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89岁瘫痪父亲14年,66岁阿姨崩溃大哭:爸你再不走,我就得走

木苏君 2023-01-12 19:28:21

66岁的王阿姨照顾瘫痪父亲14年,其中的艰辛根本就没人知道,忙完家里的事,王阿姨躺在床上,想起这么多年的过往,身心实在疲惫。不由得情绪崩溃,大哭起来,对自己的父亲说道:“爸,你再不走的话,我就得走。”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何安然度过晚年,就成为老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即使子女在身边,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老人。

特别是生病的老人,丧失活动能力,整天需要人守在床边,时间长了,子女会感到筋疲力竭,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66岁的王翠香已经步入老年,头发花白,腰都直不起来,可是还要照顾89岁的瘫痪父亲,有些事自己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不得不服老。

王翠香生活在农村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丈夫没啥手艺,靠种果树为生。那个时候,农产品不值什么钱,在农村种地一年到头赚不到钱。看着周围的人到外地打工,没几年家里就盖起了楼房,王翠香决定和丈夫放弃种地,离开老家到广东打工。

孩子大了,很快要上大学,以后的学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单靠在农村种地的话,最多只能解决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很难凑齐学费。

过年之后,王翠香和丈夫坐上南下的列车,来到东莞打工,两人没有技术,又过了四十岁的年龄,不太好找工作。

陌生的地方,两个人为了省钱,吃饭拿出从老家带来的咸菜,就着馒头把肚子填饱。

在老乡的介绍下,王翠香和丈夫进了一家服装厂,刚开始从勤杂工、剪线头干起。后来慢慢熟悉了机器的操作,工作岗位也随之变动,两人干起车位。

由于工厂的工资是计件制,王翠香和丈夫特别能吃苦,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才回宿舍。到了星期天,工友外出逛街购物,夫妻俩却主动到车间加班。

每个月底发工资,两人加起来有12000元,要是在之前,根本就不敢想有这么高的收入,几乎相当于在农村半年的收入。

王翠香去银行将钱存起来,手里拿着存折特别踏实,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并打算在厂里一直干到退休。

那天,老家的父亲突然打来电话,声音有点哽咽,最后还哭了起来。原来弟弟凌晨外出干活,在路上出了车祸,人还躺在医院昏迷不醒。

简单收拾之后,王翠香和丈夫赶紧回到老家,由于弟弟伤势过重,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留下七岁多的孩子和老婆就走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痛苦之事莫过于此,那个时候王翠香看着父亲苍老了很多,心疼不已。母亲去世得早,是父亲将自己和弟弟带大,如今弟弟走了,家中没有主心骨,父亲也没了依靠。

办完丧事,王翠香不想让父亲在家中独自难过,便提出带上父亲一起去东莞生活。

农村的老人特别朴实,只要自己能动,就不想麻烦子女,王翠香的父亲没有答应去东莞。

理由很简单,自己年龄大了不喜欢折腾,在老家生活方便,种点地吃喝不愁,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

无奈之下,王翠香离开父亲,又回到厂里上班,每个月定期给父亲汇点钱过去,让他买点肉、买几件衣服,改善一下生活。

过了几年,王翠香的弟媳丢下孩子改嫁,家也彻底散了,最终苦的是孩子。但王翠香的父亲却表现得很平静,说早已猜到有这么一天。

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王翠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有家帮不了多少,只是给外甥出点学费。

转眼间外甥也大了,去县城上高中,自己的孩子已经成家,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独自在老家生活。

过年的时候,王翠香曾和父亲提起过,去养老院生活,有人照顾吃喝,不至于太麻烦。但老人家就是不去养老院,说在里面生活不自由,自己在家想吃啥就做点啥,串个门聊聊天,干点农活锻炼身体,日子还过得舒坦。

然而意外还是来临,王翠香的父亲在家中突发脑梗,幸好邻居发现得及时,叫来120送到医院。经过抢救,老命是保住了,但下身不能动,只能在床上度过余生。

王翠香又从东莞赶回来,这次回来,她就没有再打算回去,父亲不能自理,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只能让丈夫先回去。

对于这个决定,王翠香的儿媳很不满意,两口子刚在东莞分期买了一套房,经济压力比较大,平时工作挺忙,没时间做家务,王翠香就帮忙分担,两口子下班回家就有一口热饭吃。

如今要回家照顾老爷子,再也不来东莞,家务活就全部落在儿媳身上。

关于照顾老人的事,之前一家人就商量过,儿媳的意思就是出点钱,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让护工照顾。

王翠香知道父亲不愿意住养老院,身体瘫痪的老人,护工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周到,怕父亲在养老院受苦,王翠香一再坚持亲自回家照顾父亲。

