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少爷与乞丐下棋,乞丐送他葫芦,不料打开后,直接飞升

硫磺之握 2024-06-20 13:18:12

清朝康熙年间。在武林县有个富家公子名叫薛文浩,其父薛洋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而薛文浩和父亲的性格截然不同,他对做生意丝毫没有兴趣,唯独喜欢下棋。

说起下棋,不得不说起薛文浩一段有趣的经历。他不仅收获了美满的姻缘,还获得了一壶仙酒。至于是真是假,坊间各有各的说法。

话说薛洋六岁那年,经媒婆撮合,娶了当地李员外的女儿李子莹。李子莹很是争气,二人成婚第二年,她就为薛家生下一大胖小子,取名薛文浩。

薛文浩出生时,夫妻二人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店铺生意繁忙,而且夫妻二人要经常到外地谈生意,一去就是两三个月。二人无奈,只好将几个月大的儿子交给母亲王氏照看。

转眼间薛文浩已年满六岁。这日夫妻二人从外地回到家中,见祖孙二人正在院中玩耍。李子莹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儿子,看到儿子时,她心中欢喜不已。她想和儿子多亲近亲近,于是蹲下身子,看着儿子,拍了拍手,微笑着说道:“儿子,来,让母亲抱抱。”

薛文浩听到有人在叫他,立刻停住脚步,脸上的欢乐瞬间全无,一脸茫然地盯着李子莹看了许久,随即躲到了王氏的身后。无论李子莹再怎么喊叫,薛文浩都不出来。夫妻二人看到这一幕,心中说不出的难过。

二人也意识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以至于显得很是陌生。而且夫妻二人还听王氏说,薛文浩很是怕生,除了王氏几乎很少和府中的家仆玩耍,性格也变得很是孤僻,且不爱与人交流。

夫妻二人得知此事惊讶不已,同时心里很是为儿子担心。李子莹眼含泪水,叹息道:“长此以往,儿子如若闷出毛病,可如何是好?”

薛洋见状,赶忙安慰妻子说道:“娘子,你不用担心。明日店铺也不太忙,我们带着儿子出门散散心,让他多接触接触人群,说不定会好些。”

次日夫妻二人带着儿子来到县城北边的桃林。正值春季,桃花盛开,很是美丽。每逢这个季节,来此游玩的乡亲们众多。三口人来到桃林,薛文浩很是高兴,像脱缰的野马在林中奔跑。

跑着跑着,突然他见不远处的桃林下有两个老伯正在下棋,他感觉很是有趣,就坐在老伯身旁整整看了一个下午。期间无论夫妻二人如何喊叫,他都不愿意离开,直到傍晚,两个老伯收拾棋盘离开,他才依依不舍地跟着夫妻二人赶回家中。

一路上,薛文浩嚷着让父亲帮他也买一个。这可是薛文浩第一次向父亲提要求,薛洋心中很是高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薛文浩年幼,薛洋担心他看不懂,顺便还帮他买了几本棋谱。

自此,薛文浩开始沉迷于下棋,经常将自己关在房内,一待就是一整天,自己和自己玩的不亦乐乎。夫妻二人看后很是不解,不明白儿子的乐趣在哪。

时光荏苒,薛文浩长到岁,薛洋有心让他跟随自己学做生意。夫妻二人就这么一个儿子,薛家诺大的家产将来还需要他来继承。薛洋可不想日后看着他把家产败光,只好提前让他先到店铺中熟悉熟悉。

薛文浩得知此事很是抗拒,他的心思全部用在了下棋上,哪里顾得上学做生意。薛洋很是生气,有些后悔当初答应给他买棋盘。妻子李子莹很是为难,但她心疼儿子,只好劝说丈夫孩子还小,等他年龄再大些再学也不迟。薛洋只好同意,事情就被搁置了下来。

薛文浩研究棋谱,对下棋颇有自己的心得,不过这些年他大多是自己跟自己玩。偶尔薛洋会陪他玩上几局,每次都是以薛洋认输而告终。他怀疑是父亲故意放水哄着他玩,他并没有当真。薛文浩棋艺究竟如何,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日午时,他在院中研究棋谱,恰巧家里的管家陈老伯从他身边经过。陈老伯看他玩得津津乐道,不禁有些疑惑,他问道:“少爷,你天天自己和自己下棋,有什么乐趣吗?”

薛文浩听后说道:“陈老伯,这下棋就是一个斗志的过程,可以磨练人的心性。”陈老伯听后笑了笑,说道:“少爷说的这些大道理我可不懂,那你棋艺厉不厉害?”

