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缠论走势结构,内容丰富,建议收藏

通俗易懂学缠论 2024-06-11 11:32:31

《通俗易懂学缠论》 可谓是实打实学习缠论的好地方,涵完整版缠论视频教程、缠论中枢指标软件(电脑版和手机版),每日缠论精品复盘视频以及缠论社群。

一、读缠论,学炒股系列56:图解分析示范一

图上绿尖头指着的就是两个1分钟次级别线段的分界点,两相邻绿箭头之间都是1分钟次级别线段。1分钟次级别线段和1分钟级别线段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并不明显。比如,上图中的A,B,C段都是1分钟次级别线段。因为这些线段中的下-上-下-上-下中,没有任何的重合,而一个线段,除非是缺口,否则必须由至少上-下-上或下-上-下的三折组成,只要互相相邻的上或下不重合,则这个模式可以一直延伸下去而依然还是一个线段。在B段的内部,看似有三地方要形成的重合,但由于每一个的第三段其实都是向下倾斜下去的,它们都是第二段向下的一部分,所以,B段只能被判断为一条1分钟次级别线段。

上图是由5条次级别线段构筑的走势。显然,由0-1构筑的第一段是以向下缺口的形式出现。根据第二类卖点的定义,一旦一个1分钟次级别向上的线段,在上涨过程中,不能创新高或发生了背驰,都将构成第二类卖点。因此,当图中的A段向上反弹时,一个构成第二类卖点的走势就在当下形成中。

有人可能有疑问,你怎么会知道A段一定构成第二类卖点,而不是直接创新高强烈地上升呢?这很简单,具体的方法和区间套定理是一样的,就是看A段的内部结构,一旦内部走势出现背驰,而当时的位置又没有创新高,或与前面走势产生盘整顶背驰,那么A段就一定是第二类卖点。

A段在内部出现上下上的结构时,其中的第二段向上,明显出现了背驰。这可以从成交量,或从第一个红箭头所指的MACD绿柱子与后面红柱子绝对值大小比较辅助判断。

第二类卖点后,就开始了B段。B段的背驰力度,就要和缺口那一段来对比,比较MACD上两个红箭头指的绿柱子面积。注意,B段的绿柱子要把前面的三个小绿柱子面积也加上。可以看出,即使这样,后者的力度也不如前者大。由此就可以知道,B段结束的点位在哪里了。C段是反弹走势,它一定会回到1点之上。注意,在判断1分钟次级别线段的力度对比时,只需要比较柱子面积就可以了。如果是1分钟级别的线段,就需要同时考虑黄白线回抽0轴的情况。而后面C段的走势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C段的高点,用C段下方对应的MACD柱子高度对比,也可以判断出它的背驰点。由此,ABC三段就有了重叠,因此就构成了一个1分钟的中枢,区间在4087到4122点。这就成了直到后面、包括明天走势的最关键地方。究竟是中枢震荡?还是形成第三类买卖点?进而构成更大中枢或趋势,都以此为基准。而这是被理论所当下严格保证,毫无可以含糊的地方。

还有些更细致的观察地方是可以继续研究的。例如,C段的高点,没有重回B段内部最后一个反弹的启始位置。因为在B段内部,最后一段向下并没有背驰,因为,B段在下跌过程中,绿柱子一个比一个大,B段内部的最后一段下跌类似于缺口级别,反转后的C段是次级别线段,也就是说,B段最后一段的次次级别线段的能量与C段次级别线段能量是一样的。所以,它的转折完全是小级别转大级别造成的。由于C段的级别太小,我们可以从柱子的缩短参考看出它上涨的力度在不断减弱,这自然就不一定能回到B段最后一个反弹的启始位置。而在B段内部,从绿柱子一个比一个面积大,就知道前面的向下都不会形成背驰而使B段结束,因此我们在判断B段何时结束湿吻,也只能当下地等待,它最后跌破了A段的最低点,即,1点位置,然后,对比0-1段的缺口与B段形成了盘整背驰。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大的盘整背驰段的内部结构,完全可以不必有该级别内部的背驰,完全可以小级别转大级别,即,B段最后一个结构对应的MACD柱子反而最大,但是,它对应的是与缺口段产生的大背驰。判断走势背驰需要投资者根据当下情况,建立自己的大格局,大视野。

