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总商会: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作用

中华工商时报 2024-06-21 10:20:28

河南省洛阳市发挥市总商会统领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引导商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引领功能和专业协调优势,推动商协会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行业部门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坚持高位推进

强化商协会顶层设计

洛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并推动商协会建设,主管负责人紧扣目标、组建专班、高频调度、精准落实,为工作高效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成立工作专班。成立商协会建设工作专班,洛阳市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建立发改、民政、工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工作专班,明确职责任务,统筹推进全市商协会建设。

建立推进机制。坚持定期召开例会、推进会,通报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主动作为,强力推进。

突出产业协会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商会协会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及工商联职责,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商协会开展培育提升行动。

部门通力合作

推动商协会规范发展

加强调研摸底。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洛阳全市行业协会调研摸底。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分管领域调研行业协会现状,摸清拟组建协会和已组建协会底数,围绕分管领域行业协会筹建组建、作用发挥制定工作方案。

推进优势产业链协会建设。围绕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优势产业链培育推进会确定的17条优势产业链,未成立行业协会的由链长责任单位负责对现有产业联盟进行筹建改建。已成立协会的,链长责任单位要把行业协会作为抓产业发展、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完善提升,活跃经营主体。暂不符合成立协会条件的,以产业联盟形式开展活动。今年以来,全市成立商协会7家,17条优势产业链已实现行业协会(联盟)全覆盖。

开展培优行动。按照部门分工做好商协会建设,洛阳市民政局指导行业协会做好登记注册注销和成立党组织等工作,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对分管领域行业协会指导优化、开展活动,并定期走访、收集意见、解决问题,洛阳市工商联加强对商协会教育培训、学习交流、规范化提升。

完善组织架构

发挥总商会统领作用

完善市总商会架构。洛阳市总商会成立法律服务、金融财税服务等服务型专业委员会,成立新能源、文化旅游等行业专业委员会。建立联络服务机制,加强市总商会对88个经济商会、行业协会、优势产业协会(联盟)等联系服务。成立市总商会党委,落实工商联党组对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逐步理顺组织关系,指导所属商会党组织落实党的工作。扩大市总商会覆盖面,建立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系非主管商协会机制,分批次吸收市县两级已成立的行业协会为团体会员,扩大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系服务商协会的覆盖面。

成立异地洛阳商会联盟。以市域外18个异地洛阳商会为主,加强对异地洛阳商会联络联系,促进异地商会所在工商联、异地洛阳商会与市工商所属商协会和洛阳市其他经济类商协会的合作交流,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成立洛阳异地商会联盟。以洛阳市工商联所属26个地域性商会为主,加强洛阳市异地商会与市域外商协会联系,开展互学互促活动,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

建立服务机制

助力商协会健康发展

建立商协会联系机制。洛阳市总商会建立“1+N+N”服务工作机制,组织“政企面对面”活动,参加电视台《百姓问政》栏目,商协会、民营企业走进政府部门,组织座谈交流、专题研讨、参观考察等活动。分类组织商会会长、年轻企业家150多人次分3次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建立异地洛阳商会定期联系机制,开展“同心绘蓝图,聚力谋发展”等活动,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完善诉求响应机制。建立收集诉求、首问办理、转办督办、反馈回访等制度,涉企部门要主动收集核实商协会诉求,建立工作台账,逐一帮助解决,诉求解决后一周内进行回访清零。对于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形成专题报告,报市委、市政府研究。

提升商协会素质。成立市总商会会客厅,举办公益讲座、学习沙龙、企业游学等活动。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各商协会根据会员需要和行业特点开展常态化培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来洛阳授课,组织会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访交流学习,参加各类国内外重要展会。

推动商协会作用发挥。动员商协会引导会员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产业协助,抱团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探索龙头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产业链水平整体提升。

支持商协会内部搭建公共创新平台,通过委托课题、协同公关等方式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

支持商协会参与起草涉及行业发展政策、行业标准、发展规划等。鼓励商协会联合专业招商机构,围绕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鼓励通过主办、联办、协办等方式,举办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发掘、培育、引进创新人才。(记者许长江通讯员李琳)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