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临终前,一定要家人把他请来,见面后说:不要再抽烟了

今人说古 2024-05-29 14:14:11

1978年5月,自1974年因被气得吐血、查出有病的王近山,彻底病危倒下了。在生命的尽头,他只想见一个人,不见他死都不瞑目。王近山让家人去请,一定要把这人请来。这人到后,王近山用仅有的一点力气,跟此人谈了件非常小的小事。

此人名叫张立三,他与王近山具体是怎么结识,已无从考证。仅知他们在鄂豫皖苏区时就认识,在红四方面军一起同甘共苦,行军打仗。王近山素有“疯子”的外号,打起仗来不管不顾,不是敌人死,就是自己死。在他刚参加红军时,战斗风格就是这样。

王近山这样,不是傻子,更不是蠢蛋,也不是不怕死,而是在早期革命时养成的一个习惯。因为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白天跟敌人血战,晚上活着还得小心被“肃”掉,一命呜呼。

那时王近山年仅16岁,参加革命不到1年,面对战友们突如其来的死亡,他感到非常不解。他向年纪更大的指导员詹才芳寻求答案:“他们打仗那么勇敢,怎么可能是‘反革命’?‘反革命’怎么可能打仗那么勇敢。”

詹才芳对这个复杂的问题,给不出一个合理答案,但他知道言多必失,于是让王近山不要多说,自己当心点就是。王近山的内心,顿时掀起惊涛骇浪,惊愕、恐惧、骇然,像一层层阴霾笼罩他心头。

他哭了,他不知道自己哭什么,反正就是哭。他渴望打仗,渴望战死沙场,战死了就是革命烈士,不用担惊受怕,突然变成“反革命”,被抓去枪毙。

从这之后,王近山发了疯似地冲锋在前。晚年他对儿子讲:“人怎么能不怕死?那当然是比死更可怕的时候,就不怕死了。我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被自己人莫名其妙当敌人。”

一场场近乎送死的殊死搏斗,哪能不受伤,哪能次次都不死?但王近山就是能,因为他有个好军医,张立三。张立三从不劝王近山不要这样战斗,他从来都是默默治伤。张立三救了王近山不止一次,他就像是王近山的保护神一样。

所以当王近山调离原部队,将去别的团做团长时,他大着胆子向军长王宏坤提要求:“我可不可以要个卫生队长。”王宏坤相当爽快地答应了。从此,张立三和王近山,朝夕相处,共同战斗了20余年时间。就是去朝鲜战场,王近山也没把张立三拉下。

据张立三讲,他们交朋友几十年,彼此从没红过脸,大声说过话。有时王近山发起脾气,要做什么错误决定,他身边人都会喊警卫员,说快去把张立三找来。张立三就是王近山的降火药,他一到、一说话,王近山的火就降下来,恢复冷静,不再发狂。

王近山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他又把张立三看得比自己亲人还重。在他生病的最后几年时间里,有不少以前的老部下、老战友,来看望他,给他送补品。例如沈阳军区司令李德生,知道王近山病得厉害后,立即安排秘书买点上好的红参,往南京送去。

例如聂凤智,来看望王近山时,回忆过去的战争岁月;即便王近山没有接话的力气,聂凤智只能一个人讲,聂还是乐此不疲地说不停。在即将去世的最后几天时间里,王近山不说其他,只问家人:“张立三来了吗?张立三还没来吗?我一定要见他一面啊。”

在王近山强打起精神,频频发问、不停催促下,张立三赶到了。双方一见面,就盯着彼此,久久不眨眼;手也是牢牢抓紧,不敢放。两人的眼泪,同时止不住地往外流。张立三也是从医多年的老专家了,知道不能让病危的人情绪起伏过大,但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

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之际,张立三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话讲出口。静默良久,他拿出火机、香烟,准备抽烟缓解。

这时,王近山用他那十分微弱的声音,轻轻说道:“立三啊,你不要抽烟了。”张立三听到老司令的这句话,又哭起来,哭得更伤心了,他赌咒般地大声说:“我不抽了,我以后再也不抽了。你活着没看到我戒烟,今天我当着你面戒了!”

之前,王近山见张立三抽烟抽得厉害,就多次劝他戒烟,说吸多了有害健康。所以,张立三听到病危的王近山,还想着自己的健康,不要自己抽烟时,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从这天起,1978年5月8日,张立三戒烟了,再也没抽了。这一天,是张立三到死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张立三说,自己死后,还去给王司令做卫生队长。

5 阅读:1714
评论列表
  • 2024-05-29 21:26

    过命的兄弟情啊!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