实际操作中,第二类卖点后,B段盘整背驰造成的买点是否要参与回补,这和你的操作级别有关。如果是股指期货,这对应的C段是100点的空间,当然是可以参与的。但是,这个C段是一个次级别的反弹,这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处理,主要是要根据通道如何?你的技术能力如何?因为它是次级别反弹,几分钟后走势就会再一次下跌。但只要你明白了小级别的情况,大级别的操作是一样的,而且大级别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更高,操作的频率也更低而已。本ID说这里的例子,只是让大家对理论能更清楚地了解。

二、教你炒股票57:当下图解分析再示范

对着图,首先要确定的是最小分析的走势类型的级别,而站在最小分析级别的角度看,每一条线段都是次级别线段,三个次级别线段的重合部分就构成最小分析级别的中枢。当然这些线段本身,也可能属于次次级别的线段,这问题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例如本图,最小分析级别先规定为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所以,所有1分钟级别以下的,不论是次级别还是次次级别线段,都是看成是1分钟级别的线段。线段是构筑走势类型的基本单元,所以,分析走势首先就是要把基本单元划分好了之后,才能连接成最低级别的中枢。在图上标记着数字,所有的[N,N+1],都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线段。

有人可能要问,01段是跳空缺口,23段(B段)的内部是上上下下折线,很复杂,怎么都是线段?注意,这些线段都是次级别或次次级别线段,它们并不是1分钟级别线段,这个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因为这些线段内部的折线并没有出现重合,这样,它们的内部并没有出现一个反向次级别走势,所谓的1分钟级别线段,就是因为其内部出现了包括一条反向次级别线段在内的至少三条次级别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走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成是10段次级别线段构成的走势,线段中的波动,至少在分析1分钟级别的角度上看,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10条线段都是次级别线段,如果,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可以把7-10连接成一条1分钟级别的线段,因为它的内部包含了8-9的反向次级别线段,三条次级别线段构筑的一个N型结构,就是一条1分钟级别线段。

线段有了以后,一切都好分析了。对每一条线段而言,你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判断它的背驰。比如,你可以很精细地分析56段,是一个上下上的内部结构,其中下一段是跳空缺口,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一个线段。不过,由于前面12、23、34三条1分钟线段构成的中枢只有1分钟级别的,那么按照定义,构成第三类卖点的走势应该与构筑1分钟中枢内部线段的级别一样,所以,能构筑1分钟中枢第三类卖点的一定是1分钟次级别线段,这时候,我们就要考察一个有上下上结构的1分钟的次级别的内部结构了,而56段是一个次级别线段,它的内部走势显然符合这个结构标准,有明显的上下上,而45段也是符合1分钟次级别的要求的。

注意,当考察1分钟的次级别时,就不能笼统地把所有1分钟以下级别的走势,都看成1分钟的次级别了,因为还有次次级别的线段。当我们是判断第三类卖点时,视点已经不同,次次级别线段是不能承担构筑第三类卖点的任务。显然,这个的45、56符合次级别线段的要求,因此,它们就构成了标准的次级别离开中枢与反抽中枢的走势,而这个1分钟中枢的区间是[4087,4122],而56段的上只到了4077,所以这就是1分钟中枢的第三类卖点了。

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特别精细地去分析这个问题,就是要从56的内部结构去判断盘整背驰导致的反转情况,在56段里的上下上,后上对前上的力度大小,可以从下面对应的MACD的柱子面积比就可以判断出不足来,因此这里就有很小级别的背驰发生,所以,反抽的高度也很小。这都是可以在当下进行分析的,当然,这样的精确度,需要操作者十分熟练并且反应快,通道条件也很好,当然,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这里只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的,对大的级别,道理是一样的。

同样道理,67段里的内部结构下上下,后下力度也比前下弱,这从下面红箭头所指两绿柱子面积的对比就可以知道,所以这内部就有了背驰。注意,这67中的上,幅度上也很微弱,但时间比较长,是一个小的时间换空间的反弹,所以是可以看成一个上的,更重要的是,这上使得绿柱子回缩到0轴,这就更证明了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有技术分析意义的反弹。

