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面临最大的变局:思想向左行动向右,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子真评论 2024-06-02 21:08:53

现在的世界如果说有一个最倒霉的所在,那一定是欧洲。欧洲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但往往是以损害自身的利益来实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和目标,因此在任何的冲突时往往是最受伤的那一个。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导致欧洲失去了廉价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转而让美国的天然气赚的盆满钵满。但欧洲毕竟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就会经常表现的思想向左行动向右的拧巴局面,这是因为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嘴上说再多的不要都抵挡不住身体的诚实。

欧洲多国因乌克兰贫铀弹污染恢复从俄进口粮食 网友:为什么说日本核污水的海鲜能吃?

欧洲各国以前一直依赖于俄罗斯的粮食,但由于乌克兰局势及对俄罗斯的谴责拒绝进口俄罗斯粮食和能源。但这引发了欧洲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的上涨,欧盟统计数据的显示,受制裁俄罗斯能源和粮食的影响,欧元区CPI连续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22年6月能源价格同比飙升至42%,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8.9%,因为俄乌两国占据全球小麦供应的近三分之一。今年由于恶劣的天气,国际小麦价格已经大幅飙升至数月来的最高水平。

很多事情往往是反噬比预想的快,现实往往比嘴巴更有效。当欧美一些国家放任日本向公海排放核污水、还声称核污水海鲜美味的时候,欧洲各国却首先面对污染食品破防了。今年以来,因为乌克兰农药、化肥的滥用和管理不善,导致了乌克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再加上美英为乌克兰提供了贫铀弹爆炸导致乌克兰粮食受到污染,欧洲多国直接拒绝了贫铀弹污染的乌克兰毒粮食,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波兰这几个国家被迫重新选择了恢复从俄罗斯购买粮食

虽然说,欧洲更多国家拒绝进口乌克兰粮食贫铀弹污染后的毒粮是正常现象!但这与欧美一直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的言论严重不符,同时也严重削弱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力度和效果,可见在面临自己的经济利益时还是会选择诚实。

但网友们对这种行为却提出了再一次的质疑:既然被日本核污水污染后的海产品为什么还能吃,那贫铀弹让乌克兰粮食变成毒粮食怎么就不能吃了呢?看来板子只有打在自己身上才会疼,任何说教、指责别人的作秀都是虚伪的伪善。这再次反映出欧洲面临的困局:想法很多但现实不允许。

欧洲将面临着加剧分化:因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而欧洲给以表现出一致的利益,毕竟生意的核心只有利益

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名为上是限制中国的过剩产能,实际上是为了扶持自己的环保产业、打压中国的优势产业,但这却加剧了欧洲的分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美国也有两大爱好:拉日本韩国从良,劝欧洲国家下水。而欧美和日韩都是美国政策的受伤者,欧洲面对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制裁可能损失更大。

美国最近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坚持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涉及到提高对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有的关税从25%直接提至100%。这件事对美国来说伤害性不大,但对欧洲来说却是伤害不小,欧洲如何采取措施就成为最大的看点,但整体来说美国的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欧洲的整体分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面对我国电动汽车是否加征关税影响欧洲各国的利益完全不同,因此有一些国家欢迎引进中国的电动汽车,有的国家则反对引进中国的电动汽车。

降低了美国以外,世界各国最强势反对引进中国电动车并支持加征关税的国家主要是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立陶宛等一部分国家。美国主要是担心中国电动车的崛起严重影响美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力,而中国电动车技术已经远远地走在世界前列,这让欧美无法接受!美日欧洲的部分国家担心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占据世界前沿影响他们的汽车产业。

而欢迎引进中国电动车并不愿意加征关税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比利时和匈牙利等国家,一方面这些国家担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对这些国家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受到冲突,比如德国;另外一些国家对新能源和环保的要求更高而不愿意对中国电动车动手影响环保质量。

因此,美国现在强硬地对中国电动车进行关税制裁,却给欧洲出了一个大难题!欧洲如何应对越来越难,骑墙的结果必然是左右为难。

英国这是穷疯了!竟然给中国大使馆开793万英镑天价荒唐罚单!当然也对美国等大使馆开出了天价罚单

英国作为欧洲老牌大国在没落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得不依赖美国并成为美国的小迷弟,毕竟从大哥变小弟的日子不会好过,还要忍着不满跟在美国的后面装二爷。但毕竟经济不允许,无论怎么装都改变不了捉襟见肘的事实。