薛文浩脸色有些难看,说道:“我还没和人比试过,至于厉不厉害,我也不知道。”他随即脸色又露出喜悦,紧接着说道:“陈老伯,不如你和我玩上几局。”

陈老伯哈哈一笑,说道:“少爷,你可别逗我了,我哪里会玩。你如若真想找人玩,你可以到县城中心街口的修鞋匠处,那里经常有人下棋,你可以去比试比试。”说完,陈老伯进屋去忙碌了。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此,薛文浩成了修鞋铺的常客,不过这是后话。薛文浩正值年少轻狂的年纪,经陈老伯这么一提,他心里痒痒的,总想找人比试比试,看看自己的棋艺究竟如何。

次日清晨,薛洋夫妇吃过早饭去店铺忙碌。二人前脚刚走,薛文浩后脚就悄悄溜出了家门。修鞋铺距离薛家并不远,一炷香的时间,薛文浩来到修鞋铺,见两个老伯正在下棋。他走到老伯身旁,蹲在地上整整看了一上午。

临近午时,一老伯见他在此待了那么久,问道:“后生,你也喜欢下棋吗?”薛文浩连忙点了点头。那老伯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不如你和我老头子玩上几局如何?”

薛文浩心中很是高兴,他听从老伯的吩咐,二人相对而坐,整整下了整个下午。老伯一局也没有赢过,此时脸上已经流下了汗珠。眼看天色已晚,薛文浩担心父母发现他溜出家门,赶忙向老伯告辞赶回家中。临走时还不忘告诉明日再来玩。

经过此事,薛文浩更加体会了下棋的乐趣。平日自己和自己玩,无论怎么出子,都是自己的思维支配。而和其他人下棋则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应对之策也是千变万化。

一连一个多月,薛文浩每日都偷偷来到修鞋铺。经常来此下棋的有七八个老伯,他通通都鄙视过,无一例外都输给了薛文浩。他并没有因此得意,反而跟着老伯学了更多棋谱之外的路数。

好景不长,这日傍晚,薛文浩回到家中,见父母正坐在客厅等他,夫妻二人脸色阴沉,样子十分难看。他很是好奇,问道:“爹娘,你们这是怎么了?”

薛洋问道:“你干什么去了?”薛文浩心里咯噔一下子,想必是哪个好施的家仆将自己偷偷出门的事情告知了父亲。既然如此,他也不再隐瞒,说道:“父亲,我去下棋了。”

薛洋听后,随手从桌上拿起一个水杯,摔在了地上,说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整日就知道不务正业。下棋能当饭吃吗?将来我薛家诺大的家业早晚被你败光。”

因此,父子俩大吵了一架,各有各的道理。从此之后,薛文浩也不再隐瞒,反而变成了光明正大地出去找人下棋。

转眼间又过了两年,这两年间,薛文浩跑遍了县城的各个角落,凡是有人下棋的地方他都去过。有时还会跑到附近的几个县去比试。比试至今为止,他还没有输过。一时间薛文浩在当地很有名气,喜欢下棋的都认为他棋艺高超,小小年纪值得称赞。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两种议论的声音都有。

眼看薛文浩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李子莹就想赶紧为儿子成婚,也好让他收收心,回归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来。他文质彬彬,气宇不凡。无论从家世和相貌来说,找个妻子并不难。奈何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名声在外,媒婆介绍的七八个姑娘都不同意。夫妻二人很是犯愁。

这日,薛文浩如往常般来到鞋匠铺前,见棋盘前无人,便看着鞋匠张老伯,问道:“张老伯,今日怎么没人来玩?”

薛文浩几乎天天来此,和张老伯自然熟识。而且张老伯也是爱棋之人。张老伯听到薛文浩问话,他笑哈哈地说道:“你棋艺精湛,吓得这群老头子都不敢来玩了。”

薛文浩听后有些不好意思,用手抓了抓脑袋。他知道这是张老伯在逗他,赶忙说道:“张老伯,你就不要逗我了。”

张老伯微微一笑,说道:“这几日,桃林处不知从哪来了个老翁。听说下棋很是厉害,招式诡异多变。这群老头子都去找虐了。”

薛文浩一听,来了精神。这两年他一直和这群老伯玩耍,他们的招式自己一清二楚,以至于他的棋艺一直都没有精进。听闻老翁招式诡异,他正好借此机会提高一下棋艺。他向张老伯告辞,来到桃林。

