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要求平分婚前财产,这股歪风怕是中国某些女性独有吧

对世界说WOW的兔子 2024-06-12 14:53:37

最近,一位女子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泄自己的不满,原因是公公不愿意在婚房的房产证上添加她的名字。她表示,因为这件事,她与公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甚至开始怀疑这段婚姻是否应该继续。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婚前财产权益分配问题的广泛关注。

看到这位女子的抱怨,我不由得深感好奇。近些年来,中国的社会文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了一种令人讶异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某些女性群体中,存在着一种似乎“理所当然”的观念。

老人辛苦一辈子积累的资产,在赠予自己儿子后,儿媳也同样在享用,这本身已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包容与分享。我甚至怀疑,在西方社会,父母们是否能做到这一步。但作为受益人,理直气壮要求在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上加上自己的名字,怎么就开得了口呢?

即便这些资产是赠予儿子的,它们依然属于婚前财产。从法律和道理上来说,儿媳并没有直接的权利去要求平分这些财产。那么,这位女子坚持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她的名字,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呢?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婚姻走向破裂,能够更方便地分割财产吗?

更令人不解的是,她的闺蜜们不仅支持她的决定,还鼓励她大胆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勇敢地与公公和丈夫进行斗争。这种所谓的“权益”,究竟是由法律赋予的,还是基于某种道德观念呢?如果没有法律道德支撑,那可不可以说是恬不知耻呢?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理直气壮要求平分婚前财产的风气,是否真的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精神。在其他国家,我们是否也会看到儿媳妇如此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分老人赠予的婚前财产?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权益确实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扩张个人权益,甚至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婚前财产的分配问题,需要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协商和沟通来妥善解决。

回到这位女子的故事,她的行为或许可以理解为她对未来婚姻生活的不安和担忧。然而,通过要求平分婚前财产来寻求安全感,并非明智之举。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而非物质上的争夺。

0 阅读:34

对世界说WOW的兔子

简介:心理学硕士,曾在体制内工作十余年,关注时事,热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