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斗士”将上演“王者归来?”莱西身死,内贾德能否再度上台

猫爷进渔场 2024-05-30 13:26: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遇难身亡。

莱希的突然罹难,在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伊朗在全力对事故展开调查的同时,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呈现到了伊朗政府面前。

那就是该由谁来接替莱希,成为伊朗下一时期的掌舵人?

新任总统候选人当中,副总统穆赫贝尔、议长卡利巴夫、军方总司令雷扎伊均具有很高的呼声。

不过在许多伊朗民众心里,还有一位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曾经行走在反美最前沿的斗士——前总统内贾德。

坚定维护核能使用权

内贾德,一个从平民家庭走出来的民族英雄人物。

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又或者是经历,内贾德都极为普通。

但就是看似没有任何特长之处的内贾德,却凭借一腔为国热血,再加上坚定的反美立场,一步步赢得广大伊朗民众的心。

他是平民阶层的代表,衣食住行与普通工人无异,即便在他当选总统之后。

同时他又作风低调、勤俭廉政,在伊朗国内饱受欢迎,尤其收获了大量弱势群体的支持。

不过内贾德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坚如磐石的反美立场。

2005年8月,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

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拿伊朗核问题向美国出招,展现出了极其强硬的态度。

内贾德

在与美国进行核问题谈判时,内贾德言辞激烈、据理力争,坚决维护伊朗有关核问题的一切权益,尤其是依法展开浓缩铀研制的权力。

内贾德以其实际行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了正面抗衡。

2006年1月10日,内贾德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4月,内贾德曾表示伊朗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成就非常重要,以至于它能够改变世界的平衡。

当年5月,伊朗宣布成功生产出浓度为3.5%的浓缩铀,这意味着伊朗正式跨入核工业国家行列。

而与此同时,伊朗也遭到英法美德四国的联手制裁,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内贾德决心自主利用核能的权力。

2011年11月8日,西方世界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研究报告在维也纳刚一发布,美国和以色列就频频放出狠话,称不惜动用武力坚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面对武力威胁,内贾德并不惧怕。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全国广播中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伊朗都将继续其核计划。即使爆发战争,美国的死亡人数也将是伊朗的10倍以上,而且伊朗还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内贾德也于9日强烈回应,称其绝不会放弃核计划。

他表示:“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毫不退缩。”

在发展核能这条路上,核强硬已经成为内贾德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伊朗发展核能的脚步势不可挡。

军事上高调向西方“亮剑”

除了在核问题上寸步不让外,内贾德对美强硬的另一表现,在于军事上频频向西方世界“亮剑”。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一直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战后迅速成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强的军事优势。

不仅如此,内贾德还一直秉持着“既然军力可以清楚地衡量一个国家的力量,那么展现军力就可以让其他国家深刻地了解其国家力量”的原则,让军演成为伊朗强硬外交的重要表现之一。

2006年8月19日,伊朗进行了代号为“佐尔法格哈的打击”的陆、海、空三军大规模军事演习。

而8月22日就是伊朗针对6国解决伊朗核问题方案的最后期限,此时军演的目的不言而

喻。

内贾德时期,伊朗的军事演习频率十分高,每年都超过40次。

几乎只要西方社会有任何针对伊朗的激烈言辞,或是武力威胁,或是制裁决议,伊朗就会举行军演以示回击。并且,为应对美、以的“突然袭击”,伊朗一直在认真地做准备。

正如外长萨利希所言:“伊朗已做好了随时迎接战争的准备。”

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面对美国的军事高压,伊朗表现出毫不畏惧的坚决态度,并已经准备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反击作战准备。

由于美伊军事实力悬殊,所以一旦遭到美国打击,伊朗便会使用特种部队渗透袭击美国在中东军事目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手段来进行报复。

此外,内贾德时期军费开支的逐年攀升,也是其屡屡向西方“亮肌肉”的一大表现。

2000年以来,伊朗军费预算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0年军费预算为70亿美元。

而到了2012年,根据内贾德向议会提交的下一年度的预算报告,军费支出一度同比增长127%。

这种超常规军费增长,表明内贾德已经为美伊一战做好了准备,战争机器随时可以启动。

针对美以两国一再的“外科手术”军事威慑,内贾德毫不畏惧。

他一直表态,将对以色列进行袭击“以牙还牙”。

这并不是伊朗的盲目自大,而是内贾德不仅做好了充分的防范措施,更有坚强的战争实施决心。

“能源外交”叫板美国

除了核能与军事,内贾德叫板美国的另一底气,莫过于伊朗的能源储备。

石油是伊朗在核危机中,吸引第三方力量的重要外交资源之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石油武器”的影响是致命的,其毁灭性打击可以和核武器相比。

