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来宝的祖师—范丹老祖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16 01:30:09

在旧社会里,说“数来宝”的属“穷家门”,是“巧要饭的”。他们供奉的祖师是范丹老祖。

传说,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到了陈蔡这个地方被围困住了,断了口粮。

这一日,孔子带着几个徒弟坐着一辆马车往前赶路。他们一连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真是饥又饥、渴又渴,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孔子就叫车停下来,派子路骑着马去找吃的。

子路骑着马走了一程,见有一户人家,关着柴门,他也顾不上敞门,就冲过柴门闯了进去,把马拴在这家的窗户棂上,打门一问,原来是范丹住在这里。子路说:“喂,给点吃的东西。”范丹说:“谁不知道我是个穷汉子呀,哪有东西给你吃?我还没啥吃的哩。子路看看屋里空荡荡的,确实没啥好吃的,只好骑马又返回来了。回到孔子这儿一说,孔子不信,又派颜回去借粮。颜回比较懂事儿,到了范丹家门口,下了马,把马拴到柴门上,轻叩柴门,说道:房东,我们遇到难处了,请您发发善心,借给点粮食吃吧。”范丹从屋里出来,看看这人还懂得礼貌,心里一高兴,就说:“来吧,先进屋歇歇吧。”

颜回进到范丹屋里就闻到一股子香气,也不敢说啥。范丹拉他坐下,端过来一锅煮的南瓜说:“吃吧,先垫垫肚子。”颜回这才敢吃,因为肚子太饿了,三口两口就把南瓜吃下肚去。这时他低头一看,锅里又满了,还是煮南瓜。于是又吃起来。刚吃完,锅里又满了。不一会儿,颜回吃了三锅煮南瓜,心里好受多了,连忙讲明来意。范丹说:“唉,我知道你们遇到难处,可我也没啥吃的啊!”颜回听了又再三恳求救命,范丹架不住颜回苦苦哀求,这才站起身来,到了后院里抓住一只鹅,拔下两根鹅翎,装了一鹅翎管米,又装了一鹅翎管面,走回来递给颜回说:“拿去吧,这些粮食借给你们,可日后一定要还我呀!”颜回心想,这点口粮顶啥用啊,不过也不好不接,只好领情,还一个劲儿地道谢,说完就走了。

颜回在回来的路上,过了一条河,船家向颜回要摆渡钱,颜回一摸口袋,分文未带,这一下可难住了。这可咋办呢?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呀。无奈,颜回对船家说:“我实在没有钱,这不,刚去借了点粮食,就这么多,要不就给你留点。”说着,颜回打开一个鹅翎管往下倒,只听得“哗——”的一声,就倒了一船舱。“咦!”惊得船家连忙喊:“哎哎,够了,够了,哪里要得了这么多呀!”颜回这时也明白过来,连忙把鹅翎管堵上,上岸来骑马就跑。

回到孔子那里,颜回把刚才遇到的情况讲说一遍,孔子心里十分感激,就把随身带的竹简拆下几片来,写了几个字,让颜回送给范丹做抵押,保证以后还粮。颜回接过来一看,上边写的是:

范丹老祖借米面,来日孔子理当还,贴对联处请稍候,家家户户不怠慢。

后来,说“数来宝”的艺人,就到处要粮、要钱,手里拿着几块竹板,一边打着一边唱着。据说都是范丹的徒弟,是替范丹讨债的。他们拿的竹板就是当年孔子写给范丹的收据。他们还总是专门找贴对联的家去要,因为凡是贴对联的人家都是孔子的门徒后辈呀!而且,这些艺人到了河边,渡河都不给船钱,说是当年一次都给清。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