当行情走到6点时,34、45、56这三段,就可以看成是另外一个1分钟中枢了,当然,这种分法和原来[4087,4122]中枢的分解不同,但站在多义性的角度,这是绝对符合结合律的,所以,这当然也是一个分解的方法。这分法就使得23、67成为这中枢的一个震荡,从而可以用力度的方法来发现背驰67段的背驰情况。对于23、67下所有绿柱子面积之和,显然后者小,所以就知道,67只是针对[34、45、56]中枢的一个震荡,必然至少回抽到中枢附近,即,至少要反弹到56点之间。而对67内部用区间套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具体的看上一小节的分析。按这种方法,在7出反弹产生的买入点的把握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了。

如果那7当成是第一类买点,那么9就是第二类买点了,因为这符合次级别上,次级别下,不创新低或盘整背驰的定义,所以,8-9的下就使得9点成为了第二类买点。对比一下2点和9点,一卖一买,都是第二类的买卖点。当然,在78里,其中的下也是一个第二类买点,但该买点的级别比9这点买点要低,它是次次级别的买点。

显然,这10个线段,已经组成了一个更高级别的5分钟中枢,结合方式如下:(12+23+34)+(45+56+67)+(78+89+91)。注意,前一个1分钟中枢是一个中枢结构,后两个1分钟中枢是类中枢结构的组合,即,它们是1分钟级别线段构筑的类中枢。该中枢的区间是[4015,4122]。这一点其实由6这个第三类卖点的存在以及后面的背驰,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因为,6点是之前一个1分钟中枢的三卖点,当6-7的下发生背驰后,从7开始的反弹一定回到之前中枢的区间内,这样就一定会形成一个5分钟中枢,所以,这就是一次中枢级别的扩展就是必然的结果。

注意,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在5分钟中枢的区间[4015,4122]内,包含了9条1分钟次级别线段,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内,这9条1分钟次级别线段都是围绕这5分钟区间在做上下震荡走势。

这是为了示范才分析1分钟的图,这类图是最复杂的,一般来说,级别越大的图越简单,而操作上,技术不好,通道不好的,一般不用1分钟的图,把级别放大点,这点必须明确。注意,通道指的是投资者在做交易时,产生的误差,比如,买卖时的滑点大、捕捉机会的能力不足、交易费用太大,盯盘的时间不足等,不可抗拒的情况。

难点解释:有人就问,中枢有什么意义?缠师说,中枢没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就是中枢的意义。缠师说的很对,中枢是人为画出来的,中枢的意义就是判断围绕中枢震荡的线段是否发生背驰的一种工具。如果你画出来的中枢并没有起到对未来走势是否发生背驰的作用,那么,这个中枢确实是没有意义的。会使用中枢才是中枢存在的意义。

我们在学习缠论时,接触到的中枢,与案例中的中枢完全不同。我们仅仅是把中枢当成了线段的级别来使用。在实战中,中枢的走势形态并不同我们在学习时看到的形态,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是依据投资者如何划分线段而确定的,如果你在划分的线段少了一段,那么,当下的中枢就不成立了。对投资者而言,中枢是投资者按照结合律对线段进行的一种重新的排序。一旦一个中枢被完整的画出来,这意味着,从当下开始,未完成的线段就有了一个可以判断的基础。而你的持股信心就来自于这个基础。脱离了这个中枢的支撑,你根本就无法对未来走势进行排序,没有了位次,你就无法对未来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样,你对未来走势就会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在做出买卖决策时,就会犹豫不决,一有风吹草动就想逃之夭夭。

三、读缠论,学炒股系列58:图解分析示范三

继续图解分析,把这次跌势的图形连续分析下去,这样大概对各位的理解与分析有一定的帮助。请看下图:

各位可能还会对如何去确定线段有很大疑惑,图上已经用数字标记了1分钟图上的线段。为什么这样标记?例如14-15间带红绿箭头这一段为什么不是线段?这很简单,因为这段中的下-上-下-上-下中,没有任何的重合,也就是第二个上的终点没有触及第一个上的起点,这种图形,和直接的一个下没有任何区别。而一个线段,除非是缺口,否则必须由至少上-下-上或下-上-下的三折组成,只要互相相邻的上或下不重合,则这个模式可以一直延伸下去而依然还是一个线段。这里就不难明白14-15为什么只是一段线段了。