一个石油生产国,可以轻易使一个石油消费国屈服。

在伊朗核问题不断受到西方施压,以及面临被欧美制裁的风险时,内贾德通过能源外交加强了同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联系。

由于中印俄三国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身份,在核问题上拥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并且,三国在战略利益上与美国存在分歧。

因此内贾德的能源外交,实际上是试图通过东方国家的力量来制衡西方的压力。

与东方关系越好,美国对伊朗的“合理制裁”就更加困难。

除在大国中广泛开展“能源外交”,形成利益捆绑以牵制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力量外,内贾德还试图持续增强中东世界的能源合作,争取更多盟友对伊朗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措施,使得美国打击伊朗的成本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通过能源外交,内贾德既发展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以能源为出发点,形成了抵制美国制裁的国际力量。

这一幕看的美国人直咬牙,但在能源利益面前,谁又会一味的卖美国面子?

于是,美国人只能将怒气撒在伊朗身上,对内贾德恨得咬牙切齿。

“反美斗士”能否“王者归来”?

通过执政时期的种种举措不难看出,内贾德毫无疑问是走在反美行列最前沿的“斗士”,而这也是他受到伊朗民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2013年8月,内贾德任期届满后离开政坛,进入大学校园成为一名教授。

而现如今莱希突然罹难,伊朗急需挑选出下一位总统候选人,带领伊朗走向下一历史阶段。

已经离开政坛十余年的内贾德,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据悉,目前伊朗呼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有四位。

首先是暂代总统职位的副总统穆赫贝尔。

2021年莱希获选总统后,穆赫贝尔以第一副总统的职位,常年主持政府日常工作,是莱希政府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且同莱希一样,穆赫贝尔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十分密切,这或许会成为穆赫贝尔最终当选的关键。

穆赫贝尔

穆赫贝尔之下,另一总统热门人选是伊朗议长卡利巴夫。

此人曾担任过伊朗空军司令,从政经验涉足经济、政治、军事、城市管理各个方面,是一位全能政治家。

此前,卡利巴夫曾三度参加总统竞选,对国家元首之位十分渴望。

在伊朗国内,卡利巴夫的呼声同样很高,与哈梅内伊也保持着密切关系。

第三位总统候选人,是2021年曾与莱希同台竞争的革命卫队前总司令雷扎伊。

当年,雷扎伊在总统大选中的排名仅次于莱希,遗憾败北。

现如今莱希意外离世,雷扎伊自然承载了很大一部分伊朗民众的期许。

而除了以上三位之外,最后一名呼声极高的总统候选人,自然是曾经高举反美大旗的前总统内贾德。

卡利巴夫

内贾德当政期间,国内支持率一直很高,这让他在2009年轻松实现了总统连任。

奈何伊朗政体规定,每一任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内贾德也只能于2013年告别政坛。

因此,内贾德并不是被伊朗民众赶下台,而是因为政体限制被迫卸下总统之位。

那么,现如今莱希罹难,内贾德能否重返政坛呢?

从现实条件来看,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的是,内贾德是一位备受民众喜爱的总统。

其强硬的执政作风,与当下伊朗与美以严重对立的国情也很契合。

但内贾德毕竟已经阔别政坛十余年,现在又是近70岁的高龄。

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精力和政治头脑,继续带领伊朗走下去,谁也无法保证。

不仅如此,内贾德近些年在伊朗国内的形象也出现了波动。

因为频频针对“911”“犹太人大屠杀”“同性恋事件”发言,内贾德的观点遭到了许多民众乃至政府的批判。

在发表演讲时,内贾德甚至会直接批评现任政府的种种问题,此举招致伊朗政坛不满。

2018年1月7日,内贾德一度因为“涉嫌煽动骚乱”遭到逮捕。

据悉,这则命令得到了哈梅内伊首肯,这意味着内贾德已经失去最高领袖的信任。

而没有哈梅内伊支持,想要登上总统之位难如登天。

因此,伊朗民众对内贾德重返政坛的期待,大概率要化为泡影。

结语

莱希罹难,全世界一片哗然。

但对伊朗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尽快选定下一任领袖,确保国内不会出现骚乱和动荡。

站在从政履历和做派立场上,内贾德毫无疑问是最符合当前伊朗总统的候选人。

但奈何因为言论、年龄等问题,注定了这位曾经的“反美斗士”,很难上演“王者归来”。

这是伊朗人的遗憾,也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幸运。

参考资料

冯远. 内贾德执政以来伊朗强硬外交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3.

廖勤. 莱希遇难后,谁将成为继任者[N]. 解放日报,2024-05-22(008).

0 阅读:192

猫爷进渔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