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来城市20强之争,京、沪、大湾区表现不一,合肥异军突起

数据读城 2024-06-18 23:01:04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未来产业正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以较大优势领跑,中国、英国、韩国、德国和瑞士正以创新生态为突破口,加快在未来产业方面对美国的追赶。从城市角度来看,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和中国北京分列全球未来城市20强前三,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入选排名第9,合肥排名第12,上海排名第17。多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优势领域排名靠前是北京、合肥更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未来产业国家竞速,美国领先优势面临中、英、韩、德、瑞士迫近

未来产业涵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通信、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界定有些许差别,但大致方向趋同。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支持的《2023年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即选取了8个代表全球技术热点、创新趋势与市场需求的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作为锚点,对各主要经济体及其重点城市进行评析。

因为在创新生态与技术能力、产业多样性与新兴产业方面排名第一,且在人才与教育、国际合作与趋势适应性方面排名靠前,美国被视为在未来产业领域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其短板在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评价偏低。

中国的未来产业综合指数排名第二,仅在人才与教育方面取得首位,其他评析层面排名靠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评价仅比美国稍好。

瑞典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方面位居第一,瑞士在国际合作与趋势适应性方面位居第一,充分说明地缘因素和区位优势对未来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深度影响。

中国、英国、韩国、德国和瑞士处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其中,韩国虽然近年来贸易逆差加剧,但其未来产业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英国也一改制造业疲软、金融业强盛的印象,其在量子信息、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等方面布局超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日本未能进入2023年未来产业国家排名前十,印度排名第18,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尚有不小的差距。

未来城市20强,8座美国城市、4座中国城市群组占据大多数份额

城市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相关指标排出的未来城市20强,美国有多达8个城市入选,中国有北京、上海、合肥3座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城市群入选,占去大多数份额。

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慕尼黑和柏林,日本的东京-横滨,韩国的首尔,法国的巴黎,加拿大的多伦多,俄罗斯的莫斯科占去剩下的8个席位,这也和目前的重要产业聚集趋势基本符合,主要经济体的重要城市在传统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都拥有更为巨大的影响力。

细分赛道优势领域成为合肥崛起原因,头部企业引育或改变竞争格局

未来产业20城的排名,更多从8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的表现出发,哪座城市的细分赛道优势领域更多、排名更靠前,则更被业界所看好,这也是旧金山、北京、伦敦位居三甲的重要原因。

从中、美未来产业城市的角度来看,美国城市数量更多、优势领域更多,中国城市以北京、上海、合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合肥因为在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两个细分赛道拥有靠前优势,城市排名趋前。其他城市,如长三角地区的一系列城市杭州、南京、苏州等,中西部地区的成都、武汉、合肥等,在未来产业布局与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需要时间与资源的进一步积淀。除了上榜城市,目前仅有杭州、台北、苏州-无锡-常州在少数几个细分赛道优势领域可排进前20。

未来产业大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头部企业的主导引领作用显著,头部企业的数量与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未来产业竞争格局。

排名只是竞争潜力综合检验,重点在于发挥现有优势实现未来产业拓进

产业竞争是一场马拉松,领先或掉队都在须臾之间。未来产业的国家竞争排名相对更有说服力,而未来产业城市的排名只能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某些产业领域的特定指标而一窥产业发展趋势,能否真正兑现潜力、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有助于产业制胜。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未来产业城市20强,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中国产业经济核心区的底蕴,而合肥的异军突起,是其他城市锚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力的优异表现得到了认可。

排名高低只是一时,加强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差异化增长点,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的生态主导型头部企业,才是中国城市决胜未来产业的关键。

0 阅读:8
评论列表
  • 2024-06-20 23:31

    合肥>上海?笑话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