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临汾古建筑:王曲东岳庙、东羊后土庙、牛王庙戏台

关中拍客 2024-06-06 19:02:32

在山西省临汾市区北侧的汾河西岸,有三处坐落于村庄中的元代古建筑,分别是王曲东岳庙、东羊后土庙、牛王庙戏台,彼此相距不远,均不对外开放。2024年2月14日中午,我使用无人机对这三座小庙进行了航拍——

1.王曲东岳庙

这里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中,庙内的戏台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均为明清时期。2006年5月25日,王曲东岳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约中午11点30分,我来到王曲东岳庙,在门外的广场上使用无人机对庙内进行拍摄。东岳庙也被称为“岱庙”,乃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场所。在民间信仰中,他主管世间一切生物的出生大权。

这座东岳庙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山门、戏台、正殿等建筑,整体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目前,经过重新修葺,院内干净整洁,南北长约66米,东西宽约34米,总占地面积约2271平方米。

山门和戏台连在一起,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屋顶为单檐歇山式。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清代增建的硬山卷棚顶抱厦。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背面和两侧筑有墙壁,平面呈方形,边长约7米。

2.东羊后土庙

这里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中,庙内有元代戏台、壁画和明代彩绘泥塑,结构别致,工艺精湛。2006年5月25日,东羊后土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约中午12点整,我来到东羊后土庙,在门外的空地上使用无人机对庙内进行拍摄。后土庙也被称为“地母祠”,供奉着后土圣母、娲皇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间信仰中,她们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这座后土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现存山门、戏台、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殿、东岳殿基址、圣母殿、耳房等建筑,整体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目前,这里是一座二进院落,南北长约105米,东西宽约42米,总占地面积约4410平方米。

元代戏台坐南朝北,平面呈方形,边长约7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状藻井,被俗称为“八卦亭”。在戏台背面墙上,有一幅元代《钟馗降贪图》,钟馗手举利刃向胯下的猛兽刺去。

3.牛王庙戏台

这里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村中,庙内的元代戏台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乃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1996年11月20日,牛王庙戏台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约中午12点30分,我来到牛王庙戏台,在门外的台阶下使用无人机对庙内进行拍摄。牛王庙原名“三王庙”,也被称为“广禅侯庙”。北宋时期,有一位民间兽医,因诊治战马有功,被宋徽宗封为“广禅侯”。

这座牛王庙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现存山门、戏台、献亭、广禅侯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整体坐北向南,山门开于东南。戏台也被称为“舞楼”,前台石柱上刻 “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岁次癸未季春竖”的文字。

戏台坐南朝北,建在方形的砖砌台基上,边长约7.5米,单檐歇山顶。前檐和两山前部露明,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建筑结构呈“井”字形框架。大斗分置于四角柱上,额枋上四周施斗十二攒。

据说,全国现存八座元代戏台,有五座都在临汾市境内。除了以上三座之外,还有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四圣宫戏台、翼城县南梁镇武池村乔泽庙戏台。一座座安然而卧,蕴蓄了岁月的往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