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千金非嫁穷秀才,财主爹一哭二闹三上吊,不料啪啪打脸

硫磺之握 2024-06-27 15:56:45

清朝康熙年间,在清河县有一个王财主。王财主膝下有个女儿,名叫王玉莲,相貌出众,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女儿到了婚配的年龄,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当地有名的达官贵人和富商公子,可玉莲没有一个中意的。玉莲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一家人对她疼爱有加。玉莲既然没有中意的,王财主也没有勉强。

事过多日,玉莲还是没有选定合适的夫婿,王财主很是犯愁。当地的富商公子、达官贵人,玉莲都没有看得上。财主心里很是着急,便让自己的妻子去打探女儿的心意。王母心里也是很着急,便点头答应。

“玉莲啊,你父亲为你选了那么多的达官贵人、富商公子,你都不满意,那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母亲问道。

“母亲大人,父亲为我选的夫婿都很不错,但是女儿就想过普普通通的生活,男耕女织,相夫教子,挺好的。”玉莲回答。

“女儿啊,你父亲身为当地的富商,最讲究门当户对。你说的这些,你父亲肯定不同意。”王母转而把玉莲的心思告诉了王财主。王财主听后很是生气,但也很无奈。

最终,王财主有个大胆的想法——抛绣球。王财主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接绣球的是个富家公子,正和心意;如果是个穷人,王财主反悔便好。以王财主在当地的名望,那些穷人也不敢放肆。

王财主把想法告诉了玉莲。玉莲虽是满心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王财主抛绣球选婿的消息一时轰动了整个县,没结婚的各家公子、种田的穷酸秀才等,都摩拳擦掌地等着这一天。

抛绣球的日子到了,王财主家的门口聚集了很多人。人群中大家都在小声的议论着:

“听说王家小姐长得似仙女。”

“你听说了吗?王小姐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午时,王财主来到了楼阁的二楼,对着楼下的人群说道:“各位公子大家好,老夫今日为小女玉莲抛绣球选婿,感谢乡亲们的捧场。”

丫鬟这时把三小姐也带到了二楼,只是脸上蒙了纱,没人看清楚模样。于是玉莲从父亲手中接过绣球,抛向人群中。楼下人群热闹非凡,看着绣球的方向一拥而上。绣球在众人的推搡中蹦来蹦去。

这时,有一个书生恰巧经过。这书生是刚卖完柴,正准备回家,身上背个篓筐。绣球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箩筐里。众人惊住了,都看向书生。被众人投来的目光看着,书生也呆住了,愣在了原地。

玉莲看向书生,书生长相清瘦,文文弱弱,年龄与玉莲相仿,一身长布衣衫,衣服上还有几个补丁,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想到玉莲满心欢喜,一眼看中了这个书生,心里也悄悄地认定了他。

话说这书生名叫李浩文,父母自幼双亡,留下李浩文独自生活。平日里李浩文去山上砍柴,拿到集市换些银两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是贫苦,至今没能娶妻。这一日李浩文正好卖柴回家,恰巧经过,这桩婚姻便降到了李浩文身上。

众人见绣球被书生接到,免不得有些可惜,但也没办法改变,只能散去。王财主吩咐管家把李浩文叫到内院,财主见后很是不满,但没有表现出来,便具体了解了李浩文的情况,李浩文都如实回答。

财主就想按原来的计划打发掉:“今日呢,是个误会。你也看到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正巧你也是恰巧卖柴路过,也没有那个心意。我看这件事情就算了吧,给你拿两银子回家贴补家用吧。”

李浩文还没来得及说话,玉莲这时从里屋出来了:“爹爹,这样不合适的。你也是我们县有名的富商,说话要算话,要不岂不要人笑话。”

李浩文这时才看到玉莲,看着楚楚动人的玉莲,李浩文内心很是复杂,自己不敢相信,眼前的姑娘就是抛绣球的姑娘。

此时王财主听后很是生气:“我不同意!一个穷书生怎么做我的贤婿,那样说出去才被人笑话。”

李浩文正要说话,被王财主制止了。王财主吩咐下人把玉莲带进房里,安排管家拿着两银子送李浩文出府。王财主转身离开,李浩文被送到府门口,并没有接受财主的好意,也转身回家去了。

时过几日,李皓文已经把绣球的事情抛在脑后。在他看来,本就是一场闹剧。李皓文虽已有心意,可两家天壤之别,王财主也不会同意,李皓文也就没有当回事情。

这一日傍晚,李浩文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砰砰砰砰!有人在家吗?”

