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根数据线拿捏苹果手机!这家你从没听过的公司,正闷声发大财

棠棣说社会 2024-04-21 19:14:45

“一根数据线年赚40亿!”

在多数人看来,数据线是个技术含量低、发不了大财的生意,但偏偏有人从中觅得商机,并拿捏苹果、华为等大公司,以此赚得盆满钵满。

近期,绿联科技已向创业板IPO提交注册,离成功上市只差一步之遥。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近3年的年营收均超过了30亿,2023年更是卖出48亿,其核心产品正是毫不起眼的数据线。

其实,绿联科技的IPO之路异常坎坷。

早在2022年6月,绿联科技就意图冲刺创业板IPO,却因种种问题频频受阻。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高瓴竟能赶在绿联科技IPO前夕,以5.5亿元分两次突击入股。

之后虽然绿联科技业绩持续向好,但背负着“科技”标签的这家公司,终究能否顺利闯关,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

与北京中关村齐名的深圳华强北,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研发、制造、销售集散地。业内人士常说:在美国硅谷要花几个月才能配齐的500个元器件,在华强北一天就能找齐。

华强北的一米柜台,至今已走出了50多个亿万富翁。

腾讯、大族激光、金正、神舟电脑、海能达、同洲电子、金航标电子、科信半导体等一大批上市公司,都是从这里起步。

如今,华强北又将跑出一家上市公司,那就是估值百亿、被誉为“数据线之王”的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同华强北的众多上市公司,绿联科技的成长之路同样充满了传奇。

2007年,刚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80后青年张清森,到深圳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业务。正是这份工作经历,让张清森看到了电子外贸的商机。

当时全球正处于金融危机,外贸生意并不好做。或许是福建人天生就具备冒险精神,两年后,张清森毅然辞去了工作,在华强北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张清森发现数据线这种小业务几乎没有大企业在做,但从全球范围去来看,这个市场又是巨大的,而且业务非常好上手。

凭借丰富的外贸经验,张清森开始为国外客户代工生产贴牌的数据线。很快他接到了大批业务订单,成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由于华强北的商家大多走的是山寨抄袭路线,相互间的低价恶性竞争让客户跑了单,张清森也深受其害。

为此,张清森考虑再三,决定放弃代加工,尝试自主品牌。

2011年,张清森成立了绿联科技,并创立品牌“UGREEN 绿联”。

创品牌易,打市场难,绿联科技何以立足?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张清森发现当时市面上的数据线都是1.8米长,究其原因是国外成品习惯为6英尺(约1.8米)。张清森心想:如此单一规格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张清森马上动手开发模具,开始生产自有产品:在国内率先推出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不同长度的数据线,迅速在市场崭露头角。

尝到甜头后,张清森稳扎稳打、再接再厉,从IT数码配件的小口切入,以数据线为核心,在业务稳定发展后,逐步向手机配件、电脑配件、影音周边等多品类拓展。

从手机数据线、OTG、手机支架、钢化膜,到HDMI高清线、转换器、USB集成器、延长线,再到车载充电器、车载支架、AUX音频线等,张清森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彼时,中国互联网电商正处于爆发前夜,仅阿里巴巴就相继孵化出淘宝网、淘宝商城、聚划算等电商平台,但华强北的同行们却没意识到市场的变化,仍然坚守着传统的线下销售。

然而张清森就不一样,天生嗅觉敏锐的他,乘着时代的东风,将销售重心转移到线上,牢牢地抓住了这一波波泼天的流量。

“不满意,我包退。”

网购物不满意、退货包运费,现在看来没什么稀奇,但在当时,由绿联科技率先推出的此项服务,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市场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人性化的售后服务,多元化的线上铺货,使得绿联科技突飞猛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一跃跻身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同类目TOP行列,营业额更是达到了6000多万元。

市场端大获成功的同时,张清森也没忘记开发端。

针对不同手机的充电接口,绿联科技创造性地发明了“一拖二”充电线。并对传统插线板进行改良 ,增加了USB插口,这一创意极大方便了充电使用,而且还提高了插线板的利用率。

凭借这一系列经典设计,绿联科技俘获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渐成为3C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

2011年,iPhone 4刚在中国大陆发售,就受到了市场的狂热追捧,加上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迅速推动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苹果iPhone、iPad代表着全球最高端的智能通信电子产品,因采用了独特的接口标准,与其他厂商不兼容,导致消费者别无选择。

“一根苹果数据线就上百元,这也太贵了。”

苹果配套产品的高定价,给国内的一些配件生产厂家带来了机会。当时人们的版权意识还很淡漠,于是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各种品牌或山寨的苹果数据线,关键是价格很便宜。

