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良心的中国首富去世:每年花5万,不裁45岁以上的员工

棠棣说社会 2024-02-27 21:26:26

37年销售额超8600亿元!纳税742亿!

一代传奇企业家宗庆后走了。

2 月 25 日,娃哈哈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4 年 2 月 25 日 10 时 30 分逝世,享年 79 岁。

消息一公布,娃哈哈的总部门前摆满了鲜花,很多杭州当地市民自发前来悼念这位伴随几代国人成长的老人。

作为中国经济建设后,第一代代表性的企业家,宗庆后不仅一手缔造了娃哈哈的商业帝国,更是成为了浙商中的代表人物。

回首他的一生,与很多富豪企业家不同,宗庆后42岁才开始创业,却能3次问鼎内地富豪榜,创业的37年里,他带领的娃哈哈创造了多个惊人的数字:

营养液3年销售过亿、非常可乐年产销量超60万吨、营养快线10年销售394亿瓶。

与商场上雷厉风行、霸道专权的性格不同,宗庆后的个人生活过得比普通人还要节俭。他常年薄夹克,布鞋,旧腕表,出行会坐经济舱,个人的年开销也不超过5万。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30多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曾在采访中说:

“娃哈哈就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和一切的意义。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不靠一夜暴富,不靠资本投机,只是靠着一瓶一瓶的饮品,卖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1945 年,宗庆后出生于江苏宿迁,家中一共兄弟姐妹五人。

因为父亲没有工作,全家人只能靠着母亲小学老师的工资度日,童年的宗庆后生活过得十分贫困。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后,17岁的宗庆后选择了辍学,随家人迁往杭州,干起了小生意,补贴家用。

1963 年,宗庆后作为知青下放到了舟山农场,后又去了绍兴茶厂,在农村一呆就是15年。

在这期间,他学会了种茶、割稻、搬砖、烧窑,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了杭州,顶替了母亲的工作名额,被分配到了工农校办的纸箱厂做起了推销员。

虽然他勤勤恳恳地努力,但薪水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事业上也没有太大的起色,这让宗庆后一度陷入了迷茫。

直到1987年,此时已经42岁的宗庆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机。

当时他工作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连年亏损,账面上只剩下4 万元钱,但银行贷款却高达 14 万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文教局决定将这个经销部外包,公开选拔经销部的负责人。

这在当时是个无人敢接的烂摊子,更何况文教局还要求承包人每年上缴 4 万元的利润。但此时宗庆后却看到了机会,他毛遂自荐,更是承诺每年上缴10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宗庆后用借来的14万元借款和两个退休教师,接手了杭州市上城区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经销部只是做些代销的生意,利润少得可怜。

但即便如此,宗庆后也从不懈怠,无论天气如何,只要接到学校的订单,宗庆后都会马上蹬着三轮车送货。

慢慢地,宗庆后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代理经销的产品也逐渐增多,经营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团队从最初的2人扩张到了22人。

当时一家专门做学生保健品的企业找到了宗庆后,希望他可以代销产品,经过多方调研,宗庆后对这款口服液十分地看好,但想要打造成销售爆款,必须将价格降下来。

他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出简易包装的想法,让这款口服液一推出就形成了爆款,一时间市场供不应求,但厂商也出现了生产告急的情况。

宗庆后果断抓住了机会,他拿出自己的全部货款,又从银行贷款,以此作为原始资金,在杭州筹建了儿童营养食品厂(后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为代销的口服液进行代加工。

短短一年,宗庆后的公司销售额就突破了436万元,上缴利润 22.2 万元,员工超 130 人。

但宗庆后却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做代加工生意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发展成为企业,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有了打造自己产品的想法之后,宗庆后开始积极调研市场。

当时市场新闻发布了很多关于儿童不爱吃饭、营养不良的报道,但市场上针对儿童的营养液却是一片空白,于是开发儿童营养液的想法便由此而生。

宗庆后先后找到了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教授朱寿民,又请来了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技师张宏辉,用红枣、山楂等食品作为原料提取物,研制成功了一款专供于儿童饮用的营养液,取名“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为了能让这款儿童营养液快速打开市场销路,宗庆后看准了当时还不流行的广告宣传。

当时公司账面上只有10万元,但电视台却开出21万元的高价广告费,宗庆后面不改色地签下了广告合同。

事实证明,宗庆后赌对了。娃哈哈的广告一播出,传遍了大街小巷,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就此一炮而红,订单数量剧增。

1991年,为了扩大生产线,宗庆后以8000万元的价格,兼并了国有老厂杭州罐头厂。

此时的娃哈哈,年销售额已达到4亿元,净利润高达7000多万,正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宗庆后也从籍籍无名一跃成为了优秀企业家,成功逆袭。

娃哈哈的成长之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

但看似风光的背后,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达娃之争”便是宗庆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1996年,宗庆后瞄准了瓶装水市场,生产出了娃哈哈纯净水。

此时公司需要资金扩张,为了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娃哈哈在百富勤的介绍下,与法国企业达能形成了合作关系。

娃哈哈占股49%,达能占股49%,百富勤则占股2%,共同出资成立了多家公司,生产“娃哈哈”商标内的产品,其中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多个产品。

合作十年间,虽然双方因为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不同,出现了一些不愉快,但娃哈哈的影响力却为达能创造了30多亿利润收益。

合作的危机出现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当时的百富勤将手里2%的股权转卖给了达能,这让达能拥有了51%的绝对控股地位。

2006年,当时娃哈哈子公司的年营收高达140亿,作为大股东的法国达能却提出要用40亿收购其子公司的51%的股权,并声称这些子公司拿走了本该属于合资公司的市场和利润。

这一要求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宗庆后的强烈反对,并立即在媒体面前发表声明,指责达能设置收购陷阱。