那么为什么14-15这一下跌线段反转后,不构成合适的买点?因为在下面的MACD辅助中,可以看出这一段的力度比前面所有的都大(这从黄白线就一目了然了,比0-7那段下跌还要大),那当然不构成任何的1分钟以上的背驰,最多就是1分钟以下最小级别的背驰。在15点下的MACD小红箭头处,比较绿柱子的面积,就可以发现这个小的背驰,因此就有了15-16的反弹,该反弹在14-15最后一个上附近受阻,十分技术。

而站在10-13构成的1分钟中枢来看,15-16的这波反弹,反而是构成一个第三类卖点。注意,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次级别离开,次级别反抽,而且是针对该级别中最近那个中枢,而以前也曾说过,对于一些快速变动的行情,往往第三类买卖点离开的距离会很远。

从16开始的一段下,有进入背驰段的可能,如果明天突然加速下跌,就可以破坏这可能,所以,是否能形成背驰段,还要看明天16下内部内部区间套的当下来判断。如果出现背驰,那么背驰后的反弹至少能重新回到15这点上,这样,从15这点开始,至少可以形成一个1分钟的中枢了。

而对于1-10这个5分钟中枢,该反弹如果不能重新回到4015之上,那就会形成这个5分钟中枢的第三类卖点。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有很大,所以这也预示着,今后几天,任何在4000点下的反弹,都会构成一个卖点并至少引发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甚至是新一轮的下跌,除非这反弹能重回4000点之上。显然,从中枢的分析中,可以很绝对地分析出今后一段走势的一些操作性质。

站在更大的层面上看,大盘要重新站稳,就要形成一个较大级别的中枢,而从10开始的下跌,连一个新的5分钟中枢都没形成,如果新的5分钟中枢最终和1-10这个5分钟中枢没有重合,那么就形成一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下跌走势类型。那其后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就是7这点有这极强的技术含义,如果一个5分钟背驰引发的反弹都能重回该点之上,那么大盘的走势就会有好转的可能,否则短线压力依然。

别看本ID理论的分析似乎很复杂,但其中绝对条理清晰,每个结论都是严格,没有任何含糊的。但关键,首先要把图给分解对,否则就乱套了。这点必须多看图,多实践。所以,今后一段课程,都继续把这图分解下去,至少看到一个日线中枢的生成为止,有这样的具体分析,对各位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有所帮助。

今天,如果你还看不明白昨天说的背驰段,然后今天如何精确定位的,那就好好学习吧。上图的19点结束位置是3404点(为什么,如何当下去判断,好好研究好,这是真工夫),后面的走势,上面已经提及,下午走的是第20段,该段结束后,就进入上面说的中枢震荡中。明天的任务,就是看好这第20段的结束。

上面这张图是从1分钟线段角度进行的同级别线段划分出来的走势。2-7是一段1分钟级别线段。第一段0-7,也可以从2-7进行划分。1分钟级别线段的内部至少需要有三条1分钟次级别线段。第二段,7-10,其内部是由三条1分钟次级别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第三段10-15,这是一条未完成的1分钟级别线段,最终该1分钟线段一直延长到了19点。

这里透露出两个重大操盘策略。在实战中,投资者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两个能力,一是分析能力;二是实战能力。分析能力就是上面所讲的一切,包含的基础知识就是次级别线段的划分,本级别线段的划分,1分钟中枢、5分钟中枢,然后是线段内部的背驰,盘整背驰、中枢背驰等,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可以对走势的演变过程了然于胸。任何一段最小级别的线段,你都知道它何时会反转,大概可以达到的潜力是多少。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分析能力就过关了。

之后就是实战能力。在实战能力的培养上,根本就不需要分析时的那些概念了。因为,你操作的是1分钟级别线段。而1分钟级别线段并不涉及到1分钟中枢,也不涉及到5分钟级别中枢,这些中枢都被分解成了1分钟级别的线段。比如,在期货市场上,是可以做空的,所以,你可以做空0-7,然后做多7-14,之后再做空14-19。之后再从19开始向上做多。一句话,你是以1分钟级别线段作为一个操作单元的。但是,成功操作的基础就是你的分析能力要到位。比如,7-14是一条1分钟级别线段,你怎么知道,14点之后不再继续上涨了呢?这一定是你的分析能力分析出来的,所以,分析能力和实战能力是互为基础的。