在桃林深处的凉亭围满了人,薛文浩仔细瞧去,这群老伯没有他不认识的,都曾经和自己玩过几局。他和众老伯打招呼,随即挤进人群。看见老翁正和木匠吴老伯斗得不可开交,此时吴老伯已经满头大汗,再看老翁气定神闲。

薛文浩仔细打量了老翁一番,只见他满头白发,衣衫褴褛,腰间别了个酒葫芦。说是乞丐吧,但也不像。他慈眉善目,看上去倒有几分仙气。

突然,他听到吴老伯在叫他,他赶忙答应。吴老伯说道:“文浩,你和老翁玩上几局如何?这群老头就你棋艺最高。”说着,一群人将薛文浩推到老翁面前。他赶忙向老翁施礼,老翁冲他微微一笑。

薛文浩来到吴老伯的位置落座,重新归置了棋盘。二人你一子我一子的下了起来,老翁的棋艺却如张老伯所说,招式诡异多变,常常不按套路出牌。薛文浩一时也拿捏不住。一盘棋二人整整下了三个时辰,最终以薛文浩的失败而结束。

老翁打量了薛文浩一番,说道:“后生,你棋艺不错,能和我下那么久着实不容易。”

薛文浩反而很兴奋,不是说他遇到了对手,而是老翁下棋的路数让他很欣喜。二人又下了两盘,每一盘老翁都用不同的方式。几个时辰下来,他额头上也留下了汗珠。

一连三四日,薛文浩就没能赢老翁一局。前来看热闹的老伯见薛文浩都不是老翁的对手,他们自知其艺不如人。也就不再来此观棋。二人倒也落得个清净。

转眼间过了大半个月。这日午时,眼看二人正吓得焦灼,忽然一个男子来到二人身边。男子薛文浩认识,正是家中的仆人李嗣。薛文浩见他着急忙慌地赶来,以为家中出了事情,他赶忙问道:“李大哥,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李四喘着粗气说道:“少爷,夫人让你赶紧回家去。”

薛文浩赶忙问道:“母亲怎么了?”李嗣说道:“夫人没事,夫人说媒婆又给你介绍了一门婚事,让你去看看。”

薛文浩听后,一颗心放了下来。他本就对成婚之事不在意,听到母亲又给自己介绍婚事,他心中很是不悦,生气地将李四赶回了家。薛文浩心烦意乱,愁眉不展,再也没有下棋的心思。老翁见状,微笑着说道:“后生,你可知下棋的精髓在哪?”薛文浩听老翁发问,他赶忙说道:“下棋可以磨练人的心智,还可以让人变得更平静,在此期间,也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老翁听后很是高兴,说道:“你小小年纪,能有此悟性,着实不容易。不过不仅仅如此,你看我们每下一步棋都觉得输赢,你走错一步,就可能会全盘皆输。人生就如这棋局,容不得走错,而且你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情,等你错过了,悔之晚矣。”

薛文浩若有所思,老翁紧接着说道:“后生,我来此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也要走了。”

薛文浩赶忙问道:“你去哪里?”

老翁说道:“天下之大,四海为家。”

薛文浩问道:“那日后想和你下棋了,去哪里寻你?”

老翁哈哈一笑,没有接话。他随手将腰间的酒葫芦拿了出来,递到薛文浩手中,说道:“后生,你我有缘,我将这个酒葫芦送给你,留点念想。”

薛文浩赶忙拒绝,说道:“老伯,我不会喝酒,你还是留着吧。”

老翁微笑着说道:“既然给你了,你就收着,说不定你的姻缘就在这酒里。”

老翁显然是听到刚才李四的说话,薛文浩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老伯,你也拿我打趣。”

说完他将酒葫芦拿在手中,他不想驳了老伯的一番心意。眼看天色渐晚,老翁和薛文浩告辞,看着老翁离开的背影,薛文浩不免心中有些难过。

他拿着酒葫芦一路往家中赶去,回到家中,薛文浩见父母在客厅坐着。地上散落着一些杯子的碎片。显然是父亲刚发过火。薛洋也看到了,薛文浩带他来到屋内。薛洋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来到薛文浩面前,抬起头踢在了他的屁股上。薛文浩猝不及防摔倒在地。

薛洋指着薛文浩骂道:“你说你十七八岁的人了,整日就知道下棋。下棋能当饭吃吗?让你成婚你也不乐意,你看看邻里都怎么看你?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逆子!”薛洋越说越生气,突然他摔倒在地,不省人事。

