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肃发掘千年古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专家:不敢看墓志铭

典赛谈过去 2023-09-01 01:17:1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知了

编辑|t

2019年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研究会议上,宣布了一消息:甘肃吐谷浑墓墓主人身份已确定!

消息一出引来惊讶,很多人好奇,文物局到底发现了什么古墓,竟然如此重视,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

其实,这一切都要从几个月前的一次发现开始!

甘肃发掘千年古墓

2019年9月27日,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杨生斌正在工作,突然接到岔山村村书记的一通电话。

当地祁连镇岔山村在进行土地整改时,意外挖出了一个神秘大坑,疑似是一座神秘古墓,希望他能够前来考察。

杨生斌对此高度重视,连忙带着考古队员赶往岔山村,期待有精彩发现。

路上,杨生斌查阅资料发现,岔山村虽然偏僻穷苦,名不经传,可这里却是十足的风水宝地,该村位于祁连山北麓,村子东、南、西三面都被大山环绕,其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武威市自古就是少数民族活动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曾出土马厂、马家窑、齐家、沙井等文化遗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武威只要发现古墓,基本上都是级别非常高的王陵。

而祁连山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地带,其面积为2062平方千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风水师和考古学者都曾断言:“祁连山下必有大墓!”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里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的争夺要地。

早在西汉初年,匈奴盘踞在祁连山一带活动,汉武帝派出霍去病前去攻打,拿下了祁连山和焉支山,成功开辟西域之路。

这之后,祁连山一带归中原王朝版图,而唐初时期,吐谷浑被灭,祁连山一带由吐蕃控制。到了南宋时,祁连山又回到了西夏王朝手中,后被蒙古国所灭。

不过,想要抵达岔山村并不容易,这座村庄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地区,经过三个多小时,杨生斌这才赶到村子里。

此时,神秘大坑附近已围满了人,杨生斌立即和当地村干部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就在当天上午,岔山村在国土局的牵头下,准备对村里附近的山岗进行平整,扩大耕地面积,以保证村民有更多的农田。

挖掘机很快来到山岗顶峰,将泥土一点点运下去,再由推土机将这些泥土推平。

谁知,当工作半小时后,挖掘机师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他竟然在这看不起眼的小山岗上挖出了青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过,他起初还没有在意,毕竟工作要紧。可接下来,青砖越来越多,引来了附近工人的注意。

工人连忙示意他停止工作,并将青砖捡起来仔细看了一看,发现青砖上竟然雕刻着精美图案。

当时已是2019年,互联网十分发达,大家早就对青砖的属性十分了解,但凡出现青砖,必然意味着下面有一座古墓。

不过,负责人为了赶工期,又继续让挖掘机师傅工作,可接下来,他又挖出了几件陶瓷,这些东西的出土,必然意味着地下有一座古墓。

挖掘机又工作了几下,谁知一个神秘的大坑出现在众人眼前。

村干部和村民们着急了,怎么能在自家祖先坟头上工作?怎么能对自家老祖先不敬呢?他们连忙要求停止作业,并给当地博物馆打去了电话。

杨生斌了解后,连忙查看了那些青砖,只见这些青砖的图案纹理是典型的唐代风格,这意味着这座古墓是一座距今千余年的唐代大墓。

墓中珍宝震惊考古界

杨生斌十分高兴,如果这座古墓没有被盗,那必然能够出土众多文物,对研究少数民族的唐代风俗有重要帮助。

然而,当杨生斌看了看神秘大坑时,十分失望,他以为这座古墓已被盗墓贼破坏,而大洞就是盗墓贼留下的痕迹,既然盗墓贼捷足先登,那自然是难有什么发现。

但当地村干部解释,几十年来,这个小山岗一直保存完好,从未出现过什么盗洞,挖掘机工作之前也没有神秘大坑。

杨生斌这才明白自己误会了,他连忙拿着手电筒向大坑洞内照了照,谁知眼前出现了让他终身难以忘怀的一幕。

灯光扫过的地方,堆满了各种金银珠宝,这些陪葬品堆在一起,且数量众多,且他发现古墓没有被盗的痕迹。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激动不已,他们知道自己即将打开一座十分完整的“唐代古墓”,杨生斌激动说道:“这一次,我们考古队终于赶在了盗墓贼之前。”

因此处古墓价值极高,杨生斌连忙将古墓消息向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副研究员刘兵兵得知后激动万分。