在股票市场上,采用1分钟级别线段的操作确实比较小,你可以采用5分钟级别线段来操作。0-19就是一条5分钟次级别线段,它是由至少三段1分钟级别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走势。我们也可以把分析图表切换到5分钟图表上去分析,这和你在1分钟图表上分析是一样的逻辑,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你的操作级别就提高了。分析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总体上,我们要牢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提出过,所谓的同级别分解操作,这个同级别指的是什么呢?从缠师在1分钟图表上划分线段就可以知道,这其实就是某图表上的次级别线段。比如,在1分钟图表上画线段,画出的是1分钟以下级别线段。同样,你在5分钟图表上画线段,画出来的线段也是5分钟图表上的5分钟级别以下的线段,这条线段和5分钟级别线段不是同一回事,在5分钟图表上看,5分钟次级别线段是由5分钟图表上的K线组合形成的上下上的折线,它的内部走势其实是由至少三条1分钟线段构筑的上下上的折线,这些折线不会发生上下折线的重叠,而5分钟级别线段的内部会出现上下上折线的重合。这是它们的最大区别。同样,如果我们采用30分钟图表去分解走势,那么,我们操作的是30分钟图表上的K线组合而成的上下上的折线,这样的一条线段其实就是30分钟图表上的次级别线段。要强调的是它不是30分钟级别的线段。在实战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中枢的概念,中枢只是在分析时,由投资者自己根据需要而临时画出来的,一旦它的作用用完了,你就要放弃它,不必再考虑它了。在你的操作层面,你操作的是某级别图表上的次级别线段。

四、读缠论,学炒股系列59:图解分析示范四

对于初学分析的人,最难搞的就是分清楚线段,所以,在每张图上,都继续用数字标记每一段线段,从中不难学会究竟线段是如何分的。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有些线段延续上百点甚至更多,而有些很短。这没什么奇怪的,是否线段关键看走出来的形态,如果任何低点比前一个高点都高,那么即使这情况无限延续下去,也依然只是一线段,这和幅度没关系。

下面,先把三张图列出来,三者之间是连续的,根据上面的标记可以明白。由于K线太多,不能放到一张图上,否则看不清楚。

图一,左侧最低点标记为19点,即大盘3404点。19-20是上,20-21是下,21-22是上,22-23是下,23-24是上,24-25是下,25-26是上,26-27是下,27-28是上,28-29是下。在上图中,除了19-20点是上,其余走势都处于盘整阶段,全部都围绕着20-23构成的1分钟中枢产生延续震荡,直到29点,在这一点上形成了该中枢的第三类买点。

图二,最左侧的高点接上图的28-29下,29点是大盘的3806.99点,29-30是上,30-31是下,31-32是上,32-33是下,33-34是上,34-35是下,35-36是上,36-37是下,37-38是上,38-39是下,39-40是上,40点已经超出了该图表,将在图三上有所表现。在图二中,我们可以到到28-31有重叠,构筑了一个1分钟中枢,32-35也是一个1分钟中枢,这是中枢上移的结果。33是28-31中枢的第三类买入点;37是32-35这个1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

图三,左侧是40-41是下,41点是3910.46。41-42是上,42-43是下,43-44是上。在图三中,41-42是一大段反弹走势。然后,42-45是一个1分钟中枢,由于红箭头处比绿箭头高,所以不能确定该线段已经完成,还要看后面走势,由此可以知道如何去把握线段的结束:一般来说,线段的结束与大级别的走势段是一样的,在趋势中用标准背驰来确认,其他情况用盘整背驰来确认,如果有突发性事件,就要看第二类的买卖点,其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所用到的级别特别小而已。而对于图三后面的走势,与42-45的1分钟中枢相关,无非就是中枢震荡直到出现其第三类买卖点。

有人可能又要问,怎么总是说1分钟的图?其实,看什么图并不重要,从1分钟图看起,只不过意味着这分析的基础有一个1分钟图的精度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当然要看1分钟的图,而这不影响对大级别的分析。例如,1-19,就构成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这走势,最终确认并没有形成两个5分钟的中枢,所以只能算是一个盘整。而从19开始到45,由于41低于32,所以这走势至少有一个5分钟的中枢,但这新的5分钟走势类型并没有最终完成。

