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脱离晋军集团,傅作义自立门户,如何打造了50多万兵力?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6-21 11:51: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果壳

编辑|t

引言

出身于阎锡山嫡系部队的傅作义,在多次战役中表现突出、屡立奇功,却因功高盖主被老上级阎锡山猜忌,最终出走自立门户。

傅作义从带着35军脱离晋军,到后来短短几年间,就打造出了一支超50万人的傅家军,实力不输晋军,傅作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傅作义)

一、被迫守城与晋军离心,傅作义决定自立门户

1937年忻口会战,娘子关失守,寿阳、榆次陷落,日军直逼太原,太原告急。11月,阎锡山急召各部讨论保卫太原的问题,我党也派出了周恩来参会。

此时阎锡山焦急如热锅上蚂蚁,他深知一旦太原失守,整个山西老家就会不保。因此在会上,阎锡山做出了“固守太原,依城野战”的部署。

在讨论守城人选的关键问题时,所有将领都沉默了。最初阎锡山属意卫立煌,但卫坚持认为太原已经是日军囊中之物,死守不过是白白送命,因此始终不肯接话。

在踢了一个白天的皮球后,这个“光荣”的任务最终落到了傅作义头上。有人说晋军擅长守城的名声,都是傅作义打下来的,还举了当年涿州守战之事。这时的傅作义成了被赶上架的鸭子,没有任何退路。

(傅作义与蒋介石)

在慷慨立下军令状后,阎锡山承诺将101师的建制归还给傅作义的35军,并另外拨给他几支部队。

会后第二天,阎锡山就在傅作义部的掩护下离开了太原。

尚在城中的周恩来和卫立煌都认为守城一事希望渺茫,并劝他来日方长,要保存好自己的有生力量。两相对比之下,傅作义对阎锡山的不满情绪也逐渐流露。

卫立煌还从后面推了傅作义一把,将阎锡山执意守城的决定、晋绥军减员情况,以及傅作义在抗战期间的战绩如实电呈给了蒋介石,为之后傅转投蒋铺好了路。

(傅作义与蒋介石)

当时被留下来坚守太原的部队,主力是傅作义35军的6个团。而作为配合的城外野战部队,早已不战而退。

孤军奋战的傅作义心灰意冷,做好了与太原城共存亡的准备,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他写道:“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11月7日,35军副军长曾延毅带领随从弃城而逃,此举不仅严重动摇军心,守城士兵还将“副军长”传成了“傅军长”,不知真相的战士都以为傅作义丢下他们逃跑了。

城内一片混乱,日军又在城外发起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此时的傅作义,接到了蒋介石“相机撤离”的急电,最终决定率部撤离太原城。

(日军围攻太原城)

阎锡山得知消息后非常不满,要求蒋介石对傅作义进行撤职处理。但蒋介石一心想要拉拢傅作义,当然不会考虑阎锡山的心情。

至此,傅作义也愈发坚定了脱离阎锡山晋军集团的决心。

二、涿州战役扬名立万,35军打出威名

说起傅作义起家的资本,正是他手中的精锐之师35军。而早年的涿州战役,也让傅作义一战成名,在北伐时期就打出了名气,为后续自立门户招兵买马,做好了铺垫!

近代史上的35军共有两支,一支是1927年唐生智部扩编的国民革命军三十五军,唐下野后就被西征军收编,后被缩编为第十九师。

另一支就是傅作义手中的这支部队,部队番号是1931年,晋军依照蒋介石中央军番号重新整编而来的。

(涿州战役)

这支部队最初的人员构成,基本来自于山西民军,1917年被改编为山西陆军第8团。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傅作义奉命警备石家庄,在晋军指挥张培梅的力荐下,傅作义成为了陆军第8团团长。从此之后,傅作义走上了培植自己势力之路。

真正打出傅家军善战擅守之名的,就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涿州保卫战。1927年阎锡山闻风而动,率先向北伐军示好,出任成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向奉系张作霖宣战。

(涿州战役)