绿联科技借助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研制并售卖苹果的相关配套,抢到了苹果带来的这波红利。

2年后,苹果公司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发布iOS7系统,对数据线进行MFi认证,只要未经认证,用户充电时就会显示“此配件不支持充电”。

一时间,市场上各种“平替”数据线立刻成了废品。面对苹果公司使出的杀手锏,有的厂家望洋兴叹、只能放弃这条财路,有的厂家很快进行了破解并推出了升级替换版。

但张清森想的却是尽快获得苹果公司的正规授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然而MFI认证资格并不是可以轻松取得的,需要经历反复实验直到所有参数达到苹果的标准。

彼时,绿联科技对苹果数据线已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很快就成了国内最早获得苹果MFI认证的合作生产商,正式成为苹果官方认可的第三方品牌,和一众山寨厂商们拉开了差距。

“绿联平替卖疯了!”

2020年,在苹果公司取消iPhone赠送充电器后,绿联科技推出了带有MFI认证的充电器、充电宝、无线充等数十款苹果产品,顺势填充苹果留下的市场空白,各类平替产品销售火爆。

能拿捏苹果的绿联科技,同样是华为首批DFH计划的合作伙伴,被华为授权生产周边产品。

背靠苹果和华为这两棵大树,绿联科技大赚特赚。

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的绿联科技,同时开足马力、征战国际市场。

2014年,张清森终于等到了亚马逊跨境电商的风口。仅用半年,绿联科技就在亚马逊平台创造了单日破2万美元的销售额。

不仅如此,绿联科技还在速卖通、Shopee、Lazada等跨境平台火力全开,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项业绩一路狂飚。

亚马逊已成为绿联的第一大收入渠道。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来自亚马逊的营收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11.49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1.39%、35.83%和33.41%。

目前,绿联科技产品已覆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和存储类五大系列,满足了用户智能设备的交互连接、充电续航、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防护等需求。

其中,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是绿联科技的现金牛。

存储类产品包括私有云存储、磁盘阵列存储柜、移动硬盘盒等,是绿联科技的发展创新。

这五朵金花相辅相成,为用户构建了移动办公、居家生活、户外出行、车载空间等应用场景下智能设备使用的生态闭环。

为焕发品牌新活力、让品牌年轻化,去年张清森还特意邀请数码科技圈的顶流——何同学担任绿联品牌推荐官。何同学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数码博主,仅B站粉丝量就高达1000多万。

借助何同学的意见引领,绿联科技陆续推出Fun + 键盘、T3 耳机、氮化镓充电器等,这些产品非常契合年轻人的口味,籍此,绿联科技成功融入年轻人的心智空间。

从线下到线上,从国内到国外,从数据线到周边产品,从老用户到年轻人,张清森一步步将绿联科技带到了行业之巅。

“一根数据线,竟能撑起150亿?”

2022年6月,绿联科技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IPO申请,随之公开的招股书让舆论一片哗然。

最新数据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绿联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27.32亿元、34.39亿元、38.32亿元、21.20亿元,三年半时间已累计实现营收超120亿元,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虽然营收、净利润都在持续增长,但绿联科技的线上、线下销售收入并不均衡。线上收入占比7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亚马逊、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中,线下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除了过分依赖线上销售,绿联科技还存在一大隐忧,就是“科技”含量不足。

据公司披露,核心研发团队共3人:1名本科学历和2名大专学历,其研发能力实在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5%。

此外,为了上市融资的绿联科技其实并不差钱,在IPO之前的三年内,分6次密集分红了3.4亿元,且均为现金分红。

尤为吊诡的是,高瓴竟能不早不晚,恰好踩准节奏,赶在绿联科技IPO之前,以5.5亿元突击入股。

正因如此,屡遭问询的绿联科技,终究未能如张清森所期待的那样突击上市。

在经历了漫长的22个月的等待以后,迎接绿联科技的,或将是更加严肃的监管审查。

-END-

参考资料:

新财富:一年卖出30亿,拿下高瓴5亿融资,他把充电线卖遍全球,要IPO了

市值风云:上市前高瓴两次入股,突击大笔分红,绿联科技:靠数据线串起的IPO故事线

毕读财经:核心技术人员仅3名,卖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要IPO

十万个品牌故事:竟能拿捏苹果,华强北数据线大佬是怎样炼成的?

汤臣杰逊品牌新策略:绿联丨一根数据线撑起的150亿品牌帝国【汤臣商学院】

充电头网评测室:推动高端数码配件普及,何同学成为绿联品牌推荐官

作者:麦子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0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