达能也回击称,宗庆后违反双方的协议,在合资公司之外使用娃哈哈商标。

原来,达能曾要求娃哈哈将商标权转让给双方的合资公司,但遭到了国家商标局的拒绝。

随后双方曾补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协议。按照该协议,娃哈哈商标使用权已转让给合资公司,未经对方同意,娃哈哈集团不得使用娃哈哈品牌单独生产销售相关产品。

可宗庆后却表示,当初引进达能是因为企业发展除了需要资金,还需要技术。但事后来看,达能带来的技术少得可怜,且签订合同时未作更深考虑,是仓促之下签订的,掉进了达能精心布置的圈套。

此后,事态不断升级。

国内集团内部员工、经销商和供应商为了支持宗庆后,举条幅进行抗议,而国外为了逼迫宗庆后配合,不惜抛出移民之类的“黑料”,一时间,宗庆后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宗庆后的态度十分强硬,丝毫没有退缩。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股权之争,更是尊严之争。

在达能对娃哈哈提起诉讼官司的两年时间里,不懂外语的宗庆后,在国外四处奔波,悲壮地打赢了大大小小29场官司,也惊动了两国的元首。

终于在2009年5月盖棺定论。

娃哈哈和达能发表联合声明,最终达成和解方案:达能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双方将终止与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此后,宗庆后成为了娃哈哈唯一的掌门人,而娃哈哈也成为了全世界唯一没有副总的大企业。

摆脱了达能的限制,娃哈哈虽然进入了高盛的时期,但也迎来了中年危机。

2010年,宗庆后第一次问鼎了胡润百富榜内地榜首,高兴之余,他提出要“再造一个娃哈哈”,3年内实现年销售1000亿元的目标。

2013年,娃哈哈的年营收达到了783亿,虽然距离千亿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与之前相比却是营收最好的一年。

但从2014年开始,娃哈哈的总收入开始出现下滑,2022年,年营收更是只有512亿,相比于2013年的巅峰,跌去了30%。

为了让企业重新回到增长,宗庆后带领娃哈哈开始不断多元化的尝试。

童装,便是宗庆后作为跨界的首站。

因为童装的消费群体与旗下饮料产品有着较高的重合度,宗庆后喊出要“打造全国第一童装品牌”的口号,开启了他的新生态之路。

2002年6月,娃哈哈童装公司在杭州成立,正式进入童装行业,并与香港达利集团联手合作。

但十年来,公司的童装业务一直不温不火,而且营收的占比也在也在逐年下降,直到2017年,娃哈哈服饰更名杭州恒励饮料有限公司,随后在2021年被注销。

虽然在2022年底,“娃哈哈童装”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还做起了直播带货,似乎娃哈哈想重拾童装业务,但打开娃哈哈童装的淘宝旗舰店,产品的销量却并不高,多数产品月销售量在个位数,最高的销售单品,销量也不过600多件,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2012年,“娃欧商场”亮相。

这是宗庆后寄予厚望的一个项目,他不仅定下了3年开100家娃欧商场的计划,还对娃欧商场项目首期投资17亿元,经营面积将达到17500多平方米,运营主体为浙江娃欧商业有限公司和株洲娃欧商业公司。

但仅仅两年,宗庆后的"娃欧商场"之梦就破碎了。2014年,曾经是运营主体的两家公司:浙江娃欧商业公司和株洲娃欧商业公司都相继进行了注销。

几乎是同一时间段,宗庆后还试水了白酒行业。

2013年,娃哈哈与茅台镇金酱酒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领酱国酒业公司,主要负责“领酱国酒”的生产销售,但在白酒领域娃哈哈一直鲜有声音。

2018年,娃哈哈集团将领酱国酒的生产工厂转让给河北华林集团。

近些年来,宗庆后已逐渐退居幕后,而其独女宗馥莉逐渐走上了娃哈哈的舞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虽然与父亲宗庆后的创新策略不同,但宗馥莉依然秉承着宗庆后坚持创新的思路,大胆尝试,大胆突破。

宗馥莉进入集团,上来便更换了合作20年的代言人,之后更是多次跨界卖起了奶茶、粽子、彩妆、雪糕等,还尝试了与B站搞联名、与英雄联盟官方赛事LPL合作,在跨界营销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但想要改变大众固有的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取新一代的用户,娃哈哈与宗馥莉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宗庆后曾在央视财经《对话》中说:

“守业比创业难。创业的困难在于没钱没资本,但通过努力奋斗,成功的希望比较大;而现在竞争太过激烈,守业必须要坚持创新。”

似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早已看到了如今的危机,也找到了破解之法。

面对企业无可避免地增速放缓,他早已将未来的大旗交到了宗馥莉的手中。

面对外界对娃哈哈新掌门人的非议,宗庆后坚定地站在女儿背后,并在媒体面前肯定了宗馥莉的表现。

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想要打赢这场战役的艰难。

事实证明,宗馥莉的表现确实值得肯定,娃哈哈年营收始终保持在500亿元以上,作为中国饮品行业的老大,娃哈哈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

宗庆后离世,留下女儿一个人撑着一个王国,娃哈哈真正地进入了宗馥莉的时代。

一个传奇,已然落幕。

一个新时代,正式开启。

-END-

参考资料:

创始人观察: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从小食品厂到商业帝国,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十万个品牌故事:娃哈哈:AD钙奶、非常可乐,宗庆后的实业帝国

华商韬略:35岁一事无成?看看宗庆后吧!

红星新闻: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今日逝世:42岁才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打造食品饮料龙头企业

人物传记录:“布鞋老总”宗庆后:42岁开始蹬三轮创业,3年创立娃哈哈商业帝国

作者:拾零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122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