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一检查就是晚期?3个症状其实早就在提醒,千万别不当回事

雨广评健康 2024-06-04 03:06:58

食管癌,一种发生在食管内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常常因其隐蔽性高、早期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食管恶性肿瘤患者达32.4万,同期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数也高达30.1万,均占据了全球的半数以上[1]。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在被诊断为食管癌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那么,食管癌真的一检查就是晚期吗?它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一、食管癌一检查就是晚期吗?3个症状其实早就在提醒我们

其实,食管癌并非一检查就是晚期,癌症的发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对于有定期体检习惯的人群来说,可以提高早诊率,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

但对于身体出现不适才去医院的人群,由于食管癌的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仅在吞咽粗硬食物时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很多患者会选择忽视,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相关专家共识意见显示,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此时患者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和扩散,治疗效果甚微,5年生存率较低,若能早期发现症状并及时诊断、治疗,便可使患者5年内生存率超过90%[2]。

我们需要特别留心身体所发出的一些预警信号,包括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管内异物感等,避免错过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

1)吞咽困难

这是食管肿瘤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它并非偶尔出现,而是持续存在、逐渐加重的。患者在进食时,会明显感觉到食物通过食管时有阻力,尤其是在吞咽固体食物时更为明显。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吞咽半流质食物甚至流质食物时也感到困难的情况。同时,吞咽困难还可能伴有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使得患者在进食时倍感痛苦。

吞咽困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食管癌肿瘤逐渐增大,阻塞食管所致,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进食,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引发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

注:目前文章超过3000字将自动附带广告,广告观看完全免费。

广告解锁方法如下:

广告时长仅5秒,之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叉号,继续享受阅读。

2)胸骨后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隐痛或烧灼样痛,多发生在吞咽食物时,尤其是进食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

疼痛的部位一般在胸骨后或剑突下,有时会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胸骨后疼痛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食管癌肿瘤侵犯食管壁或压迫神经所致。若患者同时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炎症性疾病,这些炎症的长期刺激也会加重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进而诱发或加剧胸骨后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如胃炎、胃溃疡等。

3)食管内异物感

这种异物感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吞咽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存在,或者感觉食管内有食物残渣滞留,且难以通过咳嗽或呕吐等方式将异物排出,导致患者常常感到不适和焦虑。

食管内异物感的出现与食管处的肿瘤占位效应和食管壁的神经受侵有关。

当食管内壁的肿瘤逐渐增大时,会占据食管的空间,使食管变得狭窄,导致食物在食管中滞留或者黏附,从而产生异物感。同时,肿瘤还可能侵犯食管壁的神经组织,使患者对食管内的刺激变得敏感,进一步加重异物感的症状。

如若出现以上3个症状,大家也不必盲目猜测自己是否患有食管癌,许多其他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狭窄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的不适感,最重要的还是及时接受专业的检查,以明确原因。

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居高不下,更是占据了全球的半数之多,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为何中国的食管癌会成为如此高发的疾病?

二、我国高发食管癌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在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3],男性在食管肿瘤的发病率上明显高于女性(男性18.45万,女性6.80万)。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年龄分布上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40岁之前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当年龄超过40岁,其发病率便开始快速上升,并在80-84岁这一年龄段达到高峰。食管肿瘤还存在地域差异,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导致我国食管癌高发的原因中,饮食习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历来有“趁热吃”的传统,认为食物趁热吃才更有味道,也更有助于消化。但长期摄入过热的食物却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损伤,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TRPV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2)参与了多种人类癌症的病理生理,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在2022年,我国学者通过对小鼠进行了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发现了TRPV2同样会促进食管癌的发展。而这一项实验还表明了超过54摄氏度的食物可以激活细胞中的 TRPV2 通道,从而增强了食管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4]。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列为“致癌物”行列,而54摄氏度的食物其实比许多人群的饮食温度还要低得多,这提示我们在用餐时,可以等食物稍微凉一些再食用。

腌制食品也是中国人喜爱的美食之一,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长期摄入的情况下,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在我国的川渝湘等地区,食辣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习惯,可谓是无辣不欢。但长期摄入过于辛辣的食物,也可能成为食管癌的“隐形杀手”。

辛辣食物中的辣素和其他刺激性成分,会导致上皮细胞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进一步影响到上皮细胞的核酸代谢过程。

持续的刺激和损伤会促使食管黏膜产生炎症反应,这些损害会逐渐积累并转化为慢性食管病变,从而增加食管发生癌变的风险。

除了饮食,吸烟和饮酒也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的两大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导致其受损和癌变。

而酒精则是食管黏膜的“天敌”,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食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和变性,进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

由于我国食管癌高发,且肿瘤通常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食管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基因、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本就高发的地区,还会遗传至下一代,如此恶性循环,这也是导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这一部分人群应更加关注食管癌的预防,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除以上的高发因素,还有食管慢性疾病、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压力过大等也是食管癌的发病因素,这些原因也可解释为何我国食管肿瘤存在性别、年龄、地区差异。

了解了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因素后,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包括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风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持营养均衡等。

同时,为了提高食管癌的早诊率,早期筛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尤其是对于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过烫食物、有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等,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早期病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常用的食管癌筛查方法包括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当筛查发现异常时,会进一步进行食管镜检查及活检,这是诊断食管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并获取病变组织,能够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分期。

大家需要留心的是,对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胃镜、食管镜等侵入性检查前,需要停药7天以上,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检查中的出血风险。

虽然食管癌并非一检查就是晚期,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早诊率较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和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大家应该提高对食管癌的防范意识,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细微信号,当出现吞咽困难、胸痛背痛、食管处异物感等症状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检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守护好自己的食管健康,远离食管癌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费雷·JEM, 林·F, 科隆贝特·M, 等. 全球癌症观测站:今日癌症【EB/OL】。http://gco.iarc.fr/today.

[2] 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等.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9, 36(11):793-801.

[3]赫捷,陈万青,李兆申,等.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1(06):401-436.

[4] 黄荣奇, 李帅, 田超, 等. TRPV2 参与的热应激通过 HSP70/27 和 PI3K/Akt/mTOR 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发生。英国癌症杂志。2022;127(8):1424-1439。doi:10.1038/s41416-022-01896-2

0 阅读:0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