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33岁秀才一招鲜成状元,令人难以置信的背后故事

审配说过去 2024-06-02 03:03:23

1904年的7月,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按惯例清朝举行殿试,主考官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好,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清廷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翻开头名试卷,看到第一名的广东人朱汝的名字时,让她想到三年前被其投井自杀的珍妃,另外朱汝珍谐音“诛汝珍”。

所以她认为这名状元是不祥之兆。再者慈禧素来痛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广东人没好感,于是肝火上升,就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当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一喜。因为第二份试卷是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是“吉祥”之兆。于是,她大笔圈定,因此,刘春霖就被提到第一名,定为状元。

刘春霖一夜成名,从此成为名流。不过,人们还是不太愿意相信,一个贫寒人家的子弟经过努力会中状元。于是就出了这些谣言。

传闻是不靠谱的,真实的情况是,刘春霖“命好”,他的书法小楷在当时是一绝。因为在此之前,他曾为慈禧抄过佛经。所以,慈禧特地授刘春霖为状元。

一、

1872年,刘春霖出生在河北肃宁县一个贫寒家庭,他和哥哥从小帮父亲干农活,但几亩薄地无法养家,刘父就到保定府衙门当差,其母在知府家当仆人。刘春霖哥俩被寄养在伯父家。

刘春霖天资聪慧,靠伯父家一本柳公元碑帖竟写出了一手好字,而且他记性超好,过目成诵。10来岁时,他把自己写的春联拿到集市上卖,被抢购一空。人们称他为“神童”。

刘春霖和哥哥要考秀才。按规定,每个县的秀才名额是固定的,但分到肃宁县的名额很少。刘春霖哥俩太优秀,招来嫉妒。一些考生为了排挤他们,买通了肃宁县廪生胡光签。胡光签负责出面游说其他老秀才,说刘春霖父母是仆人,出身不好,不能参加考试,如果允许他们兄弟考试,全县的考生就要罢考。

清朝的科举制度要求,童生考秀才,需要老秀才担保才能考。胡光签一活动,没有一个老秀才愿意为刘春霖兄弟担保,导致两人没资格考试。后来,肃宁县一个姓解的老秀生听说了这件事,义愤填膺。毅然出面为刘春霖兄弟担保。这样,刘春霖哥俩终于可以参加考试,双双考中秀才。这一年刘春霖16岁。中了秀才后,刘春霖进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

在这里,刘春霖除了学习经史子集,还学了《万国史要》《世界文明史》《植物教科书》《几何》《西医内科全书》等科目。书院有英语、日语教员,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国留学生,刘春霖由此打下了他的西学基础。刘春霖在保定莲池书院学习了整整10年。期间,他的父母相继病逝。

1902年,刘春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特增加一次会试。各省的举人齐集京城,33岁的刘春霖最终脱颖而出,获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

没想到第二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盛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戛然落幕。而科举制的废除,让刘春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殿试结果张榜后,顺天府尹给一甲三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和探花商衍鎏,戴上金花,披上红绸,领着他们开始“骑马夸街”。

仪式结束后,刘春霖被送回他居住的直隶会馆。在那里,所有名人、亲友等,已设了宴席在等他一起庆祝。直到深夜,人才散去。

二、

刘春霖出名后,他的殿试答卷出版了。在上海印行售卖,被一抢而空。1904年,状元刘春霖成为翰林院修撰。并被选送到日本留学。

回国后,刘春霖当选为省资政院议员。他性格耿直,敢于较真。连军机大臣都敢怼。1910年12月,摄政王载沣要求资政院不要干预内阁和军机大臣的人选问题,刘春霖很看不起这些人。他公开斥责这些同事,“奴颜婢膝”。他请摄政王收回成命,否则“全体辞职亦无不可”。可惜,整个清末的官员只知道攀附权贵,沦为朝廷的附庸,没人支持他。1912年,大清灭亡了。刘春霖心灰心意冷,一度隐居不出。