他连夜朝着武威市出发,并指示一定要派人守好古墓,别让盗墓分子趁着这一间隙偷盗古墓。

当地公安局也十分重视,立即派出民警彻夜看守,保证不让任何人靠近。

次日,刘兵兵和杨生斌等人来到了岔山村,亲眼目睹了古墓中堆积如山的陪葬品,以他参加过这么多次大型考古的经验来看,这次考古发现足以震惊考古界。

而后,刘兵兵第一时间以甘肃考古研究所的名义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几天后,国家文物局就已传来文件,批准了这次考古挖掘工作。

这一期间,刘兵兵等人发现,墓室中间有一座棺木,其保存十分完好,而在棺盖之上还披着一张丝织物,尽管已过去千年,丝织物依旧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现场,一位考古经验丰富的队员说道:“这是荒帷,也叫棺罩,通常是由蚕丝制作而成,但这种东西很难完整保存下来,没想这张荒帷历经千年没有一丝损坏。”

其实,荒帷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陪葬品,上面有各种装饰性图案。2004年,山西绛县西周“倗伯”夫人墓就出土了面积最大、保存完整、迄今时代最早的荒帷,该荒帷的颜料采用石染技术。

2007年,河南新郑战国古墓群也发现荒帷,其垂挂于椁内壁,上面雕刻着以鲜花为主的图案,长为10米,高为1.1米。

但这些荒帷被发现时,颜色都已失真,而这座墓的荒帷依旧光亮如新,说明这个墓室长期处在密闭和干燥环境中。

刘兵兵分析道:“从这件保存完好的荒帷可见,这座古墓中的陪葬品应该都完好保存下来,但如果考古方法不科学,文物接触外界就会瞬间失色或破损,为避免过去种种遗憾,我们应建立临时基地,采用最新科技发掘。”

刘兵兵的这一提议,得到了考古成员的一致同意,他们决定用上延时摄影、三维扫描、科学检验分析等高科技,更好保存文物,将大唐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让荒帷更好保存下来,考古人员采取了“空中取物”方式,将荒帷成功完好取出,并保存在真空环境中,送至实验室内研究。

只见,荒帷上由丝线织出50头大象图案,色彩名丽、制作精美,大象憨态可掬、敦实厚重,是不可多得的精美文物。

其实,唐代时大象纹已十分普遍,金银、玉器中比较多见,如敦煌石窟中就有大象形象。在唐代人看来,大象可旺财运。

墓主人将纹有大象的荒帷盖于棺椁之上,意在将生前的所有财宝带入地下世界,以让其在地下仍可以荣华富贵。

专家:不敢看墓志铭

不久后,临时基地搭好,考古人员就开始了紧张且正式的考古挖掘工作。

经过不断发掘,很快就清理了17米长的墓道,在一番考察后,专家发现该古墓规格比较高,整个大墓由墓道、壁龛、封门墙、墓门、甬道、墓室组成,这意味着墓主人身份十分尊贵。

很快,考古人员就找到了大墓入口,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木质墓门,这个墓门上镶嵌着很多鎏金铜泡钉,就连铜锁也是鎏金的,足以可见这座墓门的华丽和威严。

让专家奇怪的是,木质墓门本身就难以保存下来,这座大墓却依旧伫立,这再次验证了古墓没有被盗墓贼光顾,想到这里大家反而庆幸不已。

在墓门附近,专家还发现了少量马腿骨、肋骨、脊椎骨,显然这些马匹是殉葬品,墓主人可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

随后,专家打开墓门,来到甬道处,谁知甬道上端照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壁画,壁画一直延伸至墓室内。

不过,因年代久远,壁画碎成小块,跟着墙皮一同脱落地面上。专家将壁画拼在一起,很快就复原了壁画内容。

在一面墙壁上,一只长着三只脚的太阳神鸟正在飞翔;对面的西壁上,绘画着一颗高大的桂树,树下有着正在捣药的玉兔,显然,嫦娥奔月故事在当时就已四处流传。

在墓室穹顶还散落着直径3-5cm的红色点状物,应该代表着满天星辰。

而在甬道东西两壁上,还有男女人物活动画像,但因壁画脱落严重,只看见戴官帽的男人、丰腴的手臂。

不过,最吸引人的是从甬道到墓室的陪葬品,密密麻麻,这些文物一层压着一层,整个墓室内看起来乱糟糟的,使得专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着如此繁多的陪葬品,有考古人员惊讶地尖叫出来,他们从未见陪葬品如此凌乱的摆放。

但很快,眼尖的刘兵兵就发现,这些陪葬品原本是放在木架子上,然而千年的岁月摧残,使得木架子早已腐朽不堪,再加上文物太多,压得木架子直接倒塌,这些文物自然也就堆积在一起。

放眼望去,这些文物中有金银饰品、铜器、铁器、石器、彩绘陶俑、丝麻制品等,无一不是十分珍贵的珍宝。

看着满墓室的文物,专家反而犯了愁,该如何才能更好保存下来呢?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可能考古人员一个不小心,就会毁掉千金难买的珍宝。

为了更好保存这些世间罕见的文物,刘兵兵提出了“悬空搭架”法的构想,通过搭架子的方式,在半空中清理文物。

说干就干,考古队员开始了紧张的搭架子。就在架子即将搭好之时,一队员有了惊人发现,那就是古墓中价值最高的“墓志铭”!

