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学家:印度不会是下一个中国,中国制造堵死了印度

猫爷进渔场 2024-06-04 04:50: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知了

自印度总理莫迪在竞选时喊出要和中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过的口号后,印度网友开始沸腾了,他们认为印度的崛起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拉詹

然而,印度经济学者拉詹却泼了一盆冷水,他被问到印度是否成为下一个中国时,直接给出否定答案。

为啥经济学家拉詹会这么说呢?难道他不看好印度未来的经济走向吗?

一、高盛:印度2075年超过美国

莫迪老仙4月份竞选之时,称要利用欧美企业撤离中国的时机,推动印度经济的崛起,让其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努力赶超中国。

其实,早在今年3月初,印外长苏杰生访问日本时,就曾抛出了一个目标,中印两国的崛起将直接改变全球,原因是中印都有重建全球经济秩序的远大愿景。

苏杰生认为,G7国家的影响力已日益衰弱,届时中日两国以及全球南方崛起,全球将大不相同。

苏杰生

其实,不管是莫迪还是苏杰生,他们之所以如此膨胀,还因高盛在去年夏季的一个预测。

高盛作为著名的研究公司,此前曾有过多番的精准预测。

从这份报告中来看,高盛认为中国经济2035年将超过美国,2024-2029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4%,2030年至2039年增速会因老龄化有所放缓。

其实,中国能在2035年赶超美国并不是新鲜事,以购买力计算法,中国GDP早就全球第一。美国的GDP增长主要得力于金融、服务业,靠美元霸权支撑起来的,中国却有着全球绝佳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大市场。

但高盛预测印度2075年GDP超过美国就引人惊讶了,毕竟在印象中,印度贫富差距大,奇葩事情比较多。

高盛分析认为,印度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抚养比最低的国家。目前印度14.08亿人,但平均年龄才不过27岁,远低于全球水平,中国这一数值为38.4岁。

这意味着,印度在未来10年里,其劳动人口将达到10亿人,2047年将突破11亿人。

印度还在教育上下了大功夫,并加快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推动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除了高盛外,摩根士丹利也曾预测,印度有望在2030年超过德日两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目前印度已超过前东道主英国,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如今,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均对印度经济持乐观态度,这让印媒激动不已,认为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将于2047年跻身全球经济强国。

那么印度是否真的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奇迹增长的中国?

印学者:印度不是下一个中国

那么,印度是否真的会如印媒以及印度网友所说的那样?

日前,美国《巴伦周刊》对印度经济学家拉詹以及兰巴进行了采访。

拉詹是印度央行前行长、IMF前首席经济顾问,现为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可以说在金融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采访中,当问及印度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中国时,拉詹当即一针见血的否定:“绝对不是。

这一回答让很多人惊讶,可拉詹认为中国有着全球最完善最齐全的工业链和产业链,和上百个国家有贸易合作关系,其制造业早已在全球拥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没有空间再容纳和中国规模相当的制造业强国,印度根本无法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再者说,全球制造业已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美欧发达国家已不允许除中国外另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们不允许中印威胁他们高利润的优势领域。

其实,《华尔街日报》就曾发表了名为“为何说印度很难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文章,其中就引述了印媒的话,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但之后的20年将迎来印度崛起。

然而,美媒却给印度泼了盆冷水,从多方面看来,印度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下一个中国。

中国制造堵死印度

在过去几年里,莫迪政府百般想要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减少贸易逆差,可2023年中国再次成为印度第一贸易伙伴,BBC当众讽刺:“印度减少对中国进口依赖的努力失败。”

据有关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4财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高达118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出口贸易额为1017亿美元,但进口的数值却只有116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印的贸易逆差高达6倍。

目前,中印贸易逆差为850亿美元,也就是6100元人民币,这表明印度一大半人都在使用中国商品,可见印度根本就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仍在继续主宰着印度市场。

过去10年里,中国制造业以强大的实力以及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深受认可和好评,不管是日用品还是智能化产品,均有中国商品的身影,这无疑堵死了印度制造的发展之路。

