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编制!高校行政机构,改革!

泽祥评教育 2024-06-11 21:10:51

6月5日,四川内江市政府网站发布市委编办署名文章称,该市严格按照《内江市机构改革方案》,结合部门职责任务和履职情况,按照3%比例对市级行政编制进行核算精减;同步强化人员编制优化配置,对职责相对较轻、编制资源较多的部门额外精减;精减收回的行政编制全部纳入编制“周转池”统筹使用。

2023年末开始,多地密集部署地方机构改革,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落实编制精简和规范领导职数要求,精简议事协调机构等。

地方编制精简也撩动着高教领域,不少高校人员担心,地方机构编制精简是否会影响着高校的行政机构。也有人说,高校的机构改革早已开始。

高校行政机构,改革!

关于高校的机构改革,教育部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早在199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到,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学校管理机构。此后教育部也在相关文件中提到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减高效”的原则进行高校机构编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可自主设置、变更和取消单位的内设机构等。

回看高校,多年以来,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机构改革。而机构改革或多或少会涉及机构、岗位、人员、编制等某些方面的变动。

如今年4月,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发文称顺利完成内设职能机构“三定一聘”工作。其中提到在保证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各部门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等需要,对编制、岗位、人员和职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有力加强重点领域工作力量,较“三定”前21个部门实有人员数量减少了18个(缩减编制人员数量8%)。

2023年11月15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发布通知,要求清除僵尸机构,对职责交叉、相近和工作任务不饱和的要进行合并,防止机构分工过细。

2015年山东大学实施的管理机构改革,26个部门单位的“三定”方案共核定内设机构74个,比“三定”前减少39.8%,事业编制人员835人,减少15.2%,处级岗位107个,减少9.3%。加上之前已完成的两批10个单位,36个单位共核定内设机构111个,较“三定”前减少36.9%;事业编制人员1038人,减少14.6%;处级干部岗位156个,减少9.3%。

可以看出,一些高校不仅进行了机构改革,其改革力度更是大刀阔斧。

高校行政编制,没了?

高校取消编制不是新鲜事。在部分高校缩减机构、编制等的同时,也有人发现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渐入佳境,高校聘任制度蔚然成风,其中当然也包括行政人员的招聘。而相比以前的铁饭碗,如今高校对行政人员的招聘大都是非编制,如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就算是员额制,也不能算是以前真正的铁饭碗编制。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招聘劳务派遣人员公告,即是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行政/科研管理助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行政管理岗公开招聘公告》中提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8人,拟聘人员采用编外人事代理方式,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聘用协议,待遇按照学校相应规定执行。该校人事代理人员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与事业编人员享有同等待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开招聘合同制(人事代理)工作人员》提到本次招聘人员均为非事业编制劳动合同制(人事代理)人员,相关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参照学校同类同级事业编制人员执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行政岗位招聘1人,在待遇说明方面学校明确实行全员聘任制(均无编制),人事关系和档案挂靠厦门市,户口如需迁移可在调动时迁入厦门大学集体户,按厦门市的相关规定缴纳公积金和社会保险(五“险”一“金”)。云南民族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管理岗、专业技术岗等行政人员采取预聘制管理,在招聘公告中明确表示“正式聘用后以预聘制身份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

在社交平台,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老师在说,近几年高校的行政已经没有事业编制了。

来源:小红书

如华南师范大学从2016年就开始,对专业技术、辅系列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岗位部分新进人员实行预聘制。不同于一些高校预聘转长聘纳入事业编制,华南师大明确预聘制人员不纳入国家事业编制系列,是事业编制人员聘用的补充,聘任人员不作行政定级,按所聘岗位进行管理。华南师大还规定,预聘制人员的薪酬福利,包括工资薪金标准、五险一金、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教职工体检、子女就读等均按照学校在编人员制度执行。

高校内设机构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其创新和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机构改革不是表面的合并重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砍了之。正如成都医学院曾提到,机构的优化调整只是表面,内里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应该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实现高校治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而在行政岗位编制方面,实行聘用制,或许高校在制定更为合理的行政岗位管理和考核标准之外,也需要加强行政人员晋升渠道的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澎湃新闻、各高校网站、教育部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

0 阅读:0

泽祥评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