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含冤被斩时,10万岳家军为何不来劫法场?看看监斩官就知道了

强强谈历史 2024-06-04 18:12:3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一支“岳家军”,扶住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王朝——南宋。

而他们的“将”——岳飞,却因太优秀被处死。

一位民族英雄的生命,在阴暗的法场上戛然而止。

而这支曾经横扫千军的铁骑,却并未在“将”遇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劫法场救主。

怎么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真相?

岳飞必须死

事情要重回当年的靖康之耻。

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

当时,宋徽宗的第9子赵构逃至江南,在南京应天府被拥立为帝,即宋高宗,史称南宋。

也就是说,赵构继位时,南宋王朝正在经历内忧外患,其中最大的灾难就是金人。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岳飞开始聚集和训练自己的军队。

刚开始,岳家军只是河北地区的一支小规模抗金武装,慢慢地,吸引了民间爱国人士和溃散的宋军加入。

岳家军开始壮大,并以其严明的军纪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成为了南宋抗金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所向披靡,屡次在对抗金军的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收复了大片失地。

于是,岳飞的威名远扬。

他不仅在民间深受爱戴,在军中更是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朝廷连下12道召回令,让岳飞立即停止进军,回朝复命。

这时的岳飞,显然不知道朝中有什么在等着他,只能停止进攻,返回朝廷。

此时的京师,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着他归来。

朝中都是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

他们主张与金国议和,理由是金人城池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若岳飞继续打下去,必然对江山社稷不利。

而且最主要的是,如果岳飞打了胜仗回来,赵构这个皇帝还能不能做了还是个问号。

《宋史》记载,秦桧曾对赵构说:“岳飞若还,必不利于社稷。”

因此,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秦桧不停地煽风点火,欲除岳飞而后安。

为什么呢?当然是金人许诺会给秦桧好处。

岳飞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对金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若继续打下去,金国可能就撑不住了,必须给南宋政府施压。

于是,他们找到了秦桧。

据史料记载,金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说:

“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金人明确要求秦桧向赵构施压,以便消除岳飞这一威胁。

有了秦桧的提议,朝中其他官员就更有了方向。

他们有的是因为嫉妒岳飞成就,有些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纷纷加入了讨伐岳飞大军。

最令后人熟知的人就是张俊。

这个人也是南宋将领,但是他的水平太菜了,眼看这岳飞收回一座座城池,张俊的嫉妒心爆棚。

这一对岳飞军事才能的嫉妒,使得张俊成了陷害岳飞的急先锋。

正如岳飞后人岳珂所言:“先臣之祸,造端乎张俊。”

举世皆浊我独清,那我这个清也就变成了浊。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岳飞必定会被召回,也必定蒙冤惨死。

隐藏的大boss

当然,朝臣要污蔑岳飞,皇帝如果是清醒的,那岳飞的境遇也不是多么惨。

可是,偏偏这个皇帝也很糊涂,而且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前面我们说过,赵构这个皇位,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他并不是真正的王位继承人,而是由于家庭悲剧,匆匆忙忙登上了王位。

本就有一种乍富还穷的感觉,总觉得这是梦一场,惶惶不可终日。

也因此,赵构特别想坐稳这个皇位,也就需要更多的外援。

怎么办呢?

既然名不正言不顺,那就先行动起来,让自己名正言顺起来。

于是,赵构给自己想了这么一个口号——迎回二圣,并且不停对外宣扬。

等于在告诉世人:我做皇帝是为了迎回我的父亲和哥哥,我并不是要自立政权的哦。

这一口号迎合了当时百姓的期望,为赵构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但其实赵构也就这么一说。

亲近他的大臣都知道,他有多么爱惜这个皇位,也知道他对北伐并无太大兴趣,更倾向于与金国议和,以保南宋的偏安。

可偏偏耿直boy岳飞当真了。

他直接给自己接下来的战斗用上了这句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岳家军的用军指导思想。

之后,岳家军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赵构听闻捷报后,开心是真的,担忧也是真的。

他怕岳飞真的将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接回来了。

到那时,还有他赵构什么事儿啊~

赵构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

他是需要岳飞这样的良将去抵御外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不威胁自己皇位的基础之上。