涿州之战中,奉系一方派出了少帅张学良,奉军部队围困住涿州城后,多次攻城均未果。一方面因为涿州本来就是北方粮仓,而且城池坚固,城内还有自给自足的小型兵工厂。另一个原因就是傅作义卓越的攻守才能。

正是因为涿州重要,张学良部才势必要拿下涿州。在发起第四次总攻时,张学良调来重炮兵团对城内进行轰炸,飞机更是整日盘旋于城池上方投放炸弹。

(前线作战的傅作义)

但是傅作义部兵来将挡丝毫不退,哪怕城墙被炸出了窟窿,也立马有工兵进行紧急修补。在傅作义的镇守下,整座涿州城固若金汤。而奉系这边久攻不下,张作霖坐不住,气得要亲上战场率众攻城。

双方鏖战一直持续到12月末,城中已弹尽粮绝。阎锡山授意傅作义与奉军谈判,最后在包括世界红十字会、山西旅京同乡会等第三方代表的斡旋下,双方签订了和平停战协定。

至此涿州之战结束,傅作义坚守涿州三个月,也成为晋军屡屡提及的不世之功。

(傅作义)

三、投靠蒋介石,傅作义打造嫡系部队

傅作义因涿州战役表现突出,其所在的8团最终被扩编为第10军,得到了阎锡山的倚重。

1931年,傅作义所在的第10军,因阎锡山在中原大战惨败,被张学良改编为东北边防第7军,后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35军,傅作义任军长,驻防地从山西迁至绥远。

此时傅作义所在的35军,位列晋绥军四军之一,是阎锡山嫡系部队。因其中两军军长先后叛变,阎锡山对功高震主的傅作义也升起了怀疑。

九一八事变,傅作义与宋哲元通电全国呼吁抗日。1933年长城抗战中,傅作义击毙日军600余人,威望大增。

倍感威胁的阎锡山暗中分走了傅作义的72师,还裁撤掉73师一个旅。

因此傅作义与阎锡山的矛盾日益突出,生起了另起炉灶的打算,而阎锡山不顾死活让他死守太原,最终坚定了傅作义自立门户的决心。

(傅作义35军的士兵)

傅作义派人到暗中联络重庆方面,被蒋介石任命为了第8战区副司令兼绥远省主席,全权负责绥远军政事宜。

为了培植嫡系部队,傅作义开办了专门培训干部的军事学校。

傅作义因为早年立下了大量战功,其开设的军事学校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这些傅作义自己培养的人,后来大多都成了傅家军的骨干。

1940年傅作义率部取得了五原大捷,被蒋介石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为表嘉奖,35军被批准增加两军,傅作义实力大增。

在傅作义军中,先后涌现出“二虎”“三杰”等骁勇善战的猛将,使傅家军声威大壮。

1945年傅作义升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八路军的摩擦也日渐频繁。在攻占张家口一战中,傅作义部的101师出尽风头。

(接受和平改造的傅作义)

1947年,傅作义接管了河北军政,成为华北“剿总”新任总司令,受命清剿华北解放军。此时的傅作义踌躇满志,其所控制的察绥军已有10万余众。

彼时傅作义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借着老蒋给的名头,在附近大肆收编部队,不管什么土匪还是地方民兵、保安团等等,全都先收到自己部队里面来。在傅作义的部队中,各民族的战士都有不少,比如蒙古族就有专门的蒙古保安总队。

因此傅作义的部队,虽然人多,但是不一定真的能打,很多底下的人,还被当地百姓叫作“官土匪”。

(傅作义自传)

截至1949年解放前,傅作义手下的4个兵团,总兵力已经达到50多万人,其嫡系察绥军总兵力也有近30万。

傅作义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熟悉,为了尽快结束内战,他接受了解放军的和平改编,35军被编入解放军第49军,所属三个师也改为独立团。

作为一代传奇名将,傅作义的人生经历令人感慨。

也正是因为他的决定,北平免于内战战火,这也是傅作义在抗日之外的又一项功绩。

参考资料:

[1]张冰.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中国国民党武装力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2]漫谈国军︱傅作义的华北王牌:35军兴衰录.澎湃新闻.2014-08-28

[3]傅作义.百科

0 阅读:1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