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

病史摘要

16岁年轻女性,3年前发现右颈部肿块,呈渐进性增大,无发热、无压痛,肿块质硬。

检查图像

冠状位融合图

轴位融合:甲状腺右叶明显增大、密度不均,糖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

颈部淋巴结转移

肺内多发转移

肺内多发转移

肺内多发转移

影像表现

a.甲状腺右侧叶、峡部及部分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边界模糊,密度不均伴局部钙化,糖代谢不均匀增高,考虑恶性病变;

b.双颈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考虑转移;

c.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糖代谢增高,考虑肺内多发转移;

d.颈部及肋间少许棕色脂肪生理性糖代谢增高。

病理结果

核内假包涵体

病理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病症概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癌,恶性度较低。约占甲状腺癌的85%,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PTC可以出现在甲状腺的任何部位,无论是正常部位还是异位部位。也可能发生在甲状舌管囊肿和畸胎瘤中,包括卵巢甲状腺肿中。

临床表现

该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到中晚期影响周围或远处重要器官时,可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鉴别诊断

(1)甲状腺腺瘤:特征性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包膜完整,边缘清楚,环状强化和瘤内结节强化。延迟扫描强化范围扩大或等密度强化,高功能腺瘤通常代谢为均匀增高。

(2)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为类圆形多发低密度结节,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糖代谢不高。

治疗与预后

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早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做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术,中晚期时在全切甲状腺的同时,还需考虑周围器官的损伤修复问题。对于某些患者,术后还需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或手术无法切除的残留病灶,以期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1. 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陈杰主编.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 王敬敏,李潜,黎海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弹性成像及MRI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2):37-40.

3. 朱长雨, 顾梅, 党受涛, 赵京阳, 李新宇, & 施奕君. (2019).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4. 李宁, 阚艳敏, 李晓松, 王艺桦, 张曼, & 孟健等. (2021). 基于多模态超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其诊断效能评估. 中国全科医学, 24(30), 7.

5. ZHOUYueyuan, WANGXian, & HUShudong. (2019).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中的应用. 实用放射学杂志, 35(5), 4.

6. 王睿,万海涛,徐鹏.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025(009):1247-1248.DOI:10.3969/j.issn.2095-1434.2014.09.037.

0 阅读:1896
评论列表

合肥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简介:匠心影像 传承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