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退休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什么是139,是怎么计算来的?

昂昂聊财经 2024-06-27 06:09:37

人们在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个数字——139。有的人说,这就是我们养老金能够领取的月数,因为人们称之为养老金计发月数。当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只是计算养老金时使用,跟我们养老金能够领取的时间没有关系。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只要是符合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的人员,都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去世为止。即使是参保人去世了,家属成员也可以领取三部分待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丧葬补助金、遗属抚恤金。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

目前,我们使用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公布的。后来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也是沿用了有关计发月数,并没有改变。

计发月数是从40岁到70岁,总共31个。40岁是233个月,70岁是56个月。大家比较常用的还有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如果年龄低于40岁或者高于70岁,会使用40岁和70岁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就是简简单单的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比如说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有10万元,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等于10万元除以139,结果为719.42元。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每年都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即使退休以后也是一样的。如果考虑到利息计算的,即使是60岁退休,肯定个人账户或者养老金都不会是领取139个月的,肯定会比139个月长一些。但实际情况相对更复杂,答案就在下面:

计发月数究竟怎样计算的?

按照暖心翻查的资料来看,计发月数的计算是基于一种假设,达到指定的退休年龄(40岁至70岁),如果每月领取一定额度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4%的记账利率估算情况下,能够活到75岁时,恰好能够把个人账户余额领取完毕。

计发月数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数公式,通过套入退休年龄,就能够得到计发月数值,最后四舍五入得到整数。

①记账利率从2016年以来国家进行了全面统一,每年由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公布,2022年及以前都在6%~8%以上,2023年也高达3.97%,很难均衡到每年4%的。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出会增加的。按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办法,养老金每年增长,都会带了同比例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额的增加。所以,由于退休养老金既会记账利息增加,又会支出额按照养老金增长比例增加,综合支出时间是不定的。60岁退休可能会低于139个月,也会超过139个月。

③预期寿命的变化。75岁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源自于200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5.21岁(四舍五入而来)。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200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实际上是71.40岁(包括农村),而2020年则提升至了77.93岁。所以,有关计发月数制度已经没法反映出现在的实际情况。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计发月数确实会在十四五期间修订完善,如果相应的原则没有改变的话,大概率会跟预期寿命一样提升的。​

0 阅读:0

昂昂聊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