在家照顾瘫痪的老人,王翠香不能找活干,除了去菜园里弄点菜,平时几乎都守在家中。父亲有什么事,会用拐杖敲击地面,王翠香听到响声,就马上进屋服侍父亲。

以前在服装厂工作,加班加点,王翠香也不觉得累。自从照顾父亲了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瘫痪的病人,需要24小时在身边照顾,忙的时候根本没有固定时间,就连晚上睡觉,也要经常起来伺候大小便。要是弄得不及时,衣服和被褥弄脏了,一个晚上都别想睡觉。

年近六十的王翠香,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老很多,没时间打理,皮肤干燥,满脸皱纹,腰都直不起来。推着父亲在村口晒太阳,从那里经过的陌生人,竟误把他们当成了夫妻。

像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已经退休,平时没事就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但王翠香的生活却总是围绕着父亲,就算自己最喜欢的刺绣,丢了这么多年,也变得生疏。

在王翠香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脸色红润起来,精神也比之前好了很多。隔一会就给父亲翻身,从来没有长过褥疮,房间里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周围的邻居经常夸王翠香讲孝心,还让自己的子女学习,但背后付出的辛苦,只有王翠香自己知道,她跟邻居说:“没有伺候过老人,根本没法懂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翠香已经66岁,照顾了瘫痪父亲14年,年岁已高,自己的身体不好,干活也显得吃力。

尤其是冬天给父亲洗澡,把父亲背到洗澡间,脱掉外面的衣服,还没开始洗就累得满头大汗。洗完澡换上衣服,感觉整个人都累得虚脱。

有一次,王翠香的父亲不小心尿床,刚换完衣服和被子,还没过半个小时,结果又尿了一床。眼前的场景,王翠香真的想发火,但看着父亲愧疚的眼神,忍了下来,只能偷偷抹眼泪。

家里没有多余的被子,王翠香又匆匆忙忙赶到镇上,买新的被子铺在父亲的床上,接着又来清洗弄脏的衣服,一直到晚上才忙完。

因为劳累过度,王翠香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吃药做理疗,但王翠香只是拿了点药回家,没有去做理疗。一方面,自己没有收入,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父亲少不了人照顾,自己去做理疗也不放心。

父亲照顾好了,但王翠香和儿媳的关系到了决裂的地步,自从儿媳生了孩子以后,王翠香都没怎么带过孙子。就连生孩子那天,实在走不开就没有去看望,只是打了电话过去,没想到直接被儿媳挂断。

从丈夫的口中得知,为了带孙子这事,儿子和儿媳没少吵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大人忙着上班,孩子没有带,无奈之下,王翠香的儿媳辞掉工作,专门在家带孩子,并向王翠香放话,以后别回这个家。

王翠香知道自己愧对儿媳,没有尽到一个婆婆的责任,但她也不能改变什么。父亲瘫痪在床,如今就剩下女儿,难道丢下他不管,王翠香根本就做不到。

那个时候王翠香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内心烦躁不安,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无缘无故对父亲发脾气。也许父亲知道女儿心中的苦,并没有说什么,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等着父母原谅。

王翠香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觉得再这样下去,她会疯掉。自己已经66岁,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并不想被孝女的名声束缚。

照顾瘫痪父亲14年,在这14年间,周围的人只知道王翠香的孝顺,却不知道她的生活就像上了一把枷锁,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

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王翠香也有点担心,担心自己比父亲先走,就没有人照顾。她已经做好准备,给父亲存下一笔钱,万一哪天自己先走,再找保姆来照顾。

通过王翠香的经历可以看出,老人养老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子女来说,也存在各方面的压力,养老难题要怎么破呢?

第一,子女赡养父母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算自己的工作再忙,或有其他的原因,也不能推辞。大部分老人,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老了以后身体不好,没有经济来源,子女就要负担老人的生活。父母年轻时,忙着工作赚钱,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现在他们老了,到了不能动的时候,子女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养老。

第二,对于多个子女的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容易产生分歧,谁都不愿意吃亏,相互之间推诿,让老人寒心。这种情况之下,有必要将家庭成员召集起来,将问题摆在台面上来说,哪怕是采取轮流制,出钱出力都可以,也不能把年迈的父母丢在一边不管。

第三,瘫痪的老人没办法自理,而且还长寿,子女也在变老,没有力气照顾父母,这也是正常的一种社会现象。

照顾瘫痪老人可没那么轻松,都是体力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就算是年轻人,给瘫痪老人翻过身都累得够呛,更何况是上了岁数的老人。

如果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照顾父母的活干不到,也不要勉强,毕竟自己也需要照顾。这个时候,可以把任务交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给爷爷奶奶尽孝也一样。

结语:王翠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女人,面对各方面的压力,还是选择照顾瘫痪的父亲14年,自己66岁的年龄还在坚持,其中的辛酸常人无法体会。这14年当中,王翠香早已受够了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并不能说她狠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换成别人,或许坚持不了14年。王翠香的内心痛苦,但还是不愿舍弃自己的父亲,也许这就是骨肉亲情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1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3-01-13 09:15

    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是真的,因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确实比小孩子更加累,唉,那又能如何呢命吧

木苏君

简介: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