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后养老金会发布吗?上涨能注重缴费年限,让差距缩小吗?

韧韧邓姐 2024-06-14 03:57:13

养老金方案是退休人员十分关心的话题。养老金要怎么做到既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又要统筹缩小养老金的差距?养老金的发放和上涨能否分成两个步骤,不可采用同一种方法?在退休的当年计算养老金,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措施。而往后历年的上涨,主要是和当地平均工资的上涨以及物价的上涨挂钩。

养老金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里的多缴多得指的是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基础养老金部分= 退休时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这里决定基本养老金高低的三个关键因素为:退休时本是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本人的缴费指数就是本人缴纳养老金的基数除以当年的平均工资,缴纳的基数越高,那么指数就越高,所以养老金的计算是多缴多得。而缴费年限也是其中一个变动的关键因素,年限体现长缴多得。

在退休的时候,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其实已经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理念了。一般说来,在缴纳养老金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的指数比较高,效益好的企业的缴费指数比较高。

缴费指数低的人也并不吃亏。首先是这些人拥有这样的工作是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其次,养老金在统筹的时候本身就向缴费指数低的人倾斜了。

读大学、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考事业编、考公,竞争是比较激烈的,所有人都可以去参与,找到好的工作是通过竞争获得的。如果所有人都得一样的工资、养老金,那大家都来躺平,将来如何发展呢?

在计算缴费指数的时候是(1+本人的缴费指数)÷2,如果本人的缴费指数是2,那么计算之后就减少成为1.5;如果本人的缴费指数是0.6,那么就计算成0.8。这实际上是养老金统筹在向缴费低的人倾斜,在计算公式上,缩小了养老金的差距。

退休时计算养老金,采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机制;上涨的时候就要突出物价的上涨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金的调节作用。

养老金的上涨,如果只采用激励性措施,那么会不会造成养老金高的涨得越多,养老金低的涨得更少?这样的话,差距也会拉大。

养老金的上涨如果按照物价上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会怎么样呢?也就是说,要参考每年的物价上涨指数和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来确定涨幅。

2023年北京市的养老金挂钩调整中就有一条,以上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6451元为基准线,分为两档。6451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6451元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同时,如果养老金水平在6451元以上,调整后仍然低于6501元的,补足到6501元。

在2023年31省市的养老金上调中,北京市是按照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核定其上涨的金额,并且适当的照顾了养老金较低的人群,这个倾斜也应该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养老金上调更应该看重与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越长,上涨越多;也要与领取者的年龄挂钩,年龄越大,上涨越多。

很显然,工作年限越长,缴纳的养老金就越多;并且工作年限越长,缴纳养老金的年限就越长,而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就相对更短。所以在养老金上涨的时候,更看重与缴费年限的挂钩,这也和当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相关联。

50岁退休和60岁退休区别是非常大的。50岁退休比60岁退休的人少缴纳10年养老金,少辛苦工作10年,而多领10年养老金。

那么除了计算退休金的时候会少一些之外,在上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鼓励大家在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多工作几年,鼓励大家延迟退休,如果不愿意多工作,那么少拿养老金。要看自己如何选择,既不干活又多拿钱就不太可能了。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人员年龄越大,生活支出、医疗支出、护理支出就更大,可以适当地在高龄倾斜上倾斜一些。

综上所述,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和养老金历年的上涨,要分成两个部分计算。退休时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工作年限长,缴纳的养老金多,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就高。

而历年上涨,如果以物价上涨水平及在职人员的工资上涨水平为基准,并且突出缴费年限的作用,这样就能兼顾了。既能鼓励大家多缴长缴养老金,也能够让有能力的人延迟退休,解决老龄化问题。

0 阅读:0

韧韧邓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