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顶流地标建筑,为何竟会沉降1.9米?

其森在上海 2024-02-28 12:36:10

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第一高楼,曾经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的上海展览中心。连同顶部巨大的五角星,这栋大楼总共高110.4米,并且在它建成的年代,上海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所有建筑都不得高过这颗星。

上海展览中心的所在地,曾是上海滩首富哈同于1910年建造的爱俪园,孙中山、徐悲鸿等人也在园中居住过一段时间。只可惜后来伴随着哈同夫妇的去世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昔日上海景致最佳的私人花园之冠,竟沦为了一片无人打理的废墟。1953年,中国和苏联决定在北京、上海、武汉分别建造一座中苏友好大厦,这座传奇花园便因为位置被选中、而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大厦的设计师里有3名苏联专家,分别为结构工程师郭赫曼和建筑师安德烈耶夫夫妇。1954年4月中旬,在上海市举办的招待宴上,郭赫曼酒后吐豪言:“工程5月1日就开工”!于是这个消息立刻震惊了全场、并登上了报纸头条。第二天酒醒后,郭赫曼本人也很震惊,然后他紧急告知了身在北京的安德烈耶夫,并在之后被迫上演了一出“7天出图、20天内开工”的工程奇迹!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整座大厦不得不边设计边施工,还大胆采用了许多创新型举措。当时中国建筑师写的《向苏联专家学习的体会》里提到,因为上海是软土地基,所以造高楼一般都得打桩,但苏联专家认为只要让建筑均匀地沉降就行,所以中苏友好大厦没有打一根桩,而是用钢筋混凝土在底部浇出了一个“箱型基础”,再在上面盖楼。但1955年大厦建成后不久,还是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所幸1957年郭赫曼查看现场后,表示问题不大、等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大修就行。

1968年,这栋大厦改名为了上海展览馆,1984年又再次改名为上海展览中心,而在2001年修缮前,伴随着时间的沉淀,它的最大沉降也已经达到了1.9米!

0 阅读:48

其森在上海

简介:用非一般的方式带你玩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