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赚到了!孟加拉四处炫耀中国给建的大桥:开通一年后破79亿!

南笙舞娱 2024-06-17 06:31:54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文丨鱼丸

编辑丨鱼丸

前言

真是又被孟加拉国赚到了!

2022年6月25日,由中国帮孟加拉修建的帕德玛大桥,正式投入运营,更在通车一年后便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过路费收入破79亿塔尔!

而这座桥,也被当地人民称为“梦想之桥”,不仅成为了他们对外到处炫耀的资本,而且在落成仪式上,还用中国战机“开道”。

那么,这座桥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竟然在开通一年直接破79亿塔尔?

帕德玛大桥

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他是连接该国南部与首都达卡及其他北部地区,跨越帕德玛河,这条河是恒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一个分支。

这座大桥的建设构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但因资金、技术和腐败指控等问题,项目经历了长时间的延误。

正式的建设工作始于2014年,并由中国桥梁工程公司承建,经过多年的施工,帕德玛大桥最终于2022年6月25日建成并举行了开通仪式,由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亲自剪彩启用。

帕德玛大桥全长约为6.15公里(约3.82英里),是目前孟加拉国最长的桥梁,这个项目不仅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自筹资金发展项目,

最初估计的总成本约为30亿美元,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完成所有建设工作后,帕德玛大桥的实际总花费达到了约36亿美元。

这座桥在正式开始开通时孟加拉人民的欢腾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庆祝这座桥的开通,孟加拉国举行了一系列盛大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孟加拉国的国家电视台将帕德玛大桥的开通庆典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国直播,并且有超过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孟加拉国人满怀激情地汇聚于桥头。

他们满含热泪,有的甚至跪倒在地,深情地亲吻桥面,高举手中的手机,不断拍照录像,来分享以及记录这份历史性的喜悦,就连路过的装饰着鲜红花朵的大巴车,也似乎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

孟加拉国当地也组织了成百上千的摩托车手列队穿越大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空中特技表演是由中国的战机担纲,这不仅是技术交流的体现,也是两国合作精神的高空绽放,为庆典增添了一抹国际色彩和高科技的震撼力。

为了铭记这一历史性的里程碑,孟加拉国政府采取了一项极具象征意义的举措——发行了1000万张以雄伟壮观的帕德玛大桥为主设计元素的塔卡纪念币,而且每一枚都是流动的纪念品,它们在市场上的流通使用,无形中增强了民众对国家建设成就的认识与认同。

在这场庆典中,还出现了温馨而有力的一幕,孟加拉国群众手持“孟加拉国爱中国”的标语牌,温馨而有力地传达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感。

这些标语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它们承载着对两国合作成果的认可,对中方援助和支持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继续深化合作的美好愿景。

而帕德玛大桥在开通的一年就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过路费收入突破79亿塔尔,这不仅标志着该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即刻影响力,也彰显了其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对经济活动的强有力提振作用。

而这座桥也被誉为“梦想之桥”,车辆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半天的等待与绕行时间被缩短至短短十分钟,极大缩短了两岸之间的通行时间,以往依赖轮渡的繁琐与耗时得以根本改变,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促进了人员往来与货物运输。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过路费的直接收益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增强区域联通性以及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潜在价值。

过路费的高额收入反映了大桥开通后交通流量的激增,侧面证明了其作为国家级战略项目的成功落地。

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帕德玛大桥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胜利,更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象征着国家迈向更加繁荣未来的决心与步伐。

随着大桥运营的深入,预期将进一步激发沿线地区的商业活力,带动旅游、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吸引国内外投资,加速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远来看,帕德玛大桥的开通对提升孟加拉国的整体竞争力,乃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区域合作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桥前的悲惨世界

孟加拉国,这个南亚明珠,尽管国土面积仅占世界地图上的微小一隅,约14.76万平方公里,却承载着全球第七大人口数量——1.715亿人。

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这种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极端不对称,无疑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多重挑战。

并且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国家,素有“水泽之国”的美誉,其地理特征显著地体现在丰富的河流资源上。

该国境内河流密布,主要由恒河及其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梅格纳河(Meghna)三大水系构成,这些河流在孟加拉国土壤上纵横交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

这一系列庞大的水系不仅为孟加拉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滋养了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水稻种植业,还成为了重要的水路重通网络,对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密集的河流系统也给孟加拉国带来了挑战,频繁的洪水是该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势低洼且大部分地区低于海平面。

每年雨季时,上游来水量剧增,加之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

并且这些河流从喜马拉雅带来了大量泥沙,在某些河段,尤其是在河口附近,泥沙沉积层可能达到几十米深,河床泥沙层厚度可超过100米。

而横跨这条江面的仅仅是一个简易的渡船码头孤零零地伫立,成为两岸居民往来的重要却极不稳定的通道。

并且可用船只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运载能力受限,每一次摆渡都像是对耐心与时间的一场考验。

短短60公里的距离在孟加拉国就要花费六个小时,远远超出了现代社会对于出行效率的普遍期待,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尤其是孟加拉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紧迫,住房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紧迫,基本公共服务如清洁饮水、卫生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供不应求,降低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抑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实地考察

孟加拉国为了寻求发展,向国际社会广泛响应的中国发出合作邀请,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中国工程团队没有退缩,随即启动了全面的援助计划,核心项目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网络的升级,立志要为孟加拉国破解发展中的地理隔离瓶颈。

并组织了一支由顶尖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他们带着丰富的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经验,以及对中国制造和建造技术的深刻理解,踏上了支援孟加拉国的征程。

针对深厚泥沙层的问题,他们采用了超长钢管桩技术,这些钢管桩有的长达120米,能够深深打入河床之下,直至找到足够坚实的地层作为支撑,确保桥梁基础的稳固。

其次,考虑到河流强大的冲刷力和河床的不稳定性,工程师们设计了特殊的桥墩结构,不仅能够抵抗水流的侵蚀,还能适应河床的微小变化,确保桥梁的安全与持久性。

同时,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孟加拉国频发的洪水,项目组还引入了环保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洪水预警系统,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此外,项目管理方面也展现出了高效率,通过与孟加拉国政府紧密合作,有效解决了征地、拆迁等问题,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帕德玛大桥最终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了连接孟加拉国南北的重要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见证了中孟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国际合作的力量。

这座大桥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和合作精神的象征,这一项目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对促进孟加拉国的区域联通、经济融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结言

帕德玛大桥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项目的实施,它更是对这一现状的根本性改变,象征着孟加拉国迈向现代化、克服地理障碍、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决心与努力。

随着大桥的落成,昔日的不便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安全的通行方式,为这片土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0 阅读:0

南笙舞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