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烧钱「光储春晚」:主办方赚麻了,参展商亏惨了

储能严 2024-06-20 10:24:04

日入5亿,展览商、搭建商赚得盆满钵满,但繁花似锦的表象下,光伏、储能最黑暗的日子正在袭来,行业悲观情绪不断蔓延。

在 这 里 · 读 懂 储 能

文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图源 / 盐图库

6月15日,史上规模最大的SNEC展在上海圆满落幕。临近13:00的闭展截止时间,不少展商和观众仍然恋恋不舍,不像4月份的北京储能展,最后一天上午就有一大半展商撤退。

本次SNEC展会在面积(40w+平方米)、参展商(3500+)、观众人数(80w)方面都创下新高。按照15个展馆、每个馆平均230家企业,最低营收1亿元粗略估算,总营收约15亿元,堪称业界顶流。

△部分参展商logo展示。来源:SNEC

铁打的展会,流水的光伏企业。在行业繁荣的表象下,其实也有数不清的暗礁,行业悲观情绪正在不断蔓延。

比如爱康科技临时退展,宣布停工停产,几百万展位费打了水漂,开了SNEC退展的先河。正如雪崩前发出预警信息的第一片雪花,陷入困境的爱康只是光伏行业危机的一道缩影。

就连某家光伏TOP 3企业高管也透露,这次「光伏春晚」来之前也在打退堂鼓,“交了预付款,到底要不要去”,但最终还是循着惯例来了。

该高管表示,今年80%-90%的展商都是咬牙强撑来参展,心里很恨,因为交了定金而不得不来,整个行业的钱都被主办方(展览商,以及指定搭建商)赚走了。

在该人士看来,光储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不断加剧,行业容错率日益降低,一旦方向错了,可能就会被淘汰。“光伏企业能持续亏三个季度的已经不多了。”

多名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光伏、储能企业倒闭潮山雨欲来,明年SNEC展大概率会寒意扑面。

总之,本次展会生动展现了行业众生相的生动画卷,折射出行业未来趋势,沉浸式观展三天的「储能严究院」将为您总结撷取行业最新关键词。

01

极致内卷:成了「卷心菜」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主题演讲PPT中,用一颗卷心菜生动比喻了行业内卷的现状。

一家参展储能企业销售总监也对「储能严究院」表示,今年展会最强烈的感触就是「内卷」。

从最直观的数字可见端倪——光伏和储能系统的价格与上年相比,均出现腰斩,并且仍在持续下跌,储能系统最新招投标报价已经跌破了0.5元/Wh,逼近成本线,产业链承压明显。

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储能电芯下跌幅度较大。2024年Q1磷酸铁锂方型储能电芯均价已下跌至0.41元/Wh,较2023年初下降57.3%。

上述人士对「储能严究院」分析称,“卷死同行,最终由巨头完成市场垄断,就像动力电池行业一样,数万家企业经过数轮洗牌形成了如今TOP 10的格局,赢家通吃,吃下了93%的市场份额,剩余的长尾市场被中小企业瓜分。”

毫无疑问,储能行业也将重复这条路。疯狂的价格战中,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比的就是谁能熬下去,熬死竞争对手,打扫战场的就成了赢家。

远景储能解决方案总经理郑汉波此前也对「储能严究院」表示,目前是储能行业头部初步形成阶段,未来一年将仅剩余10名头部玩家独领风骚。而行业领军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包括:拥有核心技术,而非简单拼凑;能够活下来,具有多元化的能力;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等。

为恒智能副总裁杨树表示,该公司连续四年参展以来,储能展商的面孔已经换了60%。

而有信心、有实力鏖战到最后一刻的企业,莫不是有「金主爸爸」撑腰,比如,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等,背后分别站着全球镍王项光达、宜昌富豪代德明,因此有血亏百亿的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也是储能企业二度与光伏企业同台参展,光储协同趋势益发明显。

SNEC主办方公开信息显示,本届储能参展商所属领域愈加垂直细分,从储能技术及材料、储能设备及组件、储能系统及EPC工程、软件开发及信息通信,到电池资源回收及利用、电池测试与认证,再到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配套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输配电系统及设备等多个门类,横跨了上下游产业链。

与去年储能展位偏僻、充当配角相比,储能企业今年数量大幅增加,不少储能龙头占据了相对优势的展位,风头甚至盖过光伏企业,颇有反客为主的态势。而不少光伏龙头均早早在储能领域发力部署,这或许也是它们在光伏寒冬来临之前的未雨绸缪之举。

