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之死:宋文帝给他12年时间,檀道济却不知退隐山林

聊聊历史 2024-06-12 22:56:20

宋文帝给檀道济12年时间,檀道济却不知急流勇退,还位极人臣,与8个儿子一起被处死。檀道济想活下来,只能选择隐居,不问世事,可惜他做不到。

422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奄奄一息,下诏让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4人辅佐少帝刘义符,抵御北魏南下,守住江山社稷。

刘裕选择辅政大臣,有自己的考虑,他对辅政大臣并不信任。因为,刘裕自己就夺取司马家江山,岂会放心他人呢?但是,刘义符才16岁,无法处理政务,必须得有辅政大臣。

16岁年纪,拓跋珪复国成功,拓跋焘已经御驾亲征,在草原上与柔然骑兵血战厮杀,这就是北朝的优势。刘裕能打仗,无奈儿子得不到锻炼,与拓跋珪祖孙不是一个档次。

为了刘义符安全,刘裕可谓用心良苦,徐羡之、傅亮可以处理政务,但人品不怎样;谢晦则有一定雄心壮志,可能造反。比较安全可靠,就是檀道济,刘裕把筹码押在他这里。

檀道济,北府兵名将,曾参与平定卢循之乱、司马休之,以及北伐后秦,战功显赫。但是,檀道济还有更重要的身份,就是刘义符的班底。

刘义符当世子,檀道济就是他属下官员,刘义符当太子,檀道济还是跟着他,可谓是一个阵营。4位辅政大臣中,只有檀道济与刘义符有旧,是东宫人马。

论军事能力,檀道济不能说很强,谈不上自我吹嘘的“万里长城”。就檀道济在潼关畏缩不前,以及不敢救援毛德祖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不给力。

刘裕麾下将领,王镇恶、沈田子、朱龄石、朱超石、沈林子、傅弘之、蒯恩都要比檀道济强一个档次。如果不是内斗,这些名将折戟关中,也轮不到檀道济扛旗。

檀道济只能说一般,但徐羡之、傅亮、谢晦更差。徐羡之、傅亮几乎谈不上具备军事能力,谢晦只能说还行,但不是檀道济对手。

刘裕考虑到最坏的后果,就是徐羡之、傅亮、谢晦联手对付少帝,但檀道济支持皇帝,足以震慑他们。可惜,刘裕想不到,檀道济居然当急先锋,干掉刘义符。

本该是“兜底”的檀道济,为了自己利益需要,选择站在徐羡之这边。檀道济知道他们想废皇帝,也曾表示反对,但仅限于反对而已,没有坚定支持刘义符。

客观说,刘义符有能力,想夺回权力,只是贪玩一点,达不到辅政大臣履行“伊尹霍光职责”的程度。但是,斗争是无情的,刘义符还没坐稳皇位,就被辅政大臣联手处死。

檀道济扮演什么角色呢?带兵冲锋,闯入宫廷,擒拿他本应该保护的刘义符。

4辅政大臣抓了刘义符,问题也不算大,但他们却私自杀了刘义符,顺便把刘义真也带上,这就不行,毕竟刘义符是皇帝。如此,刘裕尸骨畏寒,辅政大臣就杀了他2个儿子。

刘义符、刘义真死后,论资排辈,辅政大臣选择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继位,担心辅政大臣权力过大,自己沦为刘义符第二,决定抢先动手,除掉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呢?看到风向改变,立刻拥戴宋文帝,对3位盟友下手,故而暂时躲过一劫。

424年,宋文帝登基,2年后杀3位辅政大臣。对檀道济,刘义隆多给他10年时间,总计12年。但是,檀道济却不知急流勇退,位列司空不说,但掌握江州兵马,且儿子能力强悍,对皇帝构成威胁。

如前所说,檀道济军事能力并不特别强,并非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宋文帝第一次北伐,担任主帅的是到彦之,结果兵败河南,被北魏反杀。

对付北魏,到彦之不行,檀道济一样不行。他们能打赢局部战役,在王仲德、段宏协助下,表现也还不错。但是,遇到北魏主力,到彦之、檀道济没啥区别,檀道济连救援队友都不敢。

更糟糕的是,刘义隆身体很差,多次到了去“面见”刘裕的边缘。刘义隆儿子年纪小,自己身体不给力,这对檀道济而言并非好事。檀道济权势显赫,如果刘义隆驾崩,很难绕过他这关,不给他辅政大臣。

檀道济担任辅政大臣,皇帝年纪小,这意味什么?檀道济不忠于刘义符,难道就会坚定支持太子刘劭吗?答案是否定,刘义隆忌惮檀道济,而他又知隐退,只能送他去见徐羡之、傅亮、谢晦,让他们“团聚”,顺便带走他8个儿子。

8个儿子,5个位列公卿,本人手握重兵,且摇摆不定;而皇帝身体不好,太子年纪小,这就是檀道济所处的环境。如此,檀道济想活下来,应该在3位辅政大臣被杀之后,立刻隐退,不与外界接触,才有可能善终。

4 阅读:264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