李浩文起身去开门,打开门一瞬间,李浩文愣住了,正是抛绣球的姑娘玉莲。李浩文问道:“姑娘为何来到此处?”

“李公子,我是偷着跑出来的,我爹爹不知道。”李皓文请玉莲进屋,两人坐着沉默了很久。玉莲开口打破沉寂:“李公子,那日抛绣球公子接到了,如果你不娶我,那会被别人耻笑。我一个姑娘家,怎能接受那样的风言风语。”

李浩文沉默了许久,道:“姑娘,你也看到了我家里的情况。我从无父无母,一个穷酸书生,一间茅草屋,娶了你也会跟着吃苦受累。再说你父亲本不同意,你这样会让他很为难。”

玉莲很生气道:“既然你接了绣球,全县的人都知道我是你的妻子,你现在不娶我,我就成了寡妇。你明日去我家提亲,我会劝劝爹爹的。”玉莲说完转身离开。

李浩文此时内心很是矛盾,他对玉莲是有心意的,苦于自己家世不好。想着玉莲的话也有道理,于是下定决心去提亲。

次日一早,李皓文精心地收拾了一番,去集市上买了点点心,来到王府门前:“砰砰砰砰!有人在家吗?”

前来开门的是王财主的管家:“公子有什么事情呢?”

“我来王府提亲的。”管家先是一愣,然后说道:“公子,我家老爷说了,你和小姐不合适,你还是回去吧。”

这时玉莲来到了门口,打开门把李浩文接进了屋内。王财主正在大堂内坐着,见李浩文前来,很是惊讶,心想这是来要回那两银子的吗?小女玉莲为何跟在身边?

李浩文来到王财主面前道:“王伯父,我是来提亲的。那日小姐抛绣球我虽无意,但毕竟是已经接到了,我对小姐也有心意。我今日来提亲,还望伯父答应。”

王财主听后暴跳如雷,指着李浩文道:“你个穷书生,你算什么东西,竟敢跑到我家来提亲?你看看你配吗!”

“爹爹,你别生气。既然他接到了绣球,为何不能娶我?就因为他是个穷书生吗?他日后可去考取功名,飞黄腾达的。王财主没有理会玉莲,吩咐管家把李浩文赶出去。李浩文就这样被赶了出来,感到很沮丧,心里暗暗发誓自己日后一定要考取功名。

此时,府内玉莲正和王财主吵了起来。玉莲坚持要嫁给李浩文,王财主就是不同意,竟发誓如果女儿玉莲嫁给李浩文,就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

这一日,玉莲又偷偷地来到李皓文家,说:“公子,既然我爹爹不同意,那我们就成婚,到时他也没办法反悔。既然我心意已决,就不会改变。”

李皓文犹豫了一会儿,见玉莲态度很是坚决,便点头答应。李浩文没有亲人,只有邻居的李大哥平日有点来往。李浩文叫来李大哥、李大嫂前来帮忙。一对喜烛,一个喜字,在李大哥、李大嫂的见证下拜堂成亲。

玉莲回到家后,把拜堂成亲的事情告诉王财主。王财主大怒,要和玉莲断绝父女关系,拿了一把剪刀,对着自己的衣袖剪了下来,便和玉莲断绝了父女关系,吩咐管家把玉莲赶了出去。

玉莲伤心欲绝,没想到爹爹会如此无情,也怪自己太任性。玉莲一路哭着来到李皓文家。李浩文见妻子哭着回家,很是担心。玉莲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番,李浩文暗自自责,怪自己考虑不周。

