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一周观察:女高管违法辞退员工这黑锅,是谁扣给首钢的?

新媒科技评论 2024-01-15 17:33:39

具有百年历史的首钢集团最近有点烦。1月7日,一条#高管违法辞退员工态度嚣张#的热搜在微博上爆火。很快,有人爆料称视频中激惹众怒的女高管,来自北京首钢。#北京首钢#很快冲上热搜榜前列,就连胡锡进老师都误以为真。

尽管北京首钢1月7日当天就已辟谣,但直到1月14日下午,在微博热门里搜“北京首钢”,第一条结果还是这样。

毫无疑问,在微博上,在网民的口耳相传中,这家世界500强常客、北京市首家国营钢铁企业仍在为一家私企的霸道HR背锅。

今天,微博热搜一周观察(1月7日-12日)将抽丝剥茧,还原北京首钢“遇害”的详细经过。时间轴和热搜词都指向了微博热搜的一个痼疾:只要有流量,黑锅随便扣。

上周我们还观察发现,以宣传中国正能量为标榜的暖新闻热搜,最近两三周数量飙升,但很遗憾,很多暖新闻挂榜时间只有几分钟,且都在凌晨到早上之间扎堆上榜,似有滥竽充数、甚至故意欺瞒之意。

这期观察很有趣,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1

首钢好冤

在上周的问题热搜中,涉及“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误导性信息)”的有2条,全部都送给了首钢。

1月7日下午,不少北京首钢的球迷们都在诧异,这词条流量咋突然狂增?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比他们多无数倍的网民,正因为一条霸道女高管羞辱被辞退者的视频开始攻击首钢。

这真是无妄之灾。涉事的原视频对话从未提及“首钢”二字,视频中的画面也展现出了事发公司的牌子,女HR的身份也第一时间就被人扒了出来,但在微博热搜里,这事就是首钢的锅。

我们爬梳时间轴发现,1月7日此事刚上热搜时,词条为#高管违法辞退员工态度嚣张#,虽然“嚣张”的选词带有负面评议的色彩,但结合视频内容,倒也够不上违和。

这条视频是被一个营销号搬运到微博后,成为了高热视频,1月7日14:47被推上榜。营销号也罢,上热搜也行,只要不出现大的事实偏差,倒也算过得去。

可是舆情很快就在起变化。在此事刚上热搜十多分钟后,即该日15时许,粉丝仅有三千多的一个营销号@跨过海峡解放台湾转发视频时,创建了词条#北京首钢女高管强势裁员#,称该HR来自北京首钢。

一个3千多粉丝的营销号,发一条造谣微博,引发了2万多互动。这可能就是一些自媒体博主造谣传谣的动力所在吧。可是,直到1月14日,这条谣言仍未被删除,仅仅在下面由网友附加了一条首钢辟谣的“附加说明”。

#北京首钢#的词条广场则显示,风传的谣言很快让北京首钢陷入网暴之中。在此之前,这里只是球迷的交流区。

至此,一个问题就出来了:那个造谣的营销号,创造的词条也是#北京首钢女高管强势裁员# 而不是#北京首钢#,北京首钢球队当天也没大新闻。那么,#北京首钢#是如何上的热搜?

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微博将两个词条关联后,由编辑选择将#北京首钢#还推上热搜。就四个字,乍看起来不着痕迹不表态,实际上却将北京首钢推上了被告席。

截至1月7日19时半,#北京首钢#与霸道女高管的关联,只在微博上过热搜。当晚,在首钢11时辟谣前,微博删除了#北京首钢女高管强势裁员#的词条,似是为了免除责任。其实也早有网友斥责造谣。

再看下图,正是栽赃的谣言,哄抬了#北京首钢#词条的热度。在首钢辟谣后,流量就急转直下——辟谣从来没有谣言能赚流量。

谣言上热搜这件事,可以推给网民,说是因为他们特别爱看爱转央企国企的负面信息。也可以推给营销号,都是他们在使坏。但复盘全过程,微博热搜是不是欠北京首钢一个道歉?

在相关微博下的评论区,传播上述谣言的人反倒成了受害人,被网友认为遭遇了首钢的特权压制——谣言在热搜上反转时,不断有网友怀疑首钢在“压热度”。

可是北京首钢看上去真没压热度。要不为何到了1月14日,热门搜索这词条,第一个显示的还是胡锡进老师的那条微博(见文章开头)呢?

冤,真冤。

2

暖新闻热搜被注水?