尽管自2020年开始,印度采取多种贸易保护限制,降低中国商品份额,可仍然摆脱不了中国制造业。

《印度教徒报》称,新德里对中国依赖的产品主要是机械、电气、电信、医药、化学品、钢铁、纺织业、塑料、汽车、服装、船舶、飞机等等。

几乎所有产业,印度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原料才能再加工。就连印度十分骄傲的仿制药,70%的原料就是从中国进口。

印度学者担忧,中国制造业完善,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堵死了印度制造的崛起。

虽然印度一直在推动制造业本土化,可中国制造在印度的市占率一直比较稳固。在新德里,无数本土制造业要同中国低价高质的商品去竞争,根本就无法和中方抗衡,印度老百姓转了一圈才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最靠谱。

就连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在电子信息技术上十分耀眼,可这些技术的背后却是从中国大量进口硬件材料,一旦中国制裁印度硅谷就直接瘫痪。

尽管印度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采取了全球关税最高的政策。据悉印度2022年的最惠国税率为18.1%,而中国这一数值却只有7.5%。

印度颇高的关税并没有阻止中国商品的进入,反而给印度本土制造商带来不少麻烦,如零部件进口成本升高。

印度成外企坟场

想要发展经济,必然需要依赖外资,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其本质就是欢迎外企的到来,这些外企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资本、技术以及就业岗位。

或许是意识“印度制造”的保护性限制,莫迪自大选以来不断对华释放善意,重提中印关系重要性,并开始简化商业法规,优化基础设施,为外资创造友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印度长期以来被冠以“外企坟场”的称号,一方面渴望外企前来,一方面又尽量把外企的利润留在本国,时不时都会上演“杀猪大幕”。

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人质疑印度只是做做秀,一旦外资进入后又会开启一轮杀猪。

多年来,印度为了遏制中国制造的渗透,除了下架众多的中国APP,就连全球受欢迎的Tik Tok也遭到封杀,还反复薅小米、OPPO等中国企业的羊毛。

2023年小米的48.2亿元就被印执法局扣押,2022年7月,OPPO也被印执法局以“逃避关税”为由冻结了4亿元。

印当局还要求小米、OPPO、VIVO等手机制造商的高管如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等必须由印度人担任。

不过,印度不仅是针对中国一家,在严管外资这方面,印度是一视同仁的,不管是美西方还是中国都会受到关照。

如2008年微软就遭印当局开出了70亿卢比的罚单;2013年,IBM也被印度要求补交8.66亿美元税款;三星更是多次被印度罚款,2023年年初三星还被指控规避2.12亿美元的关税;英国巨头沃达丰就被印度国会直接绕过法院,判决56亿美元的罚金及关税。

因外企在印度市场遭到了各种打压,使得大量外企只能无奈逃离印度市场。据了解,从2014年至2021年11月,2783家外企被迫关闭在印度的业务,如家乐福、福特等企业。

这之后,印度就此成为“外企坟场”,也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在美国普标信用评级中,印度为BBB-,是最低投资评级,而中国却是A+。

虽然莫迪喊出了支持外企投资的信号,可很多外企只敢望风而不敢行动,只因发生了一件事。

就在近日,美国资本在莫迪担保后,以350亿美元抄底印度优质钢铁集团49%的股份,但谁知印度很快放话,该集团有1300亿元政府债务,美国作为大股东之一,必须偿还部分债务。

美国资本瞪目结舌,只好寻求老仙帮忙,可莫迪却说美国必须承担这笔债务,如果现在离场必须支付巨额违约金,随即冻结了花旗银行在印度的资产。

消息传出后,印度的信誉再次受损,其投资和营商环境遭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拉詹:靠炒作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家拉詹多次在采访时说过,印度想要发挥“人口红利”的潜力,必须解决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和技能。