薛文浩赶忙吩咐仆人去请郎中,郎中乔后也束手无措。没过几日,薛洋撒手人寰。

李子莹因丈夫的去世备受打击,一病不起,最终没能扛过去,不幸去世。家中独留下薛文浩一人。

父母的接连去世,让薛文浩瞬间清醒。他自知有愧于父母,他暗暗发誓:今日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自此他继承了薛家的生意。

万万没想到,他可不像一无所知的孩童,他将自己在棋艺中的体会全部运用到生意中,而且游刃有余,薛家的生意也因此更进一步。

转眼间过了一年,恰逢清明时节,薛文昊早早在起床,准备好祭品去给父母上坟。他来到城外的山坡,父母的坟就埋在此处。

他来到坟前,将坟上的杂草简单清理了一下。待他清理到坟头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青蛇盘踞在坟头。他仔细瞧去,青蛇有一米多长,满身伤痕,好像受了很重的伤。

薛文浩听下棋的老伯曾经说过:坟头上有蛇盘踞,那可是上天垂爱,家中会大富大贵。薛文浩不敢怠慢,他赶忙将青蛇放入栏中,带回家之后好好替他医治。

他在坟前上了三炷香,又烧了些纸钱。他跪倒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喃喃说道:“爹爹母亲,是孩儿不孝才会导致你们丧命。不过请你们放心,家中的生意我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比之前更好一些。现如今儿子唯独还没能娶妻,不过这一年的时间,乡亲们对我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前来提亲的倒是不少。明年再来看你们的时候,我一定将儿媳给你们带来。”

说完薛文浩又磕了三个响头,提着篮子回到家中。他将青蛇从栏中拿出,见青蛇身上留着血痕,他赶忙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替青蛇擦拭身上的血迹。他心想,要是能有一些酒替青蛇消消毒就好了。突然他想到老翁临别时送他的酒葫芦。他平日不饮酒,酒葫芦就一直被搁置起来。起身在一处角落将酒葫芦翻腾出来,打开之后,酒的香气从酒葫芦内飘出。他不饮酒之人都觉得很是好闻。青蛇闻到酒的香气,也抬起了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酒葫芦。薛文浩将酒倒入手帕上,轻轻擦拭着青蛇的伤口。刚擦拭好,青蛇吐出信子去舔了舔。薛文浩感觉甚是有趣,心想这青蛇也是爱酒的家伙。直到深夜,薛文浩才忙完。他劳累了一天,身体有些疲倦,躺在床上呼呼睡去。不知睡了多久,他朦朦胧胧感觉有一女子趴在自己身上。他以为自己在做梦,他缓缓睁开眼。眼前的一幕把他吓了一跳,他没有做梦,确实有一女子正趴在他身上睡觉。女子被薛文浩的惊吓声惊醒,薛文浩赶忙问道:“你是谁,怎么会在我的床上?”

女子说道:“恩公,我是你救的青蛇。我本是修行千年的蛇精,今日正逢我历劫之日。奈何我平日贪玩,修为不深厚,历劫失败才会落得一身伤痕。幸得恩公相救,我才得意活命。我修为浅,本不该幻化成人形,可恩公刚刚的酒却助我修为大增。我现如今已经直接飞升为蛇仙,可以随意幻化人形。”

薛文浩听后很是诧异,女子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恩公,你如若不信,我可以幻化给你看看。”说完女子幻化成青蛇的模样,随即又幻化成女子。

薛文浩亲眼所见,自然没有不信的道理。他万万没想到老翁送他的酒那么厉害,想必老翁也是位很厉害的神仙。

青蛇缓缓说道:“恩公,你救了我的命,而且我们又同睡在一张床上,我愿意以身相许,嫁给恩公为妻,如何?”

青蛇长相俊俏,薛文浩自然喜欢,可他毕竟不是人,他赶忙说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毕竟我们不是同类。”

青蛇听后有些伤心,含泪说道:“恩公,我们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你不想想,我为何会出现在你家坟前,又偏偏被你发现,还喝了你的仙酒。”

突然他想起了老翁临别时说的话,他的姻缘就在酒里,难道真是上天注定,俗话说天命不可违,他可不敢违背老神仙的吩咐,只好点头答应。

二人成婚当日,天降祥瑞,县城里的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知哪个好事的家仆将青蛇的身世传扬了出去,虽假的成分居多,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离谱,也因此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趣谈。

二人成婚之后,夫妻恩爱如胶似漆,来年青蛇还生下一大胖小子,一家人来到父母坟前将喜事告知二老之道,至此一家人和和睦睦,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