这不,英国已经开始学习美国的不要脸精神并想把这种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最近英国政府竟然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开出了一笔价值793万英镑的天价罚单,理由是我国大使馆欠了英国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拥堵费”,你没有听说过很正常,因为这就是没落帝国的逻辑,甚至还扬言如果中国不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这笔罚款,英国就要上诉至国际法院要求判决赔偿。

这是什么脑回路?事情是这样的。原来,英国民众对英国城市的道路拥堵非常不满,觉得每天开车都堵在路上,强烈要求英国政府提出解决堵车的方式,英国政府也是一个奇葩,不是解决改善道路而是向民众和民间组织的车辆征收所谓的“拥堵费”。开始还只是向英国的普通民众征收,后来就荒唐的把“罚单”开到其他国家的外交使领馆头上。当然,英国杀疯了老大哥也不管,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开出 “拥堵费罚单” 793万英镑并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美国大使馆1860万美元罚单和日本驻英国大使馆1280万美元罚单,据统计伦敦市内的161个外交使领馆累计拖欠了的“拥堵费”大约1.82亿美元的。是不是很奇葩。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就是英国政府的规定,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都以“外交豁免权”为由拒绝了英国交通部门的罚款单,即使英国上诉至国际法院也不一定能要到这笔钱,那时候英国可能会更丢人。

举足失措:一个不到300万人的东欧小国同时挑衅中俄两个大国,不故道是哪来的底气呢?

每天都地有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强权和霸权的世界。似乎大国、强国欺负弱小的国家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就有一些国家偏不信邪,本来自己弱小却还想无理地向大国挑衅。这是不要命的节奏吗?

这个国家就是立陶宛。这个小国家的国土面积只有6.53万平方公里,国家总人口仅有288.9万人,经济总量也不大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68亿欧元。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却连续主动挑衅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超级大国,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作死的节奏啊?

我们看看立陶宛是如何挑衅中俄两个超级大国的:立陶宛本来与中国有良好的经贸关系,而且没有任何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但先立陶宛不知道是想紧跟欧美还是想名垂青史,2021年先是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然后又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竟然严重挑衅中国一个中国的底线,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导致中国和立陶宛关系降温,中国宣布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决定将中国与立陶宛两国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我们在经济上中断了对立陶宛的经贸关系,并将立陶宛踢出了欧洲班列导致立陶宛失去了中欧班列的红利,令立陶宛损失惨重,而立陶宛的对华贸易则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根据立陶宛国家的统计数据,2022年1至9月立陶宛对华出口额同比下降67%,原产于立陶宛的商品对华出口额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81.5%,面对经济的损失立陶宛则出现了拧巴的行为,以前扬言“不怕中方制裁”,现在又提出期望与中国恢复正常的贸易。这与很多国家外交上挑衅中国、嘴上却扬言不应该影响两个国家的经贸和投资关系,一方面想挑衅中国迎合欧美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又想继续获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是不是想得太美好?这也符合垃圾人定律:不是世界太丑,是你想得太美。

在挑衅中国的同时立陶宛还挑衅另一个周边大国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立陶宛是上蹿下跳,先是呼吁欧盟国家切断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转而进口美国能源,但面对美国能源价格太高的收割又回头进口俄罗斯能源;立陶宛更是第一个跳出来对俄罗斯制裁的东欧国家,这已经表现的妥妥的对俄罗斯的敌意;后来更过分地是宣布驱逐俄罗斯驻立陶宛临时代办并称其为“不受欢迎的人”。这已经是严重的外资事件了,俄自然也无法容忍立陶宛的挑衅,俄罗斯外交部直接驱逐立陶宛驻俄罗斯临时代办并宣布为“不受欢迎人士”。现在俄罗斯更是提出波罗的海国家主体定位未定论,宣布重新划分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边境,这才是最要立陶宛命的地方,也是对波罗的海三国的致命威胁,原因是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以后的程度并不完善,而波罗的海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内海和目标。

立陶宛作为东欧小国,本身资源和发展能力就有限,却到处找存在感同时在对外政策上不断挑衅中俄两个世界大国,真不知道立陶宛的民众是福是祸呢?

世界面临百年之大变局,对欧洲来说当然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在。但留给欧洲的时间不多了,欧洲能够选择的资源和能力也有限,这才是欧洲面临的最大考验。如果选择错误可能会损失未来?!你觉得欧洲会怎么选呢?(麒鉴说财经)

0 阅读:17

子真评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