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儿子磕了一个头,正好被乾隆看见,从此大祸临头

枫桥墨客 2024-01-03 10:24:21
前言

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五位君主,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是一个以勤勉治国、节约用钱、打击贪腐、推行改革而著称的皇帝。他在位的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在位期间却是“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的时期,雍正皇帝的作用不言而喻。

雍正皇帝有多勤勉呢?

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早起晚睡,亲自审阅奏章,决定国家大事,不像其他皇帝那样沉溺于享乐。

他还对大臣们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懈怠和贪污,一旦发现,就会毫不留情地处罚。

在雍正皇帝的支持下,大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清朝的国力和国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他被人们尊敬和赞扬为“劳模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劳和贤明的皇帝之一 。

尽管雍正皇帝十分忙碌,但他还是抽时间生了10个儿子。

一、弘曕受到哥哥乾隆的宠爱

弘曕就是雍正帝的第十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出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乳名圆明园阿哥,因为他是在圆明园诞生的。

他的生母是雍正帝的侧妃谦妃刘氏,原为管领刘茂之女,后被选入宫中,先封为贵人,后升为嫔妃。

《甄嬛传》中,弘曕的生母改成了熹贵妃钮祜禄氏,其实是错误的。

弘曕的出生让雍正帝十分高兴,因为他是自己晚年得到的唯一的儿子。为了表示对弘曕的宠爱,雍正帝亲自教导他读书识字,还给他准备了许多玩具和书籍。

弘曕与雍正的父子时光并不长久,雍正在他三岁的时候就驾崩了,他的哥哥弘历继承了皇位,是为乾隆帝。

乾隆帝和弘曕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他对这个弟弟十分宠爱,由于二人之间的年龄差,乾隆帝甚至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让他住进了宫中,与自己的两个儿子永璜和永璉一起生活。

乾隆帝还派了太监謝成来照顾弘曕的起居饮食,教导他礼仪规矩,不让他受到任何委屈。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时常召见弘曕,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赏赐他各种珍奇的物品,让他参与一些重要的活动,如祭祀、观礼、游园等。

虽然乾隆对待他十分宠爱,但弘曕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他与乾隆首先是君与臣的关系,其次才是兄弟,因此尽管乾隆十分宠信他,弘曕依旧不敢有任何僭越的念头,甚至有些对乾隆有些畏惧。

有一次,乾隆帝在圆明园里巡视,看到弘曕正在花园里玩耍,他看到了便走过去想和他说几句话。

但是,弘曕远远的看到一个穿着龙袍的人向他走来,他吓得惊慌失措,转身就跑。

乾隆帝见状,十分生气,自己是他的哥哥,弘曕却将他当作了一个可怕的皇帝,想来乾隆心里还是十分向往普通人家的兄弟之情的。

他心中有些失落,也有些恼怒,但弘曕太小,乾隆也不好责怪他,就罚了他身边跟着的太监。

尽管如此,乾隆帝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这个最小的弟弟。

在教育上,乾隆特地请来了一位名师来指导他。这位名师就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沈德潜,他是清代的文学大家,主张格调说,反对钱谦益的诗歌观,也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他编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等诗选,是清代诗歌理论的代表人物。乾隆帝早就对沈德潜的诗才和学识十分敬佩,因此请了他来教授弘曕。

有了这样的大师作为弘曕的老师,弘曕的诗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

弘曕不仅善于诗词,还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的书房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和名著,他的藏书十分丰富。

弘曕能有如今的成就,乾隆帝十分欣慰。

弘曕18岁的时候,乾隆觉得可以让他逐渐走入政治场了,就让他担任了武英殿大学士,管理皇家图书馆、博物馆、画院等文化机构。

除此之外,乾隆还让他负责圆明园的八旗护军营,保护皇家园林的安全。

两年后,乾隆又让他管理造办处,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皇家建筑工程的机构,包括宫殿、陵寝、寺庙、水利等。可以说,从乾隆渐渐放权给弘曕来看,是十分信任他的。

弘曕的养父果亲王允礼去世后,乾隆让他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

二、恃宠而骄

弘曕承袭果亲王的爵位,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恃宠而骄,弘曕多了一些不良风气。

他变得贪婪无度,放荡不羁,残暴无情。自己每天极为奢侈,花费无度,但是对自己的家人和仆人却非常吝啬,不给他们足够的衣食。

他的银库里堆满了金银珠宝,但是他还是不满足,不断地从百姓和官员那里敛取钱财,甚至不惜侵占他人的土地和财产。

为了开采煤炭,他强行征用了许多农民的田地,造成了他们的生活困顿。他的这些行为,逐渐触怒了乾隆皇帝,心里对他不满起来。

乾隆对弘曕的不满在1763年爆发了。

当时,两淮盐政高恒替京师的王公大臣私自贩卖人参牟利一案曝出,乾隆大为震怒。

据高恒所说,弘曕为了还债,利用自己的王府护卫,把欠钱的商人江起镨带到他的亲信高恒那里,强迫他以低价卖出高价的人参,从中赚取差价。

这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皇室的尊严和威信,也触犯了乾隆皇帝的忌讳。乾隆皇帝得知后,非常愤怒,决定深入调查弘曕的其他罪行。

结果发现,弘曕还曾经派遣关差到各地收购各种珍贵的物品,如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优怜等,但是他却只付给很少的钱,或者干脆不付钱,强行夺走。

他还想要插手朝政,操纵人事,曾经私下嘱咐军机大臣阿里衮,让他推荐自己的门下私人为朝廷的重要官吏,幸好阿里衮没有答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乾隆对弘曕寒心了,决定对弘曕清算。

有一次,弘曕与弘昼一起去给皇太后请安,磕完头后弘曕却在皇太后座位旁边跪坐了下来。在场所有人看到了都不敢出声,唯有弘曕一人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因为皇太后身边的座位是乾隆的位置,乾隆来到皇太后宫中恰好看到了此番场景后,十分恼怒,当场斥责了两个弟弟:将弘曕由郡王降到了贝勒,撤去了他一切职务;还将同行的弘昼罚了三年俸禄。

三、忧郁而死

弘曕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心灰意冷,闭门不出,日渐消瘦,终于染上了重病。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生命垂危。

乾隆皇帝得知后,心中还是挂念着这个弟弟的,决定亲自去看望他。他来到弘曕的住处,见到了他瘦弱无力,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眼神呆滞,不禁心痛不已。

弘曕见到乾隆,惊恐万分,连忙从床上爬起,跪在地上,向乾隆皇帝磕头,流泪道歉,说自己罪该万死,求乾隆皇帝饶恕。

乾隆皇帝看着弘曕这副模样,想起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不由潸然泪下,抽泣着说:我本是想给你一个教训,让你改正你的错误,没想到你会因此病成这样。

他说着,伸出手拉起弘曕,安慰他说,我会恢复你的封号,你只要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们再一起回宫。

乾隆皇帝说完,就下令把弘曕的郡王封号恢复,还派了御医和药物给他,希望他能够康复。但是,弘曕的病已经无法治愈,他感激乾隆皇帝的宽恕,却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只能在病榻上,等待死亡的降临。

那一天,乾隆正在南巡的半路上,突然传来了弘曕的死讯,乾隆心中懊悔不已,只是再懊悔也无济于事了。

弘曕死时是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初八日申时,年仅33岁,乾隆皇帝为他上了谥号,叫做恭亲王。

2 阅读:444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