类也五花八门:有“跨性别”者性侵案,有起诉某某歧视的,也有起诉政府强烈反对该法令的。

特朗普上台以后,直接把这条法令给取消了。在两党轮流统治的制度之下,废除对立政府遗留下来的政策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两党都会各自有固定票仓的原因。

但是,法令可以删除,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风气却是停不下来的:围绕性少数身份认同的争执仍在继续,2021年美国一些高校宣布为了推动平等,其厕所将不再区分性别。

LGBT+平权的这股风不仅在社会面盛行,也慢慢吹进了军队里。关爱LGBT+也成为了不得不从的政治正确之一,甚至为此设置了专门的职位。

(特朗普)

2024年,美军在红海被“拖鞋军”搞得焦头烂额,一度传言航母被击中了。当着全世界的面丢了个大人的同时,空军学院的学子、未来的精英聆听的演讲主题却是包容性别多元。

2021年1月,拜登入主白宫之后,立刻提名了蕾切尔在他的政府出任要职。在众多提名中,一个助理部长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关注,是因为她曾经是“他”。

是的,蕾切尔在56岁之前都是一名男性。履历也不算精彩,并未在医生这个职业上取得多么令人难忘的成就。

完成身份转变之后,仕途一下子变得顺利无比,短短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州总医师和卫生部长两级跳。

能够出任助理部长,显然了吃了“跨性别”的身份红利。这是民主党在以行动向选民们表示:我们实践了诺言,让跨性别人士担任了到目前为止最高的职位。

(蕾切尔)

2022年11月30日,美国又往前迈了一步,通过了一项能够保证同性婚姻的法案。虽然这是选票政治下的党派斗争,但对LGBT+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三、体育惨遭污染,可歧视依然难免

西方对LGBT+人士的追捧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他们对这个群体有“罪恶感”,历史上是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人家的事儿。即便到了新世纪,深藏在骨子里的歧视也没有去干净。

2006年,美军还在把同性恋和跨性别当成是一种精神疾病,一经发现就予以解雇。

凭借着《歌手》又在国内翻红的亚当,当年出道的时候自爆同性的取向,结果遭到软封杀,失去了很多曝光的机会,以至于很快就过气了。

(亚当·兰伯特)

在LGBT+开始逐渐走向魔怔的2019年,跨性别人士遭到歧视不能上学、被餐厅拒之门外、失去工作也不在少数。

这都是最近十来年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可见美国主流社会虽然口口声声说着“平等”,实则对LGBT群体还是抱有先天的偏见。

(跨性别美军)

很多跨性别都曾经因为自己的取向遭受过不平等的对待,言语上的侮辱、身体上的虐待、群体的污名化和孤立都很常见。

爱穿女装的(生理)男孩子会被骂“娘”“人妖”,爱穿男装的(生理)女孩子会认为“不男不女”。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倒也无可厚非。

但对LGBT+的追捧正在走向魔怔状况:只要套上这么一个身份,做什么都是可以被允许的。对他们的不好行为进行指责,即便实事求是也会被扣上“反对”的帽子进行口诛笔伐。

一个女性会因为反对没有做变性手术的男人,以女性之名进女更衣室、女厕所、求职而被解雇,作家也能因为声援这位可怜的女士而惨遭围攻。

(LGBT+游行)

打着所谓“跨性别”谋求利益的现象一个比一个魔幻:生理男的人士可以宣称自己是心理女性和同性恋,叠满了buff,一边妻儿在怀一边享受性少数的福利。

体育赛场上,也出现了男跨女人士参与女子项目的竞争。众所周知,男女先天在生理构造上就存在很大的区别,力量、体重相差甚大,放在一起比赛不公平,所以才会分开设项。

跨性别的参加,对女性运动员公平吗?

且不说连变性手术都没有做的人,即便是已经做了手术她们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与正常女性不一样。

2021年,东京赛场上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热门项目和运动员,还有三位很特别的人:首次出现在奥运这个大舞台的跨性别者,8月6日其中一位还随队拿下一枚奖牌。

(首位跨性别奥运奖牌获得者)

再次引发了公众的担忧,长此以往,女子体育项目恐将遭到严重打击。禁止跨性别参与女子项目的呼吁高涨,与支持的声音打作一团。

谁也不知道,这股捧杀LGBT+的热潮会把狂热的西方世界引领到何方?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参考资料:

[1]哈利波特全员庆祝20周年,JK罗琳因声援反跨性别言论被排除在外.观察者网.2021-11-22

[2]拜登提名跨性别医生担任卫生部助理部长,创下历史.澎湃新闻.2021-01-20

[3]过时啦!纽约废除91年历史“跳舞禁令”.中国新闻网.2017-11-28

[4]金斯伯格 一个值得被永远记住的性别平权运动者.中国新闻周刊.2020-09-27

[5]同性恋变性人可自由选择男女厕所 美新法令引争议.2014-05-31

0 阅读:0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