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掌握了修行功法,为何才活60多岁?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6-06 11:22:54

苏轼可以说是千年来中国文化最闪亮的IP。

苏东坡不单是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还是非常厉害的养生家,甚至可以说是修行人。

东坡先生有非常高的禅学造诣,和不少高僧、道士、名士是朋友,当然也学习了不少养生法。

《东坡志林》中就记载了其养生法,包含起居、饮食、静坐、呼吸吐纳、按摩导引等等。

可是为什么,他却才活了60多岁(1037-1101)?

一、思虑过多,悲伤太盛

现代不少人认为苏东坡历经磨难,内心豁达,其实不然。

凡是有追求的文人,在宋代多会郁郁寡欢,苏东坡也不例外。

一是为家国哀愁,二是内心敏感,对于生命的感受更深刻,更容易直面内心深处的悲伤。

成都有个著名禅家高人,常常念诵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感动于东坡居士的自在豁达。

其中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起来好像很豁达,其实不然,这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和安慰。

真正恬淡虚无者,根本不会想这些。

苏轼写“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个时候是1075年,苏轼只有38岁,就“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头发鬓白了。

他写怀念诗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他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最著名的“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中了他的悲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正因为多情,所以看不开,所以“喜怒哀乐”均过度释放,当然损伤五脏。

二、房中不节,耗竭气血

正因为多情,东坡先生不但是娱乐场所VIP,还妻妾成群,而且对每一个都很投入专情。 他自己也说,自己无法离开女人和美食。

妻妾成群性,1083年,47岁,才遣散诸多妻妾,只剩下朝云。他喜欢美食,而且喜欢吃肉喝酒。

如果他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天天吃喝玩乐,酒肉穿肠过,心中不留痕,估计也会快快乐乐长寿了。

加上,他懂得修行,常常会凝神静气,体内元气常常聚集,然后又一夜毁去,这种伤害比不修行更大。

所以,陈撄宁先生才讲,不能将一些秘密对普通人讲,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苏东坡虽然不是普通人,但因为多情,更容易伤害自己。

朋友们。引以为戒吧。

三、修行不勤,世俗所累

苏东坡有非常强的觉悟能力,自己写养生法非常深入:“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坐卧自便;唯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你看,东坡先生专业不?

这里面包含了系统养生法:

1. 节饮食,常腹空;

2.静坐观呼吸;

3.心息相随。

可是,东坡先生并没有天天坚持。

他为俗世所累,连续出差30年,工作地变换了密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登州、杭州、扬州、定州、儋州。61岁时还被发配到海南岛儋州。不停地变动,神气不定, 当然也不可能随时修行。加上为国家命运思虑,也会影响修行。

更何况,他说的养生法,自己也常常没有做到,如节饮食,细品下,东坡肉的发明者。

四、东坡的另一种长存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苏东坡不懂养生,可能很难坚持30多年的流浪生活。

苏东坡始终保持儒家的家国责任,保持艺术家的清醒和敏锐,不妥协,敢于直言,不向现实妥协。他身体虽不长寿,但精神长寿,影响至今。

这也算性之长存吧。

卫昌国学

2024年6月

6 阅读:301
评论列表
  • 2024-06-06 14:45

    苏东坡没有灵根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6-06 14:43

    是的是的[点赞]!高论[点赞]!

  • 2024-06-08 09:48

    名垂千古了,再说人家是啥生活质量啊

  • 2024-06-14 12:04

    靠近佛门,佛教徒必短寿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