对考古人员来说,并不在意出土了多少珍宝,反而是更希望能找到“佐证”历史的铭文和墓志铭。

然而刘兵兵只看了一眼,就大声喊道:“大家别靠近!”

不少考古人员好奇,为什么不能靠近墓志?有什么让人担心的东西吗?

原来,这座千年古墓的“墓志”比较特殊,处在甬道中间地带,这块墓志铭硕大无比,想必上面刻有很多文字。

但很快,大家发现,这个“墓志”为双层结构,最上层为墓盖,中间为丝绸,而墓志铭在丝绸之下。

如果直接扯掉丝绸,那必然会导致丝绸损坏。这个丝绸保存了1000余年,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非常之高的,再加上上面可能刻有文字,专家更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直接触碰丝绸,可能会使得丝绸直接碎成片,因此刘兵兵才提示不能靠近丝绸。

那么,该怎么办呢?刘兵兵提出将墓志和丝绸一同挖掘,再运送至温湿度适宜的研究所内打开。

费了很大的功夫,墓志和丝绸才被以最先进的保存形式运走。

但在墓盖之上,专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墓主人的大致身份已确定。

揭开神秘的千年古国

最上层的墓盖写着“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别看上面只有九个字,却已经交代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大周”为武则天称帝时的国号,时间为公元690年至705年,共计15年之久,这座古墓就是大周年间建造的。

而“慕容”就是墓主人姓氏,武则天时期,慕容为吐谷浑国王室的姓氏,因此墓主人应该是吐谷浑王室成员之一。

从《新唐书》记载可见,吐谷浑自西晋时开始崛起,并在甘肃一带建立了政权。

吐谷浑祖先是辽宁鲜卑慕容氏,到了西晋末年时,鲜卑单于病死,嫡长子慕容廆继位,成为新一任单于。可他一上任,就处处打压庶出长子吐谷浑,甚至还想将他的兵权解掉。

吐谷浑大为愤怒,但他自知不是慕容廆的对手,只好率部分将领迁至河西走廊,在这里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当时正值西晋太康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争霸的混乱时期,吐谷浑对天下也十分觊觎,他四处派兵攻打,其势力范围很快东扩至甘肃南部、北连祁连山、南至青海南、西至新疆,控制着丝绸商贸之路。

最强盛时期,吐谷浑国势力一度扩张至张掖、凉州等地,并攻打阿富汗。

而在长期的文化融合中,吐谷浑先后征服了羌族部落,和其错落居住,且和当地其他民族融合,在经济、文化、习俗上也已改变,形成了独立文化的吐谷浑人。

然而,隋朝成立后,容不得实力强大的吐谷浑政权,派出了40万大军,利用包抄、合围战术,很快就打败了吐谷浑,数十万人全被斩首。

这一战,吐谷浑王国几乎灭国,国王只能狼狈率数千名骑兵逃走,躲在祁连山中休养生息。

然而,唐贞观八年,吐蕃松赞干布派出大军攻打吐谷浑。次年,唐军又再次率军将其围歼,吐谷浑哪里是其对手,只好俯首称臣,国王慕容顺被封为西平郡王。

为了避免吐谷浑行风作恶,慕容顺以质子身份留在朝中,因长期在中原生活,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当他回到吐谷浑后决定进行改革。

谁知,这一改革动了诸大臣的利益,慕容顺遭大臣杀害,年幼的王子慕容诺继位。

但此时的吐谷浑群臣当道,大臣纷纷争权夺利,慕容诺根本无法左右政权。李世民得知属国大乱,立马派兵前去援助,镇压反叛的大臣,并赐予慕容诺为河源郡王。

慕容诺十分高兴,为感谢唐太宗救国之恩,他亲自前往朝中谢恩,并进献了数万头牛羊。

李世民大为兴奋,将宗室之女封为弘化公主,许配给他。

贞观十三年冬,慕容诺以新郎官身份来到长安,迎娶18岁的弘化公主。唐太宗还派出了淮阳王李道明将军送亲,还陪送了大量珍贵嫁妆。

吐蕃松赞干布见老对手报上大腿,也随之向大唐国王请求和亲,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和亲故事。

