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该铭记:中国知青

手机用户小楼 2024-06-03 06:18:40

人生好似一场梦,当你一觉醒来时,曾经的知青时年度过的青春年华,眨眨眼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了。如今当年的知青们,都早已步入老龄化队列中了,六十年代老三届的知青们,现如今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了,即便是七十年代的知青,平均年龄也都在65岁以上了。

回顾七十年代中期上山下乡的知青,在某一乡村生产队里,对知青们每天劳作的工分计算,算是给予了适当的照顾。男知青劳作一天按满工分10工分记,女知青按8工分计,当然那时的满工分10分,也仅仅核算为人民币,每天0.28元左右。那么六十年代的老三届知青们,估算每劳作一天,也仅仅只有不到0.20元。

六十年代老三届的知青们,在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乡村,即便每天按满工分十分核算,那个年景也仅仅只有0.15至0.18元。如今对知青时年每天的劳作报酬,或许人们会不屑一顾。那时全年十个月劳作下来,每年的总收入也仅仅是几十元钱。七十年代中后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条件略有改善了,每年还可以得到一次性补助70元左右。

知青上山下乡期间,在一些生产队里,当村里集体养的猪病死了,加工清理以后,生产队还要按计划分配每户人家几两肉。当年有一些知青因过份的劳累,以至落下了腰间盘突出,腰疼腿疼的终身毛病,如今老了可就受尽了罪。

在我国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约有近2000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以说几乎涉及到了千家万户。虽然知青时年的过往,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但是曾经的知青们始终难以忘却,因为世上所有的人们,对青春时年都会留有深刻的记忆,而知青恰逢青春时年。

知青留给人们的是终生难以忘却的回忆。近些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知青作为一段我国比较特殊的历史,是否该给予曾经的知青们如今的老人们,一些适当的经济补偿,期待能尽早列入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作者: 楼 楼

0 阅读:11

手机用户小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