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般多少岁开始"掉牙",真是自然现象吗?掉牙后要注意什么?

雅彤康康 2024-06-02 05:08:4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老伴,最近几天我右边的大牙晃得厉害,感觉就要掉了。”

68岁的退休工人王大爷最近一段时间吃饭时,总是小心翼翼,像是有心事一样,老伴发现了他的不寻常举动,便询问原因,这才知道王大爷最近牙齿出现了松动的情况而有些紧张。

老伴告诉王大爷去医院看看,咨询一下医生是不是需要拔掉重新补一个,但是王大爷却极其排斥去医院,认为这是人体生理性退化的正常反应,只要不出血,掉了就空着就行。

可是王大爷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上了年纪之后的掉牙现象,真就是单纯的生理性退化吗?事实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你真的以为,年纪大了掉牙是自然现象?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护肤、护发”等词,往往忽略了牙齿健康的重要性。牙齿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三部分组成,所谓的牙釉质就是牙齿最外层,我们所看到的部分,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它主要是负责保护其内部的结构。

其次,就是牙本质,属于第二层保护,在牙釉质下方,硬度略低于牙釉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部分。再者,就是牙髓,自然就是在牙齿的最内层,其中包含血管和神经,是牙齿的供养层,也是牙齿的感知层。

对于6-12岁的小孩子来说,他们会在乳牙到恒牙的过渡阶段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生理性变化。

老年人也会掉牙,一般在60岁后开始出现,不过,也有部分人群在50岁左右或者更早就开始掉牙了,和小孩子掉牙不同,老年人牙齿脱落却并不是正常的生理情况,更不会有新牙齿长出;当老年人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注意警惕以下原因。

1、牙周萎缩

牙周萎缩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影响包括牙龈、牙周韧带和支持牙齿的骨头等牙周组织。

随着疾病的发展,牙周萎缩会更进一步破坏牙齿的结构,使其出现牙龈红肿、牙齿晃动等情况,最终就可能会因为牙周支持结构被严重破坏,而出现脱落。

2、过度咬合

顾名思义,过度咬合就是指上下牙齿不正常的接触,导致牙齿、颌骨等部位出现异常受力的情况。

虽然偶尔一次的过度咬合并不会给牙齿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长时间错误咬合会加速咬合面的牙釉质磨损,可能会出现裂纹、蛀牙、牙周病等情况。

当牙齿失去周围组织的支持时,就可能影响牙齿的位置和稳定性,增加了牙齿脱落的风险。

3、牙周疾病

牙周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牙周疾病,属于慢性感染的一种,也是影响牙龈、牙周韧带以及支持牙齿的骨骼。当着这些周围组织遭受长期、持续性的破坏后,就会使得牙齿变得越来越松动,一旦咬到硬物或受到外力轻微撞击,就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通过以上,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老年人牙齿脱落通常与口腔健康状况有关,在出现类牙齿晃动、脱落等情况后,还是要积极就诊。

话说回来,也有人会好奇,老年人牙齿在脱落后,如果在不影响进食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补?

人老了牙齿掉了,一直空着不补行不行?

上面我们已经多次强调过,牙齿缺齿并非是自然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由多种负面原因导致的口腔问题。那么,老年人牙齿缺失后,我们是建议进行修补的,如果长期不进行修复,还可能会引起相关的口腔问题。

咀嚼功能受限

牙齿是我们将食物“细小化”的主要器官,当食物进入口腔后,牙齿首先发挥切割的作用,位于我们口腔前部的门牙像“铲子”一样,用来切割和撕裂食物;

接着,侧切牙协助门牙完成切割的动作;旁边的尖牙用来穿透和撕裂一些硬度较高的食物;而位于口腔后部的磨牙主要负责研磨食物,使其达到适合吞咽的大小。

事实上,牙齿的咀嚼功能不仅是物理上的将食物分割化,还包括化学消化的初步准备。食物在被咀嚼过程中会混合唾液,其中就包括了还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会帮助分解碳水化合物。同时,咀嚼还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积,为消化酶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消化效率。

引发其他口腔问题

我们的牙齿是与牙槽部分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当牙齿脱落之后,牙槽骨部分就失去了刺激作用,可能会造成牙槽骨逐渐萎缩,影响了口腔整体结构,甚至会引起面部凹陷。

并且,缺失牙齿的空间可能会造成临近牙齿向空缺部位倾斜或移动,这种异常移位就会破坏原有的咬合功能,增加了牙齿拥挤或咬合不正的风险。

因此,为了维护口腔健康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临床建议老年人在牙齿脱落后还是要积极就诊,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

同时,为了预防其他口腔疾病的出现,建议在牙齿脱落后注意以下事项。

牙齿脱落后的注意事项:如何保护口腔健康并预防未来风险?

牙齿的脱落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如果不能积极总是还会引发一系列的。

所以,在牙齿脱落后,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避免对口腔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保持口腔卫生

牙齿缺失后周围的牙齿可能会出现异位,形成缝隙,而这些缝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细菌非常容易在这些缝隙中大量堆积,导致牙周疾病或龋齿等口腔问题的发生。

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后,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并确保刷牙动作的正确。此外,配合牙线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清洁牙缝,去除食物残渣和菌斑,更进一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

减少食物刺激

牙齿脱落后尽量避免食用过硬、过甜或过酸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可能会对牙齿造成额外的压力或者腐蚀,加剧口腔的问题。建议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和维生素素的的食物(奶制品、绿叶蔬菜等),这些可以帮助强化牙齿和骨骼。

纠正损害牙周组织的坏习惯

通过以上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牙周组织受损可谓是牙齿脱落的根本之所在,那么像生活中常见的吸烟、忽视口腔清洁、错误刷牙等习惯都会促使牙周病的出现,那么及时纠正这些损害牙周组织的坏习惯,就可以最大化降低其他口腔问题发生的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

即使牙齿脱落后我们采取了适当的补救措施,也还是要注重定期到口腔满栈进行必要检查,因为定期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口腔内部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防止病情恶化。

总结:

多从60岁起,老年人牙齿脱落情况表现较为明显,但还是要强调,这并不是所有老年人比必经的阶段,牙齿的异常改变还是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总之,牙齿脱落后,还是要积极就诊,改善自身不良习惯,帮助维持口腔健康。

文献来源:

[1]《我国老年人牙齿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李星云;陈建治,2024-04-10

[2]《“人老牙掉”可不能掉以轻心》,沈香兰;叶红飞;孟洁琼;邢红岩,2024-03-25

2 阅读:903

雅彤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