对于19-45这个未完成的5分钟走势类型,可以进行仔细的研究。由于29比24低,则22-31也构成一个5分钟中枢 (注:线段在缠论中表达的是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一个波动区域),而该中枢,就对应着另一种分解。但无论如何分解,19-45至少是一个未完成5分钟走势类型的结论不变。当然,站在这种分解下,41就是22-31这5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因此,如果41开始的上升最终形成5分钟中枢后不与22-31这5分钟中枢重叠,那么这19开始的走势类型就是5分钟的上涨趋势了。

由上面的分析,对短线的走势就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只要关于42-45的1分钟中枢的震荡不出现第三类卖点,或者即使出现,但其后扩张的走势不触及22-31这5分钟中枢震荡区间,那么大盘的震荡就是强势的,即使最终形成30分钟以上级别中枢,也是至少是围绕42-45的1分钟中枢发展而来。否则,大盘将以22-31这5分钟中枢震荡区间为基础扩张出30分钟级别的中枢来,相应的走势就比较弱了。而具体的操作,可以按照中枢震荡的手法,根据自己操作的级别,选择相应的中枢级别进行操作。

图一的中枢示意图,20-23是1分钟中枢,之后又形成了一个5分钟中枢,结合方式如下:(22-23+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其中前后两个是中枢结构,中间一个是类中枢结构。其中,绿箭头出的29低于24点,这使得5分钟之间有了重叠,区间就是24-29。

今天的走势没什么可讲的,昨天都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了。技术、心理、政策等压力,都需要在这里震荡消化。由于今天没完全补上缺口,因此该位置依然是短线的关键,当然,上面说的42-45的1分钟中枢,已经延伸9段,成为一个5分钟中枢了,后面具体的分析,在上面的文章里已经写了,就不再多说。

注意,在中枢震荡中,安全的作法应该是先卖后买、形成节奏。其实这问题很简单,从低位上来的筹码,当发现单边走势结束,进入较大级别震荡时候,其标志就是出现顶背驰或盘整背驰,这就要求减磅,然后等震荡下来,出现底背驰或盘整背驰再回补,这样差价才出来,成本才下降。如果是先买后卖,那唯一可能就是在单边的时候,你的仓位不高,所以才会不卖股票也有资金,这其实是节奏先错了的表现。(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两者之间都是在区间内下跌后再买入股票的,但是,区别就在之前的进入段,你是否是全仓,这个是关键,如果之前单边上涨时你是全仓,那么出现震荡时,就应该先卖,然后下跌到区间底部后再买入,这其实就是炒短差的模式,是降低持仓成本,是用小仓位进行的操作,而不是全仓大资金的操作。)

当然,这些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熟练。而且必须注意,一旦震荡的力度大于前面有可能形成第三类卖点时,就一定要停止回补,等待第三类卖点引发的下跌出现买点时再介入,很多人经常出问题,就是心里先假设一个可能的跌幅,觉得肯定跌不深,这都是大毛病。一定要养成只看图形操作的习惯。

五、读缠论,学炒股系列60:图解分析示范五

其实,枯燥的图形,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心理学意义。走势,本质上是预期的合力。而预期,本质上是心理层面的。只不过对于市场来说,可以被当成分力去形成市场合力的预期,都是被外化为市场买卖行为的。你的恐惧,如果光是在那里恐惧而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并不构成市场的交易行为。因此,所有市场行为,其实已经被如此的心理模式给过滤一遍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级别走势从B0下跌到A1反弹到B1,再跌破下跌到A2,再反弹到B2,这可以分为两类:一、B2低于A1,二、B2不低于A1。显然,第二种情况,会构成某更大级别的中枢,而第一种情况没有,因此这两种情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心理层面上,A1这第一个反弹的起点,有着很强的心理暗示意义,而再次的跌破,使得这A1的价格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位,而交易本质上都是预期的,这价位就构成了一种实在的预期分类:

一是,期能重新上去A1并实际交易。二是,预期不能重新上A1并实际交易。三是,观望。第三种在实际的走势中不产生实际的交易,因此第一、第二种心理预期构成了市场合力,而市场的走势是这合力的当下痕迹,因此这两种心理预期的大小,并不需要实际去测量,因为市场的走势就实际反映出来了。

例如,如果走势在实际上不能重新上去,就会出现B2低于A1的情况,那么显然在当下的情况下,第二种心理预期大于第一种。

本ID的理论从不预测,没有预期,只跟随着市场合力、市场走势而行,看图作业,如此而已。但光知道这点还远远不够,因为没有预期可能就是最大的预期,没有贪婪恐惧可能就是最大的贪婪恐惧。不预测、不预期,并不是不可预测、不可预期,而是不为贪婪恐惧而预期、预测,是根据走势的自身规律来。