如此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能发掘出唐代风格的古墓。

专家经过分析得知,直至慕容诺时期,唐代和吐谷浑才迎来和亲,两地文化交相融合,那意味着这座古墓极可能是慕容诺之子,毕竟公元663年吐谷浑就已被灭国。

但墓主人到底是谁,只能等到墓志铭和丝绸分解开来才行。

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

接下来,考古人员又开始了紧张的发掘,在墓室两边的壁龛内竟然发现了五颜六色的彩绘俑,其中西壁龛为43组人偶,东壁龛内有27组人偶。

这些陶俑色彩艳丽、形态多样,人物神态丰满,展现了唐代的高超制造工艺。

没多久,专家又在棺椁两侧清理出了个头高大的骑马俑、人俑、士官俑、武士俑、侍女俑,专家分析,这应该是墓主人的豪华仪仗队。

不过,很多人俑因年代久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已无法站立起来。

而在墓道中,专家还发现了造型更大的天王俑和镇墓兽,它们体型硕大、手持兵器、威风凛凛、怒目圆睁,显然是起到震煞辟邪的作用。

专家还发现了一张保存完好的 “胡床”,而在古代,床榻是贵族的象征,表明墓主人身份尊贵。尽管胡床已有所腐朽,但仍可看出其精美的花纹和鎏金饰品,侍女俑在床边站立,似乎永远在另一世界侍奉主人生活起居。

床榻旁边还放着托盘,托盘里摆满坚果,值得一提的是,一枚核桃千年之后的今天仍保存完好。

专家还发现了白葡萄酒,这表明墓主人生前爱喝酒,且吐谷浑王族受中原影响比较大。

在墓室后面,专家还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武器装备,包括弓箭、马具、铠甲、箭簇等,这表明墓主人可能是威风凛凛的将军。

最让专家意外的是,古墓一角落里竟然还留存着千年前的粮食,这些粮食主要为、青稞,其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输金银玉器。

经过3个月的整理发掘,专家成功完成了对墓葬的清理工作,发掘出了800多件陪葬品,每一件都十分珍贵,其中多项发掘成果开创考古“先河”。

如保存最早最完整的“胡床”、保存最完整的铁铠甲武器装备、年代最早的葡萄酒。最重要的是,古墓中还出土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丝织品,填补了唐代无毛笔实物的历史空白。

国家文物局将其纳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中。

墓主人身份揭晓

不过,很多专家迫切想要知道,随葬品奢华绚丽,墓主人到底是吐谷浑王族中的哪位成员?

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墓志铭被成功破解,墓主人身份自然也真相大白。

墓志铭上写着“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尽管这一称谓名字较长,可专家很快就弄清了其身份,墓主人是慕容诺第三子慕容智。

说起来,虽然吐谷浑和唐代联姻,两国关系愈发亲密,可吐谷浑并没有真正强盛起来。不过,慕容智早在公元653年时,跟着母亲弘化公主回到中原省亲,唐高宗欣然答应。

弘化公主

在中原生活这段时间内,慕容智深受唐文华熏陶和洗礼,对汉文化更是无比热爱,收藏了很多中原的金银饰品。

然而,公元663年,对吐谷浑觊觎很久的松赞干布,派出了大军前来攻打。慕容诺只好率着弘化公主和家人逃往凉州,并派使者向大唐王朝求救。

但等到唐军抵达之时,吐谷浑已惨遭灭国,结束了350年的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曾派薛仁贵前去平叛,旨在为慕容诺回归故国,但唐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吐谷浑复国希望彻底破灭。

为了安抚亲人,唐高宗将弘化公主一家人安顿在灵州生活。

尽管吐谷浑王室已被灭,但因弘化公主的身份,其王室成员去世时,均得到了大唐王朝御赐的金银文物。再加上慕容智为唐代三品将军,其陪葬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墓志铭中还透露着一个消息,慕容智死后葬于大可汗陵“”,这说明他所葬之地非独立存在,这周围是一片吐谷浑王室墓葬群,级别最高的可能为“大可汗陵”慕容吐谷浑。

消息一出,整个考古界再次震惊,那么,大可汗陵到底在何处呢?

2020年时,考古项目组在武威南山区域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发现了23座吐谷浑王族墓葬,集中分布在四个区域,但至于哪个是大可汗陵至今还在考古调查中。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武威市就已出土了弘化公主墓、慕容忠墓等吐谷浑墓。

不过,我国对考古挖掘有诸多限制,就算知道古墓在何处,但如果没有受到破坏,国家文物局也不准其发掘。

因此,就算是发现“大可汗陵”,希望专家也别去打扰其长眠,这不仅是法律的限制,也是对先人的尊重。

0 阅读:3

典赛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