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拿新能源汽车对华开刀,遭德国内部强烈反对,僵局如何破解

知道历史 2024-06-24 09:39:47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经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长达8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欧盟于6月12日公布了拟定对华加征新能源汽车关税的结果。

据欧盟公布的信息显示,对华加征新能源汽车关税的结果将在今年7月4日生效。届时,欧盟将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17.4%—38.1%不等的关税。

但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对加征关税一事达成统一意见。有着“欧洲经济龙头”的德国,对加征关税一事持有强烈反对态度。

日本财经媒体《日经亚洲评论》称:一旦欧盟执意加征关税,可能将导致“双输局面”。眼下,欧盟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欧盟突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

欧盟毫无理由,对华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

近三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猛进,走出国内市场,问鼎全球。

据日经中文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五分之一。

在过去仅仅一年的时间里,欧洲就有30万新能源汽车来自中国进口,创造了达到110亿欧元的销售额。

今天的欧洲,已然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海外销售市场。

但是,中国在欧洲市场内取得的惊人成就,却引来了欧盟新一轮的加征关税计划。从去年2023年10月起,欧盟就以“反补贴为由”,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展开关税调查。

欧盟国家中部分的右翼保守政党认为,中国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对欧盟的汽车产业造成冲击,并加剧欧盟汽车产业工人失业的风险。

对此,中国经贸和外交部门工作人员做出回应:称欧盟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缺乏公开透明的调查机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计划,可谓毫无道理。

在欧盟拟定的关税加征计划中,三家被调查的主要中国车企,被加征了不等程度的关税:

其中,比亚迪为17.4%,吉利汽车为20%,上汽集团为38.1%。

在国际贸易中,38.1%的税额已算是关税中的“重税”。但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称:

目前欧洲平均在20%左右的关税,并不能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销售产生多大影响。只有关税达到45%—55%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才可能在欧盟失去市场吸引力。

对华关税加征,欧盟内部意见尚未统一

虽然欧盟目前已公布对华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加征计划,但在关税加征的几个关键问题上,欧盟内部的意见尚未达成统一。

有部分欧盟国家,最初就不同意欧盟的加征关税计划,表现出强烈反对态度的,当属有着“欧洲经济火车头”之称的德国。

就在两个月前,德国总理舒尔茨来华访问,在新能源汽车竞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初步意见,舒尔茨认为:以加征关税解决国际汽车贸易竞争问题,不是明智之举。

中国连续八年一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汽车、教育或者其他行业,中国的消费者一直都为德国产业创造可观的收入。

中国的海外产品,在德国市场同样备受青睐。据德国总计3,312亿欧元的进口商品总额中,中国约占11%,占据德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的首位。

令德国舒尔茨当局感到担心的是,德国会因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计划遭到牵连,届时德国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对华贸易,可能将遭致“滑铁卢”。

除了强烈反对加征关税的德国外,荷兰等国则围绕“究竟该加征多少关税”的问题争论不休。

荷兰国际集团(ING)对加征关税的态度,与美国荣鼎集团的态度基本相同,认为平均20%左右的税率,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贸易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但是,ING认为,一旦欧盟采取较为激进的关税措施,如将关税上调至45%—55%,虽然能够有效减少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的吸引力,但超高的关税额,很有可能带来中国在关税上的反制行动。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在涉及本国经济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态度都十分坚决。

即便是如今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欧盟,也认为中国不会被动接受欧盟的关税结果,而中国接下来可能采取的经济措施,对欧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是一个未知数。

盲目加征,只会导致双输局面

中欧围绕新能源汽车贸易产生的分歧,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本财经媒体《日经亚洲评论》称:倘若欧盟盲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关税加征,可能在未来导致双输的局面。

欧盟在公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结果后,在面对德国等几个主要欧盟成员国反对的同时,也面对民间巨大的舆论压力。

自2015年全球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以来,欧盟各国国内的环保组织就一直关注着本国对减少碳排放政策的执行力度。

其中,德国在2019年通过《气候保护法》,将碳中和目标长期化,并且做出了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的承诺。

德国等欧盟国家,如果想要实现减少碳排放的预期结果,就离不开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自身能源的结构性改革。

而如今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加征关税的计划,在欧洲环保组织看来,必然会对欧盟各国的减排预期目标产生影响。

部分欧盟环保组织称,目前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本身就是“荒谬至极”的行为,对绝大部分的欧盟居民来说,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既环保又便宜,欧盟消费者没有拒绝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结语

在各方压力下,推出加征关税计划的欧盟,似乎又有了“反悔”的迹象,欧盟高层表示,愿意在7月4日关税正式生效的“窗口期”与中国开展贸易谈判,以达成令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谈判结果。

欧盟表示,希望在窗口期内与中国达成贸易谈判的结果,既能够免除欧洲企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涌入市场的担忧,同时也能够不损害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经济利益。

中欧双方在未来达成谈判的结果究竟如何,今天尚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贸易上的互利共赢,是东西方的人民都乐意看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环球网:日媒:用好关税窗口期,对中欧都“不坏”

[2]《新京报》: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意欲何为?

[3]日经中文网:欧盟加征中国EV关税是把双刃剑

0 阅读:21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