走势是有规律的,为什么本ID要强调当下分解的多样性?因为走势本身就是当下形成中的,是市场各种预期的合力当下画出来的,因此每种多样性的分解都是符合理论的,多样性不是模糊性,而是多角度去让市场本身自己去画地为牢,由此使得市场的走势万变不离本ID理论的控制之中,而这,恰好是市场自身的规律之一。

上图接图三走势,延续了绿箭头和红箭头的解释。42-43是下;43-44是上;44-45是下;45-46是上(其中有一个绿箭头);46-47是下(其中有一个红箭头),并且46是顶点。47-48是上;48-49是下;49-50是上;50-51是下;51-52是上;52-53是下;53-54是上;54-55是下;55-56是上,56-57是下。

上一课刚好说到“红箭头处比绿箭头高,所以不能确定该线段已经完成,还要看后面走势,由此可以知道如何去把握线段的结束”,有人可能问,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不可以去预测、预期?因为市场自身并没有完成。但这里的未完成,是站在人观察的级别上说的,因为所谓的走势,首先是你观察的走势,从来就没有离开你观察的走势。

站在最严格意义上,45-46线段构成43-44线段的盘整背驰,因为,43-46是一个由三段构筑的N型结构,对比同向第一段和第三段就是盘整背驰的判断方法。(注意,力度比较的是下面所有红柱子的面积之和。)而45-46线段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就知道45-46其实是一个小级别转大级别,而红箭头后第一次拉起不创新高,就可以出掉了,为什么,因为后面必然形成下上下的重叠结构,也就是有一个小中枢了,而线段以下级别的同级别操作,是不参与这类中枢的。当然,这是按最严格的,并没有太大操作意义的分析。而实际的操作中,有意义的操作,都至少是一分钟线段以上级别。因此,在该图中,如果你是按30分钟级别操作的,46-47的波动就可以不管的。从3404开始的反弹,已经出现了一个标准的5分钟级别的上涨,因此你的持有就至少一直等待这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出现背驰或突发被破坏为止。

显然,46-55是一个5分钟的中枢,55跌破53后明显盘整背驰,各位也不难发现,如果把55当成第一类买点(严格来说,盘整背驰无所谓第一类买点,只是这样来类比),57就是一个第二类买点。55-60,是一个标准的线段级别的上涨,59-60的背驰足够标准,看看下面MACD标准的黄白线回拉0轴,然后60新高,而柱子面积与黄白线高度都比前面不如,由此就知道了。因此,按照理论,60后必然有调整回拉58之下,而实际上61就比58低,也就是说,58-61形成一个新的1分钟中枢,该中枢是否扩展成5分钟的,以及上一个5分钟中枢的最高点,也就是46,是否被重新跌破,都是今后走势的关键。如果46不再被触及,那就是超强走势,意味着3404点开始的5分钟上涨走势依然延续。

为什么要设定操作级别?因为级别是为了区分可操作的空间的,级别越大,其操作空间按通常的情况来说也就越大。但在快速变动的行情中,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就可以跌个50%,因此,一个5分钟的底背驰,其反弹的空间就比一般情况下的30分钟级别的反弹空间都要大,这时候,即使你是按30分钟操作的,你也可以按5分钟级别进入,而不必坐等30分钟买点出现后再进入了。

对走势变化的应对策略,在技术上讲,无非就是这几类:一、创新高后回试的,这可以用第三类买点来把握;二、在前期高位下盘整蓄势的,这可以用小级别的第三类买点把握其突破,或在震荡低点介入;三、反弹受阻拉平台整理的,这个第二同样处理,只是位置与前期高位有距离;四、依然在底部构筑双底、头肩底之类图形的,这可以用第一、二类买点把握。

为什么本ID要强调当下分解的多样性?因为走势本身就是当下形成中的,是市场各种预期的合力当下画出来的,而每种画法都是不患的,都是源自人的贪嗔痴疑慢,因此每种多样性的分解都是符合理论的,多样性不是模糊性,而是多角度去让市场本身自己去画地为牢,由此使得市场的走势万变不离本ID理论的控制之中,而这,恰好是市场自身的规律之一。

