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否有“邪恶轴心”?如果真实存在,现有宇宙学原理将改写!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6-26 17:58:54



科学,总是在质疑和被质疑中不断前进。

近些年,科学家对于宇宙的研究,貌似要颠覆之前传承几百年的宇宙学观点。最新研究显示,宇宙中存在一个“邪恶轴心”,轴心一端直指太阳系。

这是否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呢?虽然有点玄学,但谁又敢说没有这种可能呢?

宇宙存在“邪恶轴心”?

宇宙学家观测宇宙,会用到极矩的概念。当I=1时,也就是偶极矩,这时候把宇宙分为两半,但这个图像上得两半宇宙,温度明显有差别。

在不同频率的图片当中,宇宙冷热交替的区域都有一个特定的对称轴。有对称轴其实也没关系,只要这个对称轴的方向是随机的,依然能通过宇宙学原理解释。

问题就出在,四极矩、八极矩的对称轴,同时指向室女座方向,这是否意味着宇宙中有一个特殊的对称轴?而这个对称轴明显违背了之前的宇宙学原理。

更让人感到巧合的是,这个对称轴的方向,和我们太阳系的黄道面是对齐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太阳系出现在现在的位置上,是因为本身就有着特殊原因呢?

100多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初,就注定了太阳系和地球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出现在特定的位置上,然后孕育出特殊的生命。

太阳系的诞生,是一种巧合还是宇宙中本来就应该存在的必然?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个轴心真的存在,而这个轴心被一些传统的宇宙学家称为“邪恶轴心”。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如果其真的存在,将彻底颠覆以往的宇宙学理论,过往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归于零。

自己辛苦一辈子,在前人的基础上好不容易有点研究成果,结果直接因为这个轴心的存在而彻底作废,这搁谁身上都受不了,这个轴心自然就是邪恶的了。

如果宇宙真有一个轴心,而且这个轴心还指向太阳系,那是否说明地球和人类就是宇宙中的特殊存在呢?又或者说整个宇宙中只有人类这样一个特殊的智慧种族呢?

第二种观点认为,宇宙学原理没问题,标准宇宙模型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就是这个所谓的“轴心”。

这个轴心只是一种巧合,可能是因为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所获得的数据存在问题,而在这些有问题的数据上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可能准确。

这就如《三体》里的农场主理论,说农场主养着一群火鸡,每天上午11点就会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科学家通过连续观察,发现这个规律一直不变,于是宣称“每天上午11点,都会有食物从天而降”。

然后在感恩节这天,火鸡科学家向所有火鸡发布了这一伟大结论,结果当天11点并没有食物降临,火鸡科学家反而被抓去做成了烤火鸡。

当然,这个观点也是双刃剑,质疑宇宙轴心有问题,又如何能肯定之前的宇宙学原理就一定正确呢?这完全是一个悖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这纯粹就是一种巧合,毕竟不是每一个极矩都出现类似的轴心。人类通过观察,总喜欢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情形,然后研究这些特殊的情形探索其形成的规律。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微波背景辐射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HS”这两个字母,至今也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只能说纯粹是一种巧合。

宇宙标准模型

在粒子物理学中,有一个标准模型,宇宙学当中也有一个标准模型 λCDM。在这些标准模型中,科学家普遍得出同一个结论。

那就是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从一个奇点开始,经历了短暂剧烈的爆炸之后,宇宙从一个微观尺度瞬间膨胀到10的26次方倍,几乎与现在银河系的尺度相当。

随后剧烈的暴胀阶段结束,宇宙进入加热阶段,爆炸产生的真空能量衰变产生物质,大爆炸进入新阶段。

随着宇宙持续膨胀,里边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不断下降,100多亿年来持续冷却,这整个期间,宇宙的历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爆炸3分钟后,大爆炸核合成开始,诞生92%的氢核,8%的氦核,还有海量的锂核。

诞生以后38万年,宇宙的温度降低到3000K(宇宙温度单位开尔文,1 开尔文=-272.15 摄氏度)以下。

此时中性原子形成,电子也不再散射光子,这就意味着光子可以自由的在宇宙中穿行,这就是宇宙中诞生的第一缕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充满天空的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诞生后的0.75亿-1亿年,因为宇宙爆炸产生的量子波动影响到物质的分布,不同区域不同的密度,导致密度高的地方,进一步吸引更多物质聚集在一起。

当这些物质的质量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点燃了核聚变,这就产生了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随后出现更多的物质结构,包括星团、星系和星系团等。

宇宙诞生后的70亿年,由于膨胀导致了物质密度降低,暗能量开始掌控宇宙,宇宙由此开始从减速膨胀变成加速膨胀。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银河系的一个角落里,诞生了一颗蓝色星球,这正是我们的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不断演化,物种不断更迭,最终由人类掌控了这颗星球。

这100多亿年的发展,就是标准模型给我们构建的宇宙历史。在标准模型下,宇宙包括31.5%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又有4.9%属于普通物质,剩下的是暗物质。

31.5%的物质之外,宇宙剩余的就是68%的暗能量,还有光子、中微子等其他物质,占据大约0.5%的比例。

这就是目前科学家对于宇宙的研究结论,因为有着坚实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大部分人也都信奉这些结论。不过,万一这些结论依托的理论基础有问题呢?结论还正确吗?

宇宙学理论基础有问题?

现代关于宇宙学的观点,都是以哥白尼原则为基础,上文的标准模型同样如此。

哥白尼原则认为,宇宙中没有特殊的位置,没有特殊的观察者。这就是说任何观察者,无论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随时观察宇宙获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个原则被公认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础,被称为宇宙学原理。这一原理认为,宇宙中的物质,在大尺度上是均匀分布的。

科学家之所以坚持认为有外星人,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也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即地球在宇宙中并不特殊,浩瀚的宇宙中肯定还有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一个预言。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首次用一个喇叭天线,意外发现了这个充满全宇宙的低温辐射。

最初估计的温度大约在3开尔文,基于此描绘的宇宙背景视图是一个单一的颜色,即表示低温的蓝色背景,这也表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均匀分布的,没有任何差别,这个观点和哥白尼原则是一致的。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表示质疑,认为宇宙分布不可能这么均匀,于是在1989年、2001年和2009年先后发射了3个探测器,专门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三个观测器先后返回了比以前分辨率更高的图片。可观测的宇宙中,存在着微小的密度差异,不过这个差异波动非常小。通过三个探测器返回的数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最终被确定在2.725开尔文。

这两点虽然和之前的宇宙学原理有出入,但还算不上颠覆性的发现,毕竟和原来的原理相差不大。

不过,科学家在进一步分析2001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异常数据。

科学家在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时,会把不同频率的部分提取出来分别研究(球谐函数展开),包括频率最低的单极子(I=0),再往上是偶极矩(I=1)、四极矩(I=2),八极矩、十六极矩等。

通过不同频率的分析,可以把天空分成很多大小不同的区域,当科学家把I=1到1000的波动图片叠加到一起时,颠覆传统理论的意外状况出现了。

对于宇宙学原理和“邪恶轴心”,现代不同的科学家也有不同的观点,孰对孰错只能留待以后科技继续进步之后才有可能揭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宇宙浩瀚无边,人类太过渺小,我们连地球上的很多事都没搞清楚,更遑论研究更广阔的宇宙。又有谁知道这个宇宙是不是一个巨人,而我们的星球只是其体内的一个细胞?

就如我们体内的细胞和病毒一样,如果病毒也有科学家,是否也会在我们体内,形成自己的宇宙理论呢?毕竟人体对于病毒而言,也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

0 阅读:24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