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储能用能到能源管理,光伏产业如何走好下半场?

爱思考的黑鹰 2024-06-20 13:50:51

【编辑| 黑鹰光伏 江南】

从山川到沙漠,从大海再到草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大片连绵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铺陈,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电力,成为“双碳”目标下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新能源革命浪潮下,一片片光伏板汇成的“蓝色海洋”,正在以不断迭进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着新能源产业步入“新质”时代,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消纳并网 光伏产业发展危机并存

长期以来,光伏发电凭借其可开发总量大、安全可靠、环境影响小、应用范围广、成本相对低廉等特点,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极具竞争力的新兴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0GW,正式超越水电约420GW的装机规模,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在电力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一步攀升。

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光辉之下,亦是暗潮涌动。产能过剩、内卷加剧、光伏价格战,这些笼罩在光伏行业上空的阴云挥之不去。随着蔓延光伏全产业链的降价潮来袭,光伏行业即将衰落的言论也尘嚣日上。

从长期角度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在多方面出台政策,不断促进新能源基础建设的良性发展,光伏装机量在未来的前景依旧广阔。在巨大的时代机遇之下,光伏产业又何以走入不少人看衰的尴尬境地?

抛开成本价格,光伏发电的消纳并网问题才是如今光伏产业面临窘境的根源所在。

一方面,随着全国光伏装机量的猛涨,现有电网的公共变压器容量短期难以跟上,以至于各地电网承压、变压器满负荷、分布式光伏紧急叫停等新闻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因为光伏规律本身就不稳定,阴雨天、晚上或者多云的天气,光伏发电的能力锐减,等到晴天,各地的光伏全力发电,又会扎堆抢变压器,即便增加再多的变压器也还是会出现这个问题。

两相叠加之下,从当地供需不平衡发电被限制到消纳困难开放容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50个地区分布式光伏无新增接入空间,并网消纳已经成为限制光伏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光储一体 构建能源利用合理闭链

面对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当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储能先将电力存储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将其释放使用。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具体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以行业公认最为理想的抽水蓄能为例。在抽水蓄能电站里,当光伏发电较多的时候,用电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当电网缺点的时候,利用上下水库的落差进行水能发电。这种抽水蓄能的储能方式不但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储电容量大,而且度电价格十分低廉。

然而,抽水蓄能作为大型的基建项目,从早起的立项、踩点、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建成投产,可能要经历8~10年的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显然难以满足如今高速发展的光伏产业。

相比之下,成本日渐下降的电池储能系统因其建设速度较快的特点,更加受到行业的追捧和青睐。根据国际能源署(IEA)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BESS)容量增加了40GW,与2022年的新增容量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其中,中国、欧盟和美国的新增容量共占全球新增容量的近90%,成为能源存储和利用重要的多能互补途径。

尽管得到了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电池储能系统依旧绕不开系统复杂、故障率高等缺点。由于电池属于电化学储能形式,电池本身的热失控、电池模块和系统的热失控扩散问题也频频导致储能电站事故发生。

事实上,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而言,光伏取能、电池储能、合理用能,三者的有效结合本就是清洁能源利用的合理闭环。即便电池储能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是确定的,光储一体化发展是光伏产业破解消纳并网难题的最佳手段,也是其从高速增长到进化驱动的关键所在。

多方互助 群策群力推动产业变革

随着新能源消纳催生储能需求,“新能源+储能”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重要的发展模式。由于涉及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建设和运营等多个环节,储能行业的兴起也吸引了多方积极参与,众多企业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构建光伏产业向上发展的全新格局。

6月13日-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美的楼宇科技联合美的工业技术旗下科陆电子共同参展,全面展示储能热管理、综合能源管理、虚拟电厂、光储热柔、高效机房、零碳商业、零碳工业园区等解决方案,以及其在工业、商业等不同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作为暖通领域的巨头,已经转型为智慧建筑综合服务商的美的楼宇科技首次参加SNEC展,看似是跨界布局,但暖通与储能行业的联动本就是推动储能变革的应有之义。

在目前各类电池储能系统中,聚电池数量多,极易导致产热不均、电池温差大等问题,从而致使储能系统的性能变弱、寿命和容量降低等问题。为储能系统营造合适、稳定的温度,不仅能有效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这也正是美的楼宇科技进军储能市场的原因所在。

凭借在空气温度管理领域积累的丰富技术和经验,美的楼宇科技在储能热管理领域出手频频,积极布局IDC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线热管理等多个领域,接连推出光储热柔解决方案、储能热管理插框平台、侧出风平台、顶出风平台三种平台及相应设备,均受到储能相关行业充分关注。为此,现场展出了按照行业最严苛场景设计的储能空调,可在低温、高温、高盐高湿、雷雨天气、高海拔以及风沙等恶劣环境下可靠运行。

针对发电站储能系统容量不断增大的现状,美的楼宇科技还推出CAG系列冷水机组,聚焦液冷技术路线,可以在-30℃~55℃室外环温下稳定运行,相比常规自然冷方案AEER提升100%,能效可达2.7,为大功率储能系统长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受益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美的楼宇科技还自研打造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达成战略合作,通过电网侧对空调设备负荷的柔性调节实现对能源优化管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美的楼宇科技的入局无疑能为行业有效解决储能热管理的关键安全问题,对储能产业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美的楼宇科技在能源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也能进一步光伏消纳并网进程,促进相关复杂场景项目的落地与实施。

本次展会,除美的楼宇科技外,美的集团旗下科陆电子、合康新能、库卡等多家单位共同亮相2024SNCE,展示从供能、储能到用能的“全链路”布局,为家庭、工业、楼宇、新能源发电等场景提供整体绿电解决方案。未来,期待美的楼宇科技能继续发挥美的内部生态以及行业生态优势,在绿色能源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耕探索,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建筑零碳发展贡献绿色力量。

回过头看,清洁能源中,清洁是手段,能源才是目的。面对前景广阔的光伏市场,做好储能、用能是光伏产业穿越历史周期的最大动能。随着各行各业的涌入,光伏产业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盛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催生,无疑会进一步助力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为绿色发展带来新动力。

0 阅读:123

爱思考的黑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