上一周,微博共推送3156条热搜,其中无主持人的话题占1/3。经我们筛选发现,明显存在社会不良导向或不实信息扩散的问题热搜有35条。

上周的所有热搜中,娱乐类热搜占比31.1%,为两个月来最低,而最高的一周则高达46%。相比之下,暖新闻占比则攀升至两个月来的最高的12%,而最低的一周仅3%。

暖新闻热搜上线于2023年4月12日,据微博官方对媒体表示,暖新闻类型包括:多维度体现国家发展成就、展现大国风采的内容;展现祖国大好河山、节气风光、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凡人善举、大爱无疆,扶危济困等正能量内容。

半年多来,暖新闻在热搜总数中占比一直在10%左右。去年11月份开始下降,一度锐减到3%,有业内人士评论称,暖新闻这个用以体现微博平台责任和正能量导向,向主流舆论靠拢的项目,可能因为没有达到理想的pr和gr效应,因此遭到压缩。

不排除微博运营方注意到了这些舆论,去年12月份以后,暖新闻数据急剧回升。下图,是微博热搜娱乐话题与暖新闻占比变化对比图。

更多暖新闻,当然是好事情。但问题是,好事情你得好好做,诚心做。至少在上周,暖新闻热搜好多都有滥竽充数之嫌。

拿1月8日来说,微博共推了50条暖新闻热搜,可其中22条上榜时间都不超过2分钟,还都扎堆在凌晨到早上七八点之间上榜。这种上榜的宣传推广效果几可忽略不计,不过并不妨碍,这22条暖新闻热搜会被微博列入下一次的pr宣传中充数。

第三方抓取数据显示:上周,在凌晨时段“快闪”上榜仅一分钟的暖新闻,占了该类别热搜的约1/4。这意味着,有1/4的社会正能量无人看到,或少有人见。

这在骗谁呢?暖新闻热搜本是微博主动发起的项目,也没人逼没人抢的,何至于此,我们难以理解。

凌晨时分 “快闪”上榜,也让这些暖新闻热搜的阅读数据显得比较可疑。下图是1月10日,凌晨“快闪”的部分暖新闻热搜:

接下来,我们从微博客户端截取上图中两条热搜的数据:

两条热搜显示的阅读量和讨论量,都不太符合一般比例——只在凌晨上榜了一分钟,还都是最后一位,尤其#今天他们不放假#,相当于1万个阅读量产生不了一条讨论。

这样玩“快闪”,意义何在?数据是否真实?

3

性别对立,又是性别对立

在上周的问题热搜中,涉及“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性别对立、阶层对立)”的有18条,占比51.4%。与往常一样,男女性别对比和婚育困境仍是流量的主要来源。

上上周,“南方小土豆”争议经央媒定调后,基本平息。因为哈尔滨这波热浪主要受众是年轻人,所以黑龙江文旅被挖掘出相关负责领导是一位“年轻女性”,“筹备一年之久”才搞出的特色项目。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快,微博上又突起男女争议和地域争吵。

有大V质疑 “女领导怎么还能想出这么矮化女性的昵称呢” 、“跟她有啥关系” ,风向开始诡异。在微博将#黑龙江文旅厅厅长仅任职1年#推上热搜榜第4后,网民们开始质疑干部管理制度,最终这条热搜被删。

事实上,黑龙江特别是哈尔滨这波流量,黑龙江文旅固然功不可没,但这更是全黑龙江从上到下,干部和群众群策群力的成果。这也离不开中央各层面的首肯与支持。在这波浪潮中,引导网民将目光聚焦于一位年轻女干部的履历,着实有些让人费解。

如果任由这种凝视成为流量套路,今后任何一起正能量传播,都可能会沦为恶意揣测揭私曝丑的狂欢。

上周的问题热搜中,“煽动极端情绪(刻意渲染消极负面、焦虑怨愤情绪)”的有15条,占比42.9%,低于往期水平。其中,热搜又出现一个老问题:将信息来源不明的段子和视频,当作真实新闻,在权威回应缺位的情况下传播出亿级流量。

这一周有个案例,一自称西北政法大学学生的网民视频举报,称负责监控的同学抓住她作弊了,但男生作弊就没事。原视频因为没头没脑,流量不高。但被营销号搬运到微博上后,编辑将该单挑微博推上热搜,先后用了两个词条#学生作弊被抓后纠缠监考老师##女生作弊被抓反拍视频曝光监考#。

且不说“网友”能否作为热搜词条的来源。在原视频中,作弊者曝光了监考同学的脸部,并且她公认承认作弊,按照校规本应严惩,却指控监考的女同学“媚男”,试图以性别对立网暴对方。

至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仍存疑,而西北政法大学这座老牌法律名校也名誉受损。我们查询了同期的其他平台,发现只有微博将此事推上热搜。

庆幸的是,网友都是一边倒地批评作弊者。但如果有人中计,去网暴监考的女学生和学校呢?热门事件的走向,谁也不敢赌。特别是信息真伪还未明的前提下。

我们前几期观察多次指出,要想杜绝这个隐患也不难,微博热搜只要在推送前,附加一道事实核查流程。毕竟,从舆情的角度看,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也属于广义的媒体,影响力还越来越大。

0 阅读:0

新媒科技评论

简介:聊聊互联网,不贩卖焦虑,也不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