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业绩的困局。

白猫学 2024-06-24 19:39:44

炒题材,是A股市场的一个特色。

但放眼全球,其实全市场都在炒题材。

只不过,别人家的题材,最后交上答卷了,我们家的题材,最终一地鸡毛了。

为什么A股的题材,最终能落实到业绩的,少之又少?

尤其是在科技赛道,那些想象空间特别大的机会,为什么最终都难以落地。

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第一,刻意蹭题材的炒作风气。

我们现在的市场,对于题材的炒作,是一种风气,甚至是不正之风。

资金要找出口,所以就去炒作题材。

更要命的是,一些上市公司,是配合资金炒作题材的。

尤其是那些在互动平台上,以假乱真的发言,各种蹭热度的表现,真的是没有下限。

有一些公司,把收集概念作为乐趣,作为提升企业估值的底层逻辑,甚至有十几个题材集于一身的情况出现。

毕竟,又不用花什么钱,就能提升企业的市值,何乐而不为。

那些小作文,也都是资金配合着炒作而来的,把市场的风气带坏了。

所以,很多题材可能仅仅就是题材,不具备任何实质。

一些上市公司,都没有实际的业务,就说自己和这个题材有哪些关联性,以此提升股价。

反正等过个半年一年,题材冷了,也就没人在意业绩的问题了。

当然,股价炒作之后,重新回到原点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没什么实质的变化。

第二,研发团队的人才储备不足。

从题材的出现,到最终接到订单,生产制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些过程中间,最主要的不是生产线,也不是订单,而是人才。

任何的新概念,大部分都是偏向于科技升级而来的。

那么科技升级,就牵涉到了研发,就牵涉到了人才的储备问题。

而且,人才的储备问题,是制约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导致最终无法落到实质的重要因素。

很多概念,既然不是从我们这边发起的,那就代表,海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科技实力。

而我们这边,大部分企业接受到新概念,再到研发,需要一个过程,甚至要招募团队。

从一开始,就落后了别人不少,进度自然也就慢了不少。

人才如果不是现成的,还需要培养的话,这个事情就不是一个靠谱的事情。

所以,很多最终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办法去落实了,这个困局就无解了。

说白了,不具备技术实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这个瓷器活。

第三,市场化进程较慢导致业绩疲软。

什么叫做市场化进程,其实就是市场的内需是否足够。

海外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速度就很快。

国内的需求市场其实也很大,但是市场化进程的速度和效率,其实是有点慢的。

因为大部分的初始订单采购,都是国企央企,他们评估市场的效率是相对比较缓慢的。

这导致一些企业在起步的时候就有困难。

为什么科创板有不少亏损上市的公司,是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是拿不到足够多的订单,导致研发支出远高于净利润所得。

这种情况下,市场只能靠融资输血,是一个道理。

很多企业不具备单纯搞研发的实力,而少量的订单,根本不足够养活这个公司,那业绩自然就会差很多。

一些公司的发展起步,大量的是靠出口的反哺,确保了净利润,然后才能做研发上的升级。

如何快速的提高市场化进程,这个事情应该早日摆上议题。

否则,从概念到实质,永远是慢半拍的。

这半拍在科技的长河上,可能就会慢许多。

当然,我们也会有一些先进的科技创新,可以走在时代前沿的,如果能在内需上快速拉动,其实也是有很大的机会把概念变成实质的。

第四,被动发展的困局和变数。

所谓被动的发展,指的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概念源于全球市场的发酵。

我们很多的概念,其实并不来自于我们自己,国外都有成熟的市场。

这就会导致,我们是被动发展的。

就比如最近两年很火的AI,我们虽说很早也在做了,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差距太大。

概念的火爆,确实带来了二级市场的炒作。

但是大部分概念并没有落到业绩上,比如大模型。

科技研发和投入不少,大模型产品也有了,但是完全没有盈利模式。

即便是业绩大增的光模块,也是市场推着企业在往前走,企业的订单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国外。

被动发展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看别人的眼色。

就好像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但直到被制裁之后,才开始奋起直追。

之前的时候,只不过停留在危机意识这个层面,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结果,芯片股上了一大堆,最终交的出业绩的,还是只占比少数。

从概念,到落地,最终见到实质,需要一个过程,但除了时间还需要具备很多东西。

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把想象力,快速的转变为空间,然后炒作带劲。

我们会发现,有实质的那些上市公司,确实能够走出慢牛的格局。

而那些没有实质的上市公司,最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有些人认为炒题材没错,有些人认为是不正之风。

关于这一点,不想做太多的评论,没有意义。

短线资金有短线资金的考量和策略,长线资金也有自己的交易方式,并不冲突。

大家对于题材,本身就会存在分歧。

无非是你不认可,或者看不懂,那不做就罢了。

从投资的本质来看,赚趋势的钱,赚上市公司成长的钱,会比赚博弈的钱更轻松一些。

但成长两个字,背后是实质,不是估值,是订单,是业绩,不是小作文。

信息时代,养肥了那些靠小作文生存的资金,也让一些企业家不务正业的搞概念。

以前靠真金白银的搞并购来增加概念,现如今只要在某些平台说一下自己沾边概念,成本更低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能说更多的擦亮眼睛,找到真正的实干家,才能投资到优质的公司。

0 阅读:17

白猫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