离开政坛后,性情孤傲的刘春霖、不爱讲话、每天练字。他是末代状元,书法了得。所以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定了价格,有偿书写,由此赚了不少钱。当年中了状元之后,他没有在老家修建状元府来光耀门庭,而是在村子里建了一所小学堂。学堂的一切费用,包括房屋、桌椅、教具和教材等,都是他个人出资助。

1930年代,华北实权人物宋哲元请刘春霖为他讲学,刘春霖别无所求,只是建议宋哲元创办一所学校。宋哲元同意并出资创办明轩中学。刘春霖很高兴,欣然出任学校董事,并私人捐赠了一批图书,帮学校建起图书馆。刘春霖曾在大兴县南苑买了300亩田地。一有穷苦同乡到北京找他救济,他就分出几亩地,供其耕种,自食其力。

中状元两年后,他的原配夫人不幸去世,很多人想给他提亲,包括皇亲贵族。但都被刘春霖婉言谢绝。后来,刘春霖续娶了沧州张氏之女。过门后,张夫人说:“我跟你,不是看中你的功名,是钦佩你的人品。”

在清末立宪期间,有一天,同乡金选三告诉刘春霖,当年害你们兄弟俩不能考秀才的胡光签,现在年老多病,生活艰难,遭报应了。刘春霖听完没说什么。不久,金选三要回乡探亲,刘春霖拿出一些银元,托他带给胡光签。

胡光签收到银子后,深为感动,对之前的所作所为极其悔恨。但刘春霖听完金选三转述胡光签的感激和自责后,却淡然说:“这是当时的环境所致,我从不记恨于他。”

到了1914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派人请刘春霖出山,任大总统府秘书,刘春霖答应了。1917年,张勋复辟。由于康有为盛情相邀,出于知遇之恩的报答,刘春霖穿上前清官服,跟着众遗老朝拜了溥仪。热闹了几天,就失败散去。刘春霖后来对自己参与此事十分悔恨。

在民国政府期间,刘春霖还曾任中央农事试验场负责人、直隶高等学堂学监、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等职。1928年,57岁的刘春霖辞官,从此彻底告别政坛。转眼到了1931年,这年的元月18日是刘春霖60大寿,家人准备给他祝寿,但刘春霖说:“现在小日本帝侵占了东北,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咱家人简单吃点饭就行,不必请客庆祝了。

三、1933年,黄河决口,河北遭灾。刘春霖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联合发起成立“河北移民协会”,组织募捐和移民。在包头附近建立了“河北新村”,两次共移民330多户,1100多人。沿途费用都由刘春霖自己承担。

1934年,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拉拢刘春霖共同辅佐溥仪,许以教育部长一职。刘春霖断然拒绝,并宣布与溥仪决裂。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失守在即。同乡好友金选三假称自己病重,将刘春霖约到天津,并在英租界为他找好了安全住处。刘春霖住了一阵子,听说北平沦陷,潸然泪下,毅然辞别金选三,回到了沦陷中的北平。后来,大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人在北平组成“华北政务委员会”傀儡政权。

王揖唐与刘春霖是同科进士,又同在日本留学,平日颇有些交情。为了装点门面,王揖唐亲自带着礼物去请刘春霖出任伪职,刘春霖当即表示:“宁做华丐,不当汉奸!”誓不依附日本侵略者,并怒斥王揖唐等汉奸是“筋骨软的东西”。此后闭门谢客。王揖唐恼羞成怒,鼓动日本兵将刘春霖一家赶出家门。刘春霖一度流落街头。后在社会舆论干预下,他才被允许领回个人财物,回家居住。人生最后几年,刘春霖生活已经潦倒。

1942年1月,睡觉前,刘春霖跟家人约好,明早一起去中山公园。他自己熄了灯,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刘春霖没有起床。家人进房一看,才知道他已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71岁的刘春霖去世。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走了。

0 阅读:0

审配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