赵构陷入了两难中,可随着时间流逝,他发现耿直的岳飞真的是很讨人嫌。

当时,赵构还是年方三十,但因为在逃亡过程中面临困难,失去了生育能力。

岳飞却总劝谏赵构尽快立皇储。

先不说你是不是好心,你这就是在明晃晃的在众人前揭皇帝短。

赵构面上笑吟吟,内心却早已万马奔腾。

经过这么多情绪积累后,赵构内心对岳飞的评分又降了一些。

后来,他再次听到岳家军的捷报时,整个人的惶恐达到了终点。

岳飞在民间的声望早已超过了赵构,赵构再次担心起了王位。

而且,这次的担心又增添了一层:

不仅仅怕岳飞迎回二圣,还怕岳飞噶了自己做皇帝。

正如史载赵构所言:“岳飞,忠勇体国,朕所深倚。然其威名日盛,民间但知岳少保,不知有朕,是将谁归功耶?”

怀着这种心思的赵构,在听到满朝文武弹劾岳飞时,内心的天平就偏了。

这时候,孰对孰错,那岂不是很明显。

在秦桧等人的煽动下,赵构决定削弱岳飞的势力,以维护自己的皇权。

岳飞提出扩充兵力,赵构坚决拒绝,以防“尾大不掉”。

岳飞想要继续乘胜追击,赵构连下命令,不让他再次进攻。

后来,秦桧在赵构的默许下,开始策划陷害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利用台谏弹劾岳飞,罗织罪名,最终导致岳飞被下狱并处死。

分析这一历史,赵构才是岳飞遇害一案中的隐藏大boss。

若非他的默许,岳飞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两张秘密底牌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无法挽回了。

这时候,如果说还有谁能救岳飞,那只有岳家军了。

毕竟,在众人看来,岳家将是和岳飞一样忠诚的存在。

他爱国忠君,士兵们也爱国忠君。

他总将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士兵们亦然。

他总是不遗余力指挥士兵们战术,士兵们也报之以严谨和专业。

此外,岳飞还特别爱护自己的士兵。

行军打仗途中,如有士兵受伤,主要岳飞有空,就会亲自为病患士兵调药。

如遇到士兵不幸遇难,岳飞定会为死去士兵的孤儿寡母给予关怀,甚至为他们安排婚姻。

岳飞以自己的公正、仁慈,赢得了士兵的忠诚和爱戴。

可是,就这样一支在外界看来非常忠诚的军队,在岳飞出事之后,也出现了问题。

很快,叛徒出现了。

第一位是岳家军的前军副统制王俊。

王俊在军中多年,未获升迁,因而心生不满,岳飞被关押后,他趁机诬陷岳飞有谋反意图。

接着,统制官姚政、庞荣、傅选也出来了,他们来为王俊作证。

手下的人来举证,当然是证据确凿,岳飞想要谋反的罪名坐实了。

之后,这些人都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其中王俊不仅有了钱,还升任观察使。

当然,岳家军里也不全是叛徒。

更多的是沉默的第三者。

军中有位统制官,名叫董先,秦桧叫他来作证时,他说:

“曾见岳飞说:我三一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即不曾见岳飞比并语言。”

说了等于没说,没有诬陷,更没有辩解。

这些人,后来当然也没有被处罚,结局也是挺好的。

他们不背叛,也不敢替岳飞说话。

这种人占了队伍的大多数。

于是,沉默就是默认,自然不会有人去劫法场。

到了这一步,赵构知道岳飞案应该不会被截胡了。

可是,这时候的赵构还是不放心,他又给自己留下了两张底牌。

一是法场,二是监斩官。

先说法场,至今关于岳飞的处决法场,还有多种说法。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相信并无公开的法场,而是在大理寺狱中秘密进行。

这就难办了,法场都没有公布,那即使有岳家军想去劫,也没有地方;即使真的有人去了大理寺,也是易守难攻。

再说监斩官,赵构安排的是杨存中,且增派士兵看守。

杨存中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后代,他继承了先辈的勇武和智谋,也是一名出色的将领。

无论是身世背景,还是个人能力,使他在军中和民间都拥有极高的声望。

赵构安排他,一是因为他世代传承的忠诚度,二是看中他本人的军事才能。

此外,赵构还为杨存中增派了众多士兵,这样一来,即使岳家军准确找到了法场,也不一定能够打败杨存中及众多士兵。

不得不说,赵构为了斩杀岳飞,真是费劲了心思。

这么缜密的计划,这么详细的行动,竟然安排的一点儿都不含糊。

看来他也是有些脑子的。

就是不知,为什么赵构不将自己的脑子用在治国上。

真是可悲。

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评论转发。

0 阅读:153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