拉詹

拉詹认为,印度企图想在2047年前成为经济发达体,但30岁以下的劳动力教育程度不高,如果再不紧抓教育,那这一目标就是空谈。

拉詹还引用一个数据,印度学龄儿童的教学能力降至2012年前水平,只有20.5%的3年纪学生能阅读2年纪课文,其识字率远低于亚洲国家。

印度的辍学率那么高,虽然劳动人口增加,但他们的就业能力弱,很难将人口红利转为人力资源,那到时候人口红利只能白白浪费。

制造业不是简单的“工厂打螺丝”,各种机械的研发必须有足够的储备技术人才,但印度政府不注重教育,使得印度的教育水平只有我国20世纪50年代水平,他们想要当工程师根本不够格。

其实,高盛的报告中早就指出印度现有的难题,那就是就业率才不过46%,远低于中美的68%、61%,劳动参与率严重偏低,且女性明显弱于男性,从2005年的26%降至如今的19%。

这样的人员结构以及劳动力参与度,如何把握住接下来的20年,带动印度的产业崛起?人多并不是红利,人力资源才是人口红利,印度经济很难会有创新性的突破。

目前,印度现有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政治腐败、阶级分化严重失衡,1%的人口拥有40.1%的财富,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且种姓制度让90%以上的印度人沦为贱民,其贫民窟的恶劣居住环境让人难以想象。

为此,拉詹在今年3月份发声,他称印度正犯了最大的错误,那就是盲目炒作经济的增长,这类炒作是靠不住的,整天沉浸在成为强国的美梦中是可笑的。

拉詹强调,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他呼吁印度政府应切合实际,强化教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劳动,不然的话印度不然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印度政客联合印媒,整天忽悠着14亿印度人,让他们真的误以为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幸好印度也有务实而扎实的经济学家,但不知莫迪政府能否听得进去?

参考资料:

美媒:为什么说印度很难成为下一个中国?环球时报 2024-01-22

拉詹和兰巴:印度绝不会是下一个中国 巴伦周刊 2024-05-25

和评理|印度正在成为“外企坟场” 光明网2023-12-26

印媒议论850亿美元对华逆差,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范围广 环球网2024-05-31

印度外长苏杰生:印度和中国正对国际对话和决策产生影响,将在多领域重构世界 观察者网 2024-03-06

印度将成为第二大经济体?高盛认为大约在2075年 界面新闻2023-07-11

印度前央行行长不满“印吹”:我们在犯大错误 观察者网2024-03-26

7 阅读:4376
评论列表
  • 张华 31
    2024-06-04 15:28

    雷军:我是印度手机之父!

  • momo 12
    2024-06-04 16:37

    如果按照平价计算,中国的制造业几乎占了全世界的50%左右,中国的GDP不是第一,傻瓜都不信。比如,中国的钢铁,玻璃,陶瓷,水泥,纺织品,汽车,重型机械,几乎都超过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手机生产了世界70%左右,电子产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占了世界的6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长期世界第一,蔬菜水果产量占了世界70%以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如果只按数量计算,中国早就世界第一了。

    三实先生 回复:
    人均不行啊!
  • 2024-06-04 18:53

    我们并不会堵死任何一条路,也不会拦住别人的发展,我们只是永远在前面领着你们!

  • 2024-06-04 21:27

    高盛这一招牛啊,2075年到现在有50年,这一批成年人类50年后都挂了,有没有预测准谁知道[笑着哭],印度被高盛捧的乐呵呵的

  • 2024-06-04 17:59

    现在Ai和机器人发展很快,人口多没啥优势。

  • 2024-06-04 17:14

    印度是下一个美国

  • 2024-06-04 17:09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不仅难有红利,很有可能成为负担。

  • 2024-06-04 21:38

    印度的东道主英国?这怎么理解?

  • 2024-06-04 18:28

    印度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苏联”,不信走着瞧

  • 2024-06-04 15:11

    当下,想一想,怎么和东盟国家,孟加拉,墨西哥他们抢饭碗,这些国家有的印度阿三头疼

  • 2024-06-04 22:12

    也是服阿三了,拿着美国公司高盛的主意去赶超美国,若真的能行,人家干嘛要指点你?

猫爷进渔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