转眼间,玉莲已有了一个月的身孕。这时,也是读书人准备进京科考的时候,李皓文有心进京考取功名,便把想法告诉了玉莲。玉莲本就想过男耕女织的生活,本不同意,但李浩文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玉莲只好无奈答应。

这一日,李浩文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玉莲收拾好行囊,把家里仅有的银两给了李浩文,夫妻依依不舍地分开了。李浩文一走便没了音信,玉莲托人打听也没能打听到任何消息,玉莲很是担忧。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莲的孩子已经降生。平日里玉莲还能靠织布维持生活,现在有了孩子,只能靠李大哥、李大嫂救济。有时王母也会瞒着王财主,给女儿送些衣物银两。

转眼过了一年,这一日,一位穿着华贵的男子来到茅草屋,屋前有个五六岁的孩童正在玩耍。

“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孩子,这是王玉莲家吗?你找我母亲有事吗?”

此男子正是李浩文,整整一年没回家了,整整一年没和妻子玉莲联系了。李浩文看着眼前的一幕,和自己走之前一模一样,只是更破旧了些。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妇人,妇人看着李浩文,不禁流下了眼泪。妇人正是玉莲,已没有以前的大小姐的模样,现在看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村姑。

“娘子,这些年让你受苦了。”

玉莲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些年的委屈这一刻全释放了出来。

“娘,是她欺负你吗?”

“孩子,这是你爹爹啊。”

李皓文走时,只知道玉莲有了身孕,这些年一直没有和家人联系,并不知道孩子已经长这么大。李浩文抱起孩童,哈哈大笑起来。这一晚,一家人终于吃了一次团圆饭。饭后,玉莲问道:“相公,你一走一年,为何没有和家里人联系?你在外边有没有受苦?”

李浩文很是感动,明明自己吃了那么多苦,妻子还想着关心自己。李浩文把这一年的经历通通告诉了玉莲。原来,李皓文那一年并没有考上功名,自己又没有颜面回家,一连考了三年才终于金榜题名。皇帝对他很是重视,先是派他去江南做知府,因治理有方受到皇帝嘉奖。这次回家是皇帝封了他为巡抚,来此查案。

玉莲听此很是惊讶,自己的丈夫竟是皇帝钦封的巡抚,内心很是开心。

李皓文问玉莲:“有没有和王财主关系缓和?”

玉莲如实回答:“这年也有之,母亲偶尔前来探望一下。”

于是李皓文和玉莲商量:“明日去王财主家拜会岳丈大人。”

次日,王财主家门被人敲开。来人正是李浩文的随从。随从对开门的管家说道:“巡抚大人一会就到,快让你家老爷出来迎接。”

管家快速去通报了王财主:“巡抚大人来我家干嘛?”

王财主带着疑问来到门口。此时,李皓文带着妻子玉莲和儿子,坐着轿子来到王府门口。王财主看到玉莲,惊住了:“难道是……那穷书生不是一直没音信吗?怎么成了巡抚大人?”

王财主跪迎巡抚大人。李浩文从轿上下来,搀起地上的王财主,自己则跪下拜见岳丈大人。王财主不知所措,颤颤巍巍地搀扶李浩文。

李浩文道:“当年都怪小旭鲁莽,不懂事。玉莲跟着我受苦了,愿岳丈大人大谅。”

王财主连连点头:“也怪我太古板,不肯低头。贤婿不要责怪才好。”

至此,两人终于解开了多年的恩怨。玉莲时隔六年,再次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地过起了小日子。

2 阅读:289
评论列表
  • 2024-06-27 21:30

    晴空万里的蓝天上,伫足而立着一朵白云,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仰首而坐着一个牧羊人,牧羊人每日和云娓娓交谈,天上有这样一朵云,草原上有这样一位牧羊人,生命更加短暂,这短暂的地久天长。

  • 2024-06-27 21:30

    天上飘来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