六、读缠论,学炒股系列61:区间套定位标准图解(分析示范六)

有些无聊问题总是被提着,诸如中枢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实际操作者来说,中枢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而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因为你只要根据中枢的实际走势去反应,问题的关键是,你要去看明白走势的分解,而不是中枢的意义,更重要的就是根据走势的分解去采取正确的反应。

看看下图,一个区间套定位的标准图解。以下的分析请仔细研究。

要比较力度,发现背驰,首先要搞清楚是哪两段比较,其实,只要是围绕一中枢的两段走势都可以比较力度。显然,对于60-65这个1分钟中枢,55-60与65开始的一段之间就可以比较。在实际操作中,65开始的走势,由于没实际走出来,所以在和55-60比较时,都可以先假设是进入背驰段。而当走势实际走出来,一旦力度大于前者,那么就可以断定背驰段不成立,也就不会出现背驰。在没有证据否定背驰之前,就要观察从65开始的一段其内部结构中的背驰情况,这种方法可以逐次下去,这就是区间套的定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当下精确地定位走势的转折点。

对于65开始背驰段的内部走势,当下走到69时,并不构成任何背驰,为什么?因为背驰如果没有创新高,是不存在的。所以,只有等70点出现时,大盘才进入真正的背驰危险区。由于69-70段与67-68段比并没有盘整背驰,所以70点并没有走的理由,除非你是按线段以下级别操作的。而71点,构成对66-69这1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按照本ID的理论,其后无非只有两种情况,中枢级别扩展或者走出新的中枢上移。对后者,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71点这第三类买点开始的向上段不能出现盘整背驰,而在实际中,不难发现,71点开始的走势力度明显比不上69-70段,而对于65-66段,69开始的走势力度也明显比不上,这从两者下面对应的MACD红柱子面积之和可以辅助判断。

因此,65开始的走势是第一重背驰段,69开始的是第二重背驰段,也就是65开始背驰段的背驰段,而71开始的是第三重背驰段,也就是65开始背驰段的背驰段的背驰段,最后当下考察71开始的走势,从走势上红尖头以及MACD上红尖头可以当下知道,71的内部背驰也出现,也就是第四重的背驰段出现了。由此可见,72点这个背驰点的精确定位,是由65开始背驰段的背驰段的背驰段的背驰段构成的,这就构成一个区间套的精确定位,这一切,都可以当下地进行。

对于实际的操作,72四重背驰点出现后,卖是唯一的选择,而区别只在于卖多少。当然,如果是按5分钟级别以及以下级别操作的,当然就全卖了,因为后面至少会形成5分钟的中枢震荡,实际上,60-69就是一个5分钟中枢。而对于大级别操作的,显然不可能因一个5分钟震荡而清仓,所以可以根据5分钟震荡可以容纳的数量进行对冲操作。小资金的利润率,在相同操作水平下,显然要远高于大资金的,例如像这样的卖点,小资金就可以全仓操作,大资金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72的判断有点难度,需要知道区间套的精确定位,那么74的第二类卖点,就一点难度都没有了。唯一有点需要分辨的就是,这第二类卖点,同时又是一个1分钟中枢的第三类卖点,究竟哪个中枢?显然不是70-73这个,因为这里需要满足结合律。一个第三类买卖点,至少需要有5段次级别的,前三段构成中枢,第四段离开中枢,第5段构成第三类买卖点。其实,这里的答案很简单,74点是69-72这个中枢的第三类卖点。也就是说,74点既是一个第二类卖点,又是一个第三类卖点,以前的课程已经说过,一旦出现二、三类买卖点同时出现的情况,往往后面的力度值得关注。实际上,74后面出现更大力度的下跌,这并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

对于60-69这个5分钟中枢,69的4244点是一个关键位置,如果在其下出现第三类卖点,那么走势至少将扩展成一个30分钟中枢,调整的幅度与压力就大了。而对于72开始的走势,73很重要,要重新走强,必须冲破73这一点,该点位置恰好也是4244点。因此,短线的4244点十分关键,重新站稳,则大盘将最多是5分钟中枢的延伸震荡,否则即使不演化成5分钟级别的下跌,也将扩展成30分钟级别的中枢震荡。

0 阅读:45

通俗易懂学缠论

简介:应用独创的缠论日线一笔战法专注短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