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又一所211,学部制改革!

泽祥评教育 2024-05-14 20:44:47

5月14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众号发文表示,学校举行了新一轮学部制改革工作会暨学部主任聘任仪式,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计算智能与信息安全学部、电子机械与自动化学部、基础与前沿交叉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正式成立。

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至少有 14 所高校成立新学部,且目前“双一流”院校至少有超过 40 所进行了学部制改革。学部制改革正成为高校近年来推动学科建设、实现内部治理改革的新风向。

2023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成立教育学部;9月,山东女子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14所高校成立新学部。

具体看已统计的14所成立新学部的高校,均为本科院校,其中包括4所“双一流”院校、10所普通本科。从高校所在地看,河南有3所高校成立学部,是2023年成立新学部较多的省份。

从成立的学部来看,部分类型院校成立了与自身院校特色相关的学部,如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部,南京审计大学成立了审计学部等;有大学进行了全面的学部制改革,如中山大学实行全局的学部制改革,成立了七大学部;也有高校进行的是局部的改革,成立了本校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相关学部,如武汉科技大学的材料学部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40所“双一流”高校进行了学部制改革,从各校成立的学部情况来看,较多与人文社科类相关。可以说,学部制改革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国内高校特别是顶尖高校掀起了学部制改革“热潮”,且该趋势现正在向地方高校传导。

所谓“学部制”,是指将各院系按照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归类合并,在内部学校和院系两个层次之间增加一级学术性组织或行政管理结构。学部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最初的学部只承担教学和学位授予,并不涉及科学研究。20 世纪后,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学部制在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德国为学部制,即大学—学部—讲座制度(后改为系);英国为大部制,即大学—大部(或学院)—学系。随着学部制的推行,讲座或学系的学术权力可能被上移到大学治理层次中的中层,即学部或学院一级。

在我国,学部制改革开展的历史不算长。北京大学于1999年成立4个学部学术委员会,是国内第一所进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随后陆续试水学部制改革。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政策层面对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部制改革便是其中的探索之一。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曾指出,高校推行学部制改革是大势所趋,能够突破传统学科限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推进“双一流”建设并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学科建设,旨在促进交叉融合

在各高校的办学过程中,学科建设方面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华东师范大学称该校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成为了整合资源、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壁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表示,学校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与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学科面较窄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学部制改革有利于高校学科内部的有效组织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强学校学科优势的持续性和持久性。

在有学院的基础上为何要成立学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表示,学部的成立不是在职能部门与学院权力之间添了一个“中间夹层”,更不是对学院行政权力的削弱。作为学术实体,学部将通过承担发展规划、资源统筹、协同建设等职责,聚焦一级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教育学部前也明确了其发展思路:学部不从下属的单位上收任何权限,而是代表学校行使好学校委托的权力,院系所能干好的事学部绝不插手,学部全力做好需要学部和只有学部能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学部的不可替代性。

那高校的学部和学院都在负责哪些工作?在这一点上,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该校中国语言文学学部负责统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工作,整合相关资源,搭建学科综合交叉平台,统筹重大科研项目,推进跨学院科研平台建设。而学部下设的学院作为学校的处级教学科研实体,负责组织实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业务工作,负责本学院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学生管理、人事人员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形式各异,有“进”有“退”

目前,不少高校都进行了学部制改革,这项改革涉及相关学科、专业,以及人、物等资源的整合,还有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多个方面,改革工程十分复杂。而各校的学部制改革,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学部的改革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形式:

“单一学院升格型”与“多学院多单位整合型”。在创建模式方面,高校学部制改革分为由原来一个学院升格为学部且原体制机制不做过多改变的“单一学院升格型”,以及由多个学院或单位整合而成的“多学院多单位整合型”。

“实体”“虚体”与“虚实结合”。在权力划分方面,相关研究大致将学部归纳为“实体”“虚体”和“虚实结合”。实体型学部既具有学术权力,也具有行政权力;虚体型学部通常只具有学术权力,不具有行政权力;虚实结合型学部介于两者之间。

局部改组或全局改组。全局改组如中山大学,该校七大学部2023年已全部上线,也标志着中山大学正式进入探索“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阶段。局部改组如西北大学,该校结合学科现状和发展规划,遵循“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根据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术创新需求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不论是局部还是全局改组,在实际操作中均各有利弊,高校改革需按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虽然各校积极推进学部制建设,但改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学部制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可能根据学科当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甚至撤销学部。例如北京语言大学2023年6月宣布撤销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成立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国际中文学院和应用中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指出,撤销学部重组三个学院,不是简单的放弃学部回归学院式办学的被动行为,而是为巩固学校特色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水平的主动进军。

高校学部制改革的形式各不相同,且可能随时调整改革形式,这也说明了各校的学部制改革无法完全效仿,需要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学部制改革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但在这过程当中,部分高校不免会出现职能定位不清、重组后的利益冲突、学科建设未达预期等导致内部治理出现阻碍等问题。对此,高校应该不断探索优化,可以借鉴优秀的院校案例,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明确学部存在的意义,科学规划内部治理体系。学部制改革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它不是简单的在学院和学校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级,也不是单纯的将学院升为学部,或将院系机构随意合并调整。成立学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其学科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理顺学校、学部、学院的关系,进行权利与职责的重新分配。如果学校、学部与学院之间职责界定不清,会导致管理混乱,且不免出现利益冲突、各部门配合不佳等问题。因此,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看来,围绕学科建设,职能部门与学部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学部与学院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关系,学部将原本分散在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力量通过学科方向汇聚在一起,明确各学科方向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协同各学院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实施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的学部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更应循序渐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改革案例,不断地改革完善,形成有益的学部制改革体系,以促进自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均 屈西西 . 国内高水平大学学部制改革的现状与建议——基于 23 所“985 工程”大学的考察 [J].江苏高教 ,2020,(2):9-14.

[2] 韩强 . 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及其思考 [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 滕继濮 . 学部制改革究竟改的是什么?[N]. 科技日报 , 2023-01-04.

[4] 山西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昌大学、西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网站。

0 阅读:283

泽祥评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