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万,一夜收2亿定金!小米汽车爆了,雷军给同行狠狠上了一课

棠棣说社会 2024-04-01 16:47:49

爆了!

3月28日,千呼万唤的小米汽车SU7举行了发布会。

一瞬间,小米汽车便霸榜热搜。蔚来、小鹏、理想等众多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创始人也纷纷到场。

而一直备受关注的汽车价格也终于揭晓,21.59万元起,比外界预期价低得多。

据说,按这个价格每卖一辆,雷军就要亏3万元,有网友调侃:“以后不能再叫雷子了,要叫雷神。”

接着,小米汽车在当晚十点开始售卖,5000辆创业版汽车已卖完。

按照一辆定金20000元(不退)计算,这项公司就挣了2亿元。

2021年3月到现在,整整3年,雷军最终实现了他的承诺。

自金山到小米再到如今的小米汽车,“劳模”雷军也从打工人到投资人,再到创业者,他从未停下脚步,但雷军却说:“小米汽车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而这场赌上他毕生名誉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其实一开始,雷军并不想造车,因为他觉得专注才能成事,而且那时小米手机的销量也还不错,甚至提出要在3年内成为全国第一的口号。

但智能车企的不断崛起,雷军再也坐不住了,造车已刻不容缓。

因为这关系到人工智能入口的问题,如今,人工智能的载体一个是智能手机,另一个就是智能汽车。

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但智能汽车汽车还是空白。

而且智能汽车也是当时最大的风口,它可以吸引到高端人才和巨额资本。

为了小米的未来,本计划退休的雷军,再次走向台前。

2021年3月,雷军宣布开始造车。

他说:“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的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这之前雷军投资过一些智能车企业,还投资过几家与车相关的公司,他知道造车很难。

雷军曾回忆说:“当我决定造车时,面对的全是未知。一旦开弓,就不能回头,百年造车征程慢慢。”

开始造车时,他就决定要亲自开100辆汽车,每试驾过一辆车,就要给这辆车的各个细节处评分。

而雷军驾驶过的车辆早就远超目标,达到了150多辆。

同时,雷军还读过很多本关于世界汽车名企的书籍,其中《汽车和我》给了他最多感悟,这本书的作者是保时捷跑车的设计师,发布会上,保时捷被多次提起。

此外,小米汽车开发团队刚组建时,雷军就带领团队讨论一个问题:我们要造一辆怎样的汽车?

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要用底层核心技术出发,不走捷径,用十倍投入,造出一辆实实在在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十倍投入,雷军曾举例说:

“造一辆车,共计需要10-20亿元投入和300-400名人才,而我们的一辆汽车会投入100多亿元和3400名工程师,比其它汽车多十倍。”

造车期间,雷军也将自己的劳模精神发挥到极致,据说,雷军只要到公司,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处理造车事务。

终于,在经历了1000多天的努力后,2023年12月28日,雷军在北京举行了小米汽车的发布会。

今年3月12日,公司宣布将于28日发布小米汽车,当天,到店预约的人数就增加了十万多,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也超过10%。

如今,小米汽车上市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小米一向被称为“卷王”,依靠极致的性价比来吸引消费者。

三星、苹果等手机卖4000多元的时候,小米手机在配置类似的状况下,将售价降低到1999元,由此一炮而红。

之后的数年,小米又推出家电、数码等领域的诸多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都很有竞争力。

而这次的小米汽车延续着同样的风格。

在工程设计上,SU7是下了功夫的,全车的尺寸为4997*1963*1455mm(长宽高),从图片上看,SU7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它的内部空间比保时捷Taycan还要大一些。

在智能化方面,小米汽车的技术远超传统车企。

比如,SU7拥有座舱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人、家、车硬件之间的无缝衔接,使用者只需把手机放入车内,就可完成链接,然后在大屏幕上控制手机应用。

更惊人的是,用户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家里的智能产品,汽车被当做了移动智能家居中心。

小米汽车上还搭载着国内第一款AI大模型算法,据说超越了传统算法,会有颠覆性的智能体验。

而全新的小爱同学,不仅能够通过语音控制汽车,还可以结合车辆的方向、视觉、位置等信息,让汽车学会和人一样理解世界。

在硬件方面,小米汽车使用11个摄像头外加英伟达的顶级自动驾驶芯片,充分满足了高度自动化驾驶功能。

小米汽车在动力方面也很强悍,SU7安装的四驱系统,最高可达到673马力,2.78秒就可以从0提速到100km/h。

而续航能力上SU7表现也不错,它标准续航里程达700km以上,就算是在“废车”的道路上,也能保持大约500km,还是很实用的。

至于外观设计来看,小米请来了原宝马公司的外饰设计负责人李田原,设计出的SU7很有保时捷Taycan的风格,这在智能车型中算是中上水平。

同时,小米还推出了6种不同的车色,满足年轻人对颜色的丰富需求。

在这样的配置水平下,小米汽车最低版本卖21.59万元,PRO版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