02

同质化严重

逛完一圈,「储能严究院」发现,各家工商储能柜、大储系统大同小异,很难留下记忆深刻的卖点,甚至不少中小储能厂商的起家之路就是模仿、抄袭。

当前,瞄准客户降本增效的目标,参展商们展开了一场数字游戏,开始在数字上大做文章、贴身肉搏,以期制造最高舆论声浪。

趋势一:电芯越来越大。

从去年的280Ah,一路上升至目前行业主流的314Ah,本次展会更有多家企业向600+,乃至700+Ah进军。

比如南都电源推出了690Ah电芯,蜂巢能源、欣旺达、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亿纬锂能等均携600+Ah电芯高调亮相。为博眼球,奥林波斯甚至扔出了3777Ah电芯的“深水炸弹”。

早在今年3月,亿纬锂能就推出了高达628Ah的MR.Big超大容量电芯,不过相关人士对「储能严究院」透露,量产尚待时日,展示的只是样品。

趋势二:20呎储能柜能量密度越来越高。

5MWh储能柜在行业刚刚普及,头部企业就迫不及待开启了新征程,如欣旺达发布了6.5MWh储能系统,瑞浦兰钧、天合储能则首发了7MWh系统样机。

趋势三:构网能力也成为被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强调的高频词。

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新能源的接入比例和电力消纳能力,还具备强大的短路支撑能力和惯量支撑能力,能够在电网故障或扰动时快速响应,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趋势四:光储充一体化的场景拓展应用也正在按下加速键。

如华为数字能源在SNEC期间发布了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同时正在高速服务区、工业园区、虚拟电厂等场景下的“光储充换”领域发力,打造了多个标杆项目。

不止是华为,阳光电源、协鑫集团、天合光能、盛弘电气也在光储充领域积极布局。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动态是,家电巨头跨界动作不断。美的、格力、海尔、创维、奥克斯、TCL中环、公牛等家电巨头纷纷进军储能,希望从这一热门赛道中分得一杯羹,以期弥补家电行业的不景气。

03

产能出清 加速洗牌

人潮熙攘的展会大舞台上,从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本次宁德时代、融捷能源、上海申毅洛希能源等首次参展SNEC,而精控能源、正力新能等去年参展的公司已黯然退出,远景储能则远赴德国备战慕尼黑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彰显了更侧重海外市场的战略考量。

事实上,展会火爆的背后,大大小小的储能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资本和地方政府推动下,整体产能无序扩张,传导至下游价格崩塌,再加上新一轮贸易制裁,储能最黑暗的日子,正在被预言。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当下,「储能严究院」根据企查查数据计算,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今年仍以每个月超过2100家的速度递增,不过相比去年平均每月新增2600家的热度已经出现了「刹车」迹象。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GW/77.68GWh,高速狂飙下,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加速累积。

为何行业越惨,展会反倒越旺?

通过展会来获取关注、更多品牌曝光机会和订单,或许是参展商们的初衷。但储能行业的客户们,即「五大六小」鲜少参展,也就意味着SNEC展只是一场自嗨式喧嚣,更多是同行线下交流会面,「投资」回报率因此成了一笔难算的账单。

某家储能新秀销售负责人透露,该公司2021年成立,2022年电芯量产,为了“刷脸”“秀肌肉”,在去年曾“疯狂参加全国各类展会”,但今年会减少这方面预算,将只集中于大城市的特大型展览。

可以预见,下半年的展会热度将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储能全行业正在“节衣缩食”。根据财报数据,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赛电池、利元亨、孚能科技、派能科技、南都电源、容百科技、雄韬股份、星云股份、融捷股份等锂电储能龙头都在2023年进行了裁员,实施不同程度的战略收缩,其中派能科技一线生产人员裁员比例高达24%。

高工产业研究院此前分析指出,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残酷,一半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商将瓜分80%以上市场份额。

市场人士分析称,潜在的市场动荡风险或将引发行业踩踏,将促使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引导地方理性投资,推动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那么,新一轮洗牌中,谁会拿到下一场升级赛的入场券?

毫无疑问,“现金为王”成为当下光储企业的生存宝典。

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看来,在当前的时间节点,除了技术、产品优势以外,更重要的是比拼市场化能力,包括多元化市场渠道,以及客户基础、覆盖区域足够深广,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政策、市场波动中生存下来,抵御寒冬。

0 阅读:52

储能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