再看其它品牌20万以上纯电轿车的价格,比如,2023年,Model 3发布的606km后轮驱动版最低价24.59万元;2024年,极氪007推出的688km后驱智驾版卖22.99万元。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小米汽车的价格要略低一些。

小米汽车的这个定价其实遵循了雷军多年的理念: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

不过,消费者是否买单,小米汽车能否持久大爆呢?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雷军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肉眼可见的衰老,被网友评论:“造车比造手机压力大的多。”

当初,小米宣布造车时,曾表示未来10年,将在智能车领域投资100亿美元,约720亿人民币。

据小米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总营收高达2710亿元,研发则花费了191亿元,其中智能汽车的研发占到了67亿元,而小米智能汽车的公开投入已高达98亿元。

也就是说第一台小米汽车就已经花费了近100亿的成本。

2024年,公司预计将再投入240亿元的研发费用。

虽然到2023年底,小米已经为智能汽车准备了1363亿元的现金,但智能手机收入的减少也是事实。

小米2023年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与上一年比,减少了98亿元左右,下降5.8%。

这就意味着小米汽车需要尽快具有造血能力,以保证公司能不断发展。

其次,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这几乎是每个新车企最难的事情。

特斯拉的Model3刚上市时,产能没跟上,差点把企业逼到破产的地步。

华为问界M7大卖时,由于订单超预期太多,赛力斯工厂产能欠缺,华为不得不增加10亿元投资,紧急招聘2000名工人。

赛力斯是一家经营多年,有着发达的汽车生产设备、很多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有足够的制造工人,且供应链也很充实的工厂。

但即便如此,它也用了3个月,才进入高速生产阶段,达到每月3万多辆的产能。

而小米汽车的生产工厂是全新的,它的建设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已于2023年6月结束,年产能可达15万台;第二期现已开工,预计2025年才能完工。

况且,此前有小米内部人员透露,公司对SU7的预期销量并不是很看好,2024年内,能达到每月过万的销售量已经是最高期待。

可根据小米汽车的最新订单量,如果7天不退款,就都会变为确定的订单,这就远远超出月销过万的预期,

大量订单的生产压力还需要一层层向供应链上游传递,等上下游都适应后,产能才能真正提高。

这个过程,对于基础雄厚的工厂可能会快些完成,但对稍薄弱的工厂则有难度。

对此雷军似乎早有预料,他在去年的采访中表示: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

过去10年,国内智能汽车的产销量均为460万辆左右,约占全球总量的44%。而2023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智能车的产销量更是增长到大约900万辆。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已经涌入了一大批参与者,其中不乏有实力的车企。

比亚迪已经连续3年获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小鹏汽车推出的P7,在汽车之家的测评中,拿到20-30万元汽车中的多项第一。

而华为也已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问界M7上市50天,就有8万台汽车已被预定,甚至有人预测华为将成为该行业下半场的王者。

车企有实力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它们还疯狂降价。

去年,智能汽车的原料之一锂盐,它的售价从60万元每吨下降到不足10万元,随后,多家车企开始价格战,并在年初迎来降价高峰。

理想汽车L7 Air将原本31.98万元的价格,下调为30.18万,L8 Air也从33.98万掉到32.18万元。

比亚迪有两款汽车直接降到7.98万元,而长安汽车、五菱、北京现代风车企也开始纷纷降价。

除此之外,行业内的舆论环境也很复杂。

3月1日,理想汽车新款车型Mega刚一上市,就遭到黑粉的猛烈抨击,严重影响了理想的形象和声誉。

事后,创始人李想发了一条类似回应的朋友圈:“不管再难,也不能由正派变成反派。”

同样身处舆论中的还有极石汽车,几乎和理想同样的时间,极石汽车被爆出“1月无销量”的消息。

此事,逼得一向不爱发声的极石公司,主动晒出一月份800辆的销量,并申明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抹黑言论。

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早已有人被淘汰出局。

2023年9月,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跑去美国,至今无音信,威马汽车已资不抵债。2月份,高合汽车就已经爆出停止运营,目前,公司正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车企有400多家,可到2023年,还在正常经营的就只有40多家。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加入无疑又为车圈大佬们增加了一层压力。

小米汽车的发布会当天,当雷军公布21.59万元的价格时,台下新能源汽车大佬们的表情并不轻松。

如今,“雷神”的造车战役已经打响,接下来是谁睡不着,又是谁黯然退场呢?

- END -

参考资料:

盐财经:《雷军为年轻人造了一辆「保时捷」》

书单:《小米汽车上市前,雷军背水一战的16天》

AI蓝媒汇:《小米为什么必须造车?》

财经杂志:《订单火爆之后,小米汽车还要过三关》

无冕财经:《价格悬念落地了,雷军和小米汽车,“退订”成了随后的小难关|| 深度》

连线Insight:《雷军“交卷”:小米汽车